紫砂的传承与创新

2018-01-26 12:27:23朱红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修养前人艺术品

朱红娇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中国作为世界陶瓷的发祥地,在世界陶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陶瓷。在英文中“陶瓷”(china)一词则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当提到中国陶瓷,当然少不了宜兴紫砂。紫砂以其独特的材质,独一无二的手工成型方法,在世界陶瓷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宜兴,古称“阳羡”,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的生产日用陶器。而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紫砂工艺自发端以来,经过数百年沧桑变迁,精工锤炼,历代艺人的奇思妙想,精心雕琢,至今已成为一支艺术奇葩,自立于工艺美术之林。而紫砂的成型技法和制作工艺则通过历代先辈归纳总结,而形成了一套系统合理的独具一格的成型工艺。历朝历代的经典紫砂艺术茗壶更是层出不穷。从紫砂的鼻祖明代供春的树瘿壶到其高徒时大彬的大彬提梁壶;从清代陈鸣远的四方足壶到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从近代的制壶名家黄玉麟的鱼化龙壶到冰心道人程寿珍的仿古壶以及冯桂林的东坡提梁壶;再追溯到现代的朱可心的报春壶以及顾景舟的景舟石瓢,这些紫砂茗壶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为后人所传颂和仿效。他们无一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衍生和创新出了自己的风格和作品。这些历史上的艺术品都是前辈自己的创新而形成的传统艺术品。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紫砂工作者,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如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当务之急。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无论是人文,艺术还是科技,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创造和创新。如果没有人类对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的不断的创造与创新,那么至今我们还是生活在原始社会。但是创造与创新的同时又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原则。试想一下,如果人类不遵循这种原则,而是盲目的去发展,到了某个时候发展到机器人统治世界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实紫砂的继承与创新,同样也是这个道理。紫砂的发展就在于创新,但是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创新,而应该遵循紫砂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一条传统制作的方法和紫砂这独一无二的材质,;同时应该借鉴前人的精华和艺术修养,并且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和创新,把前人的艺术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紫砂的认识和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创新。绝不能因为继承传统,而一味的模仿和复制前人的经典紫砂艺术品,不假思索的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大家想一下,长此以往,失去了创新这个动力的紫砂艺术如何去发展?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收藏艺术品则占据了大部分人精神生活的主导地位。紫砂热近几年在大陆市场也是悄然兴起。而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回暖,使得大部分的紫砂工作者逐渐富裕了起来。很多人则为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大量的仿制前人的经典作品而不去创新,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东西看了几百上千年,已经被世人所熟知和认同,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而创新的东西,则要经过市场的长期的检验,才能被收藏家所认同和接受。正是这种利益的驱使,使得一部分紫砂工作者都是重仿制轻创作甚至是不创作,随波逐流,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什么能卖高价我就做什么。这种现象是可怕的,这样只会造成紫砂艺术的停滞不前。紫砂艺术要发展,只有靠创新!

紫砂创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千万别让老祖宗的好东西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断了弦,那将是可悲的。做为新一代的紫砂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底蕴。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在紫砂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就是所谓的“眼光”。在继承前人传统的成型方法和特有的紫砂材质以及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到紫砂艺术的创新中去,在不脱离传统的前提下,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制作出更多更好更有创意的紫砂艺术品,以此来得到市场的肯定和收藏家的共鸣。对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紫砂这门艺术能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我始终坚信一句话:“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

猜你喜欢
艺术修养前人艺术品
从“王向荣现象”看一位优秀民间歌者的艺术修养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4:02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14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3:16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14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38
打渔人
趣味古文
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46:03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3
学词心语之二 提艺术修养 塑音乐形象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