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行业企业节能环保管理现状分析

2018-01-26 11:15满朝翰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考核指标

满朝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推动绿色发展、建成美丽中国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节能环保管理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目前各典型行业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现状,有利于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可以为铁路节能环保工作的优化提供借鉴。

1 节能环保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围绕石油、化工和电力等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现状,重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石油行业

针对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刘晓莉[1]提出环保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未能发挥,日常环保监管不力;对环保工作缺乏重视,未按规定设置环保机构和人员,环保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缺少技术支撑,少数单位未能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工艺和材料采取专项环保措施。

根据石油企业的实际,韦峰[2]认为环保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环境保护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建立环保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手段;二是环保管理方式粗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三是日常监管不力,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素质不高;四是环保事故责任追究力度不足,导致存在环保事故风险。

1.2 电力行业

根据对国内电力企业环保工作的分析,金艳鸣等[3]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环保组织结构薄弱,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二是未建立全过程环保管理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环境管理流程和权限尚不合理,依然存在环保职责不清、重复性和遗漏工作等问题;三是技术水平不高,对环保工作支撑力度不足;四是管理队伍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环保岗位人员设置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五是缺少环保指标体系,目前以管理绩效指标为主,缺少定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基于电厂节能环保管理现状的研究,刘青[4]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节能环保设备相对落后、废水回收和电厂废炉渣利用相关设备未及时配套;环保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环保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完善。

针对火力发电企业节能管理现状,刘长庚等[5]分析认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各部门和各专业之间责任不够明晰,无法形成节能工作的闭环管理;缺少用能监督管理,开展系统科学的能耗诊断不足;检修维护水平有待提高;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水平偏低,降低了设备的能效水平;节能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

1.3 化工行业

根据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现状,徐晓明[6]认为企业自身缺少完善的环保管理机制、环保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缺少专业的环保管理人才、陈旧的环保设备及过高的环保管理成本均对目前环保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基于对目前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环保问题的研究,张广松[7]提出节能环保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员工对节能环保政策缺乏了解;缺少专业的节能环保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缺少对节能环保项目经济性的深入研究,不利于项目真正发挥效果;缺少节能环保技术支持,无法对各化工企业的节能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等。

1.4 其他行业

严健洋[8]对目前企业节能环保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节能环保意识薄弱,缺乏对节能环保管理规划的重视;节能环保管理方法滞后,无法满足节能环保要求,节能环保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针对商业建筑节能管理的实际情况,张仕廉等[9]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耗能设备管理不足,建造方对耗能设备的验收调试过于简化,无法保障设施设备达到最佳状态;节能管理缺乏保障,商业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差;节能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且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能力不足。

根据对目前公路、水路节能减排管理现状的分析,石友蓉等[10]提出: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部分管理者认为节能减排与发展战略规划、结构调整及设计建设无关;二是节能减排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激励与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三是企业未起到主体作用,交通运输业的节能环保工作由政府主导,缺少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综合上述分析,石油、电力、化工及其他行业等企业节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节能环保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国家节能环保的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对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节能环保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虽然节能环保管理人员素质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管理需求。三是节能环保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机构不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落实程度不理想;另一方面考核工作落实不足,节能环保工作得不到监督,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使相关标准规范难以严格执行。

2 节能环保管理优化措施

根据对节能环保管理存在不足的分析,各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管理优化措施,主要反映在宣传和培训、管理组织、考核评价及对标管理等方面。

2.1 石油行业

结合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实际提出了环保管理措施,即强化和严格落实环保生产责任制,形成完善的施工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成立环保管理机构,制定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统一和规范建设工程环保监督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安全环保监管机构的作用[1]。

针对油田工程项目施工提出了节能管理措施,一是对施工电力设备进行规范,避免电力设备损坏,减少能源浪费;二是开展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定合理的用能定额指标,实施统一管理;三是加强施工设备管理,加强设备操作和节能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节能监督制度,强化日常用能设备的管理[11]。

2.2 电力行业

根据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大环保理念,将环保规划、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环保业务纳入企业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体系中;加快建设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保队伍建设、环保标准规范及考核评价等内容,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设立明确的环保规划目标;制定全过程环保管理标准,将企业环保管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等[3]。

针对电厂节能环保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争取资金扶持;加强与国际企业的横向沟通,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实现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电厂环保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考核制度;加强环境监测,设置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4]。

根据火力发电企业实际,刘长庚等[5]提出节能管理工作思路,一是采用PDCA的模式,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将日常管理与节能工作相结合,完善能源管理体系;二是制定节能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各级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落实;三是按照各个专业领域建立节能降耗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细化专业管理;四是规范节能监督体系,成立节能监督检测中心,监督和评价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督促各专业进行整改;五是建立能耗指标三级管理,开展与国内同类机组先进值对标;六是实施对标管理,找出问题并制订改造方案;七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设备运行能耗。

针对水电站提出进行照明系统和发电冷却风机等设备的技术改造,并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升设备的能效水平;加强耗能设备维护检修,对主要运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完善节能考核,将节能考核内容和生产经济效益相结合,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引入节能服务公司,利用社会资源,为电站的节能项目提供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服务[12]。

2.3 化工行业

针对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张广松[7]从业务素质、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建议,即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节能环保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节能环保管理组织结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淘汰落后设备,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水平。

根据化工企业的节能实践,陈凤林等[13]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开展能效对标管理,建立“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生产企业”三级对标管理体系,以及对标工作管理制度和对标标准体系;二是采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的数据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寻找最佳参数以提高能效。

2.4 其他行业

严健洋[8]提出了加强企业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方法,一是强化节能环保宣传教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的节能环保宣传活动;二是建立完善的节能环保考核指标和目标,将目标分解、层层落实,形成完善的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开展全过程节能环保动态化管理,注重事前、事中管理和事后控制,降低节能环保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针对公路、水路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石友蓉等[10]提出建立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法律制度规范,包括考核管理办法、监测统计办法及燃料消耗标准等;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交通运输部—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企业”三级管理体系;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四是拓展资金支持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信贷,加大对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投入;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报刊和网站等渠道,对节能环保工作要求和面临的形势进行宣传。

董琨等[14]针对神华电力板块提出建立节能环保对标管理体系的建议,包括对标指标体系、对标指标数据库及最佳节能环保实践库。对标指标体系包括对标指标、评价办法和机组基本信息;对标指标数据库包括历次对标指标数据库和对标指标评价分析数据库;最佳节能环保实践库包括节能环保典型技术改造案例和节能环保成功工作案例,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部分铁路运输企业[15]也建立了节能环保对标指标体系,其中节能指标和环保指标均由2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主要反映节能环保整体情况,二级指标用于对基层站段进行评价。节能环保对标指标体系主要有对标组织机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测和统计、对标评价。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情况,黄茵等[16]提出建立铁路运输企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对标评价体系组成,其中能效对标体系包括2级指标体系,对标评价体系包括“铁路运输企业自身评价”和“铁路运输企业—基层站段”评价办法。

综上分析,目前节能环保优化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政策法规等,提高员工节能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形成节能环保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健全管理组织机构,统一和规范节能环保工作;三是加强考核评价,根据企业组织层级,逐级下达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完善奖惩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四是节能环保对标管理,一方面制定对标指标体系,准确反映节能环保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制定对标评价制度,此项措施在水泥、钢铁、氯碱等重点耗能行业及原神华集团下属铁路公司内已经得到应用。

3 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各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生产实际存在差异,但在节能环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比较相近。上述企业的节能环保经验和做法,可以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3.1 开展节能环保对标评价管理

目前,节能环保对标工作在电力、化工及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中得到了应用,铁路可以借鉴其他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推广节能环保对标管理。首先,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组织机构特点,以机车牵引、供暖设备能效水平及主要污染物相关指标为重点,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和站段2级对标管理体系;其次,开展铁路运输企业的自身对标评价,将对标一级指标数值进行逐年对比,并根据运输生产实际进行分析;最后,开展基层站段对标评价,铁路运输企业向各站段下达二级指标的标杆值,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保证对标评价的可行性和准确性[17]。

3.2 丰富节能考核指标内容

根据前述研究,各企业均将评价考核作为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铁路应进一步加强对各铁路运输企业和下属站段的考核工作,丰富节能考核指标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发布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发改基础[2016]2795号),要求采用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铁路应以此为参照,在路内开展能源消费总量与综合单耗指标(即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指标)的双控,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对各铁路运输企业分别制定能耗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各企业的能耗总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3.3 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管理创新

部分电力企业和化工企业开展了节能环保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如PDCA模式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铁路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管理创新。

(1)建立节能环保大数据平台。铁路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统计的各项节能环保指标数据、路网情况、技术装备及国家地方相关规章制度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节能环保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分析各项能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的变化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为各项节能环保管理、技术措施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2)建立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是所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铁路可将其应用在环保管理中,将环保工作的注意力从污染物排放量向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方向转移,加强对环境污染风险的防控。一方面,正确识别各运输生产单位和运输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风险源,准确找到环保工作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建立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机制,将风险源识别情况、发生的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环境投诉事件作为环保考核内容。

4 结束语

目前,石油、化工和电力等典型行业企业节能环保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意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各企业从宣传培训、制度和组织机构、考核评价及对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铁路作为绿色节能型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借鉴典型行业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节能环保对标评价管理、丰富节能考核指标和创新节能环保管理入手,提升铁路节能环保管理水平,为铁路的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考核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