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晶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还能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如果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在后天教育和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势必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在接受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到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当然音乐教育很自然包括在美育中,因为是一种可以给学生带来艺术体验上的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并且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各大高校中对于专业学科的设立越来越全面,每个学科的专业分的更加细致,甚至设立的独立的音乐专业高等院校。虽说现在普及素质教育,但还是有一些地区学校对于音乐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可能一学期上不了几堂音乐课,甚至连专业的音乐教师和供学生上音乐课的设备和教材都没有,现在绝大中小学里边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临考试时,音乐老师拿着复印好的材料给学生,简单教授学生学唱后就准备考试,不会过多给学生讲授音乐背景和创造灵感,从而学生根本不会体验到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了解不到音乐的高级乐趣。
高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围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总体目标来进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是作为比较重要的上课工具,在高校中,钢琴专业是单独设立的一门音乐学科。因此,在研究制定钢琴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细则上,应强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探索研究。
目前来说我国普通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钢琴演奏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钢琴识谱能力、艺术领悟能力、钢琴演奏能力等,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钢琴演奏的技巧,从而锻炼学生独自剖析钢琴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感情,分析作品的演奏技巧,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演奏出经典的钢琴作品。这也是各个院校实施钢琴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其次是即兴伴奏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思想内涵、心理特征或者是不同歌曲的情感需要、风格特征,自行编创出完整的钢琴作品。这是对钢琴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钢琴实践能力的一个完美体现。
第三是关于钢琴音乐史方面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中西方的钢琴发展史,尤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在演奏钢琴演奏家的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包含的情感。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的钢琴课程体系中都会包括“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国音乐发展史”、“欧洲钢琴艺术史概论”等课程。
第四是钢琴演奏实践方面的课程。钢琴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即要求演奏者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巧,还应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自如的演奏出完美的作品。
现在我国高校普遍都开展了钢琴课程,但是课程的授课形式也大都是集体授课式,一般二十至三十人在一个班,虽然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统一上课,但同时也是有很多弊端的,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钢琴演奏技巧,因为老师不会顾及到所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改正每个学生的手型及指法上的错误,这样让学生久而久之会养成错误的演奏习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美,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有负担。
就当下形式来看,我国各大高校的钢琴教学形式改革需进一步创新,不仅是对钢琴教学的课程进行创新,还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更加大幅度的变动。还有在教学思想上也应有适当的创新点。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的课程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和钢琴作品感情技巧方面的处理,不仅要在理论方面知识方面配合达到目的,还应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解决此问题。其实一对一的教学,或者是小班制的教学相对比较能够见效,总归是比大班制教学要更加科学,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的钢琴真实的独特魅力。这样老师不管是在钢琴作品的处理上,还是钢琴演奏的技巧上,都能够给予较大程度的帮助,使学生学得其所。钢琴教学现大多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练习国外演奏家的经典作品,其实咱们中国很多民歌改编成钢琴曲也是别有韵味,便于发扬中国民族文化。
社会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更新。钢琴演奏是比较受大众喜欢的,它具有极高的演奏技巧,是一门具有高难度的高雅艺术,不仅可以锻炼演奏者的四肢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还能够提高演奏者的个人由内而外的艺术气质,使演奏者自身得到很大的蜕变。在我国钢琴教学起步较晚,有些方面还在不成熟和摸索的阶段,我们应多借鉴多研究,根据自身特点把钢琴教学做到最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此培养出能够为社会为下一代做出良好教育的合格钢琴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