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径
(南充师范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学校一直重视青少年蹼泳训练,科学管理蹼泳规模、客观分析蹼泳竞赛成绩,强化教练员队伍,形成了有效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场地器材以及精细化后备人才培养。本月开始,学校游泳馆气氛热烈,春季蹼泳开始强化训练。一根呼吸管、一双脚蹼,一群水下“飞鱼”双臂向前伸直交叠,用力摆动着下身,他们你追我逐,争相往终点冲刺。学校96位运动员每天进行蹼泳、双蹼、屏气潜泳、器泳四大项的训练。蹼泳是南充师范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此次训练分别由张径、李国领队,教练员孙英、李婷分别带领48名运动员参加集训。强化训练中,学生李峰在男子50米双蹼测试中显示29秒37、在100米双蹼决赛中以51秒52。女子50米双蹼测试的现场上,来自南师A队的蒲雯戴好双蹼、注视着前方第一泳道平静的赛道,哨声响起,她犹如飞鱼一般冲出,在50米的赛道里全力冲刺,以0.89秒的优势出彩。南师B队唐家在游泳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训练后开始为接下来的南充中等学校蹼泳赛做准备。
(二)领导重视。校长在每次训练前就多次组织召开筹备会议,对南充中等学校蹼泳赛的赛前筹备、后勤保障、赛事组织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要求竞赛与场馆中心全面协调各项工作,保证本次赛事的圆满完成。南充师范学校总裁判表示:“这次训练是以选拔参加四川省比赛的运动员为目标的,今年蹼泳比赛的参赛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南充师范学校作为此次南充赛场主训的承办单位,负责南充中等学校蹼泳比赛的训练组织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
(三)专业引领。在紧张训练中,如何把握“一根呼吸管、一双脚蹼”,展示水下“美人鱼”风采?教师务必细心。蹼泳这一中国非奥运比赛项目的强项,在湖北、四川,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湖北蹼泳曾有自己无比辉煌的全盛期——从1990年一直到2000年这十年间,湖北队中涌现两位“超级明星”程超、王艳,其中仅程超一人就夺得过13个世界冠军,11次打破世界纪录。重视蹼泳竞赛项目,体现我校一大特色,主要训练小项如下。
训练中,学生练习的方法包括“集体练习”、“分组练习”、“个人练习”和“双人练习”法,其中,集体练习是关键,分组练习是手段,因此,集体练习是最主要的练习方法。集体练习要求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有令则行,无令则止,因而更容易维持课堂纪律,节省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教学中经过“集中教学、分组练习、集体复习”这样一个“三步曲”练习过程。
(一)武术练习法
教学口诀为:“一抄、二跃、三仆步,蹬腿拳从腰间冲”“预备——起!”通过这种“集体自觉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他们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自觉练习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待加强;学生有时不注意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集体练习“三要素”:一听、二看、三动脑;教师要求学生“一听、二看、三动脑”,才能使学生做到“动作一致、整齐划一”。“听”:即要求学生认真。“一听、二看、三动脑”,这样的集体练习是最主要的练习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口令指挥与字词提示练习法”和“统一起势与集体自觉练习法”的同时,反复向学生强调集体练习“三要素”,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反思
1.在追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校作为示范学校,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锋。学校在重视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希望在传统的田径项目开展的同时能融入文化底蕴深厚的,有中国特色的武术运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组建武术运动对和日常武术教学中我们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引发我们深思。学校的武术队有建无制,队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效果不佳。日常普及教学中存在教而不学、学而不教,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兴趣下降难以进展。使得整个武术运动发展不起来。学校和学生的迫切希望与武术的训练效果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
(1)学生毫无武术基础可言。武术运动的黄金启蒙期是5-7岁的儿童,而在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业的体育老师都缺更何况武术专业的教练。从小到大只是在武侠片中看到过武术的他们对武术运动一无所知。师范学生学习武术已经远远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学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柔韧和协调能力的练习方面。学习时间紧张,练习时间少。师范生的时间安排是人生中最紧最长的阶段。根据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学生7:10起床吃早餐8:00—12:00四节正课时间课间操30分钟。下午14:30—17:10放学19:00开始晚自习,课外活动时间加晚餐时间为一小时五十分钟。如此紧张的时间安排,学生最多可以找到每天一个小时的专门练习时间。高职对口升学压力大,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都有抵制情绪;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师范学生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生的文化考试分数是家长和一部份班主任老师看重的唯一标准。听到学生要参加这样那样的训练第一反应就是要耽搁学习时间影响文化成绩。武术队的组建得到一致通过,而练习训练却遭到多方阻挠。让武术队名存实亡。体育教材中涉及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翻开体育教材中涉及的武术内容:初级长拳,初级棍术,十二式简化太极。这些套路动作简单路线初放,观赏性不强,没有同学们在武侠电影中看得的“酷”“帅”的感觉,和他们想象的武术相去甚远。动作没有挑战性,师范生对于一般的简单动作不会感兴趣,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的。
2.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小学、初中、师范学习链条。针对学生基础差,我们可以联系有师资和条件的小学或初中学校开展武术学习,对于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在师范录取中降低门槛或优先录取,充分利用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吸引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就读我校。使学生有长期连贯的学习机会,而且在武术的学习中可以获得实际的利益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另外在地方各级运动会中设置武术比赛项目,让学生让所学有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来达到刺激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也为师范阶段学习难度动作和高难度套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空余时间加强练习,师范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我们的练习必须是在不耽搁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进行,才能得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支持。充分运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集中的高效高强度的练习,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就是双修时间,和寒暑假时间集训。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个人的休息时间。解放思想让学生和家长、班主任明白劳逸结合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劳逸结合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但如何劳逸结合呢。利用课余的休息时间练习武术就是很好的劳逸结合的一种表现。武术的练习不局限于任何的时间地点,所谓“拳打卧牛之地”,力量和柔韧的练习在很多简单的狭小的环境中就可以完成。课间十分钟就可以压压腿,拉拉腰,活动一下周身的筋骨。这是最有效的积极休息手段,非常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武术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得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的认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多年的实际教学中我看到,单纯的学习简单的套路动作或武术的基本功练习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激情。尤其是师范学生,本来他们的身体条件不足,他们柔韧性很差,有一定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如果一味的练习基本功,首先是很辛苦、枯燥,其次是效果不明显,学生觉得自己长进不大,从而积极性不高,逐渐的失去兴趣。在师范的教材中就有女子防身术的内容,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以我们在武术的教学中不能看到学生基础差就一味的抓基础,可以接触一些初级难度的动作,让他看到更远的地方。尤其是有强烈挑战欲望的师范学生,他们怕的不是难度,怕的是没挑战。当然这个难度应循序渐进的增加。在学习武术套路的同时学习散手,两种武术形式交替进行。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他们喜欢的电影中的动作用武术专业知识进行拆解,让他们了解动作的组成,觉得这些动作也是我们自己通过学习能够完成的,从而拉近自己和他们的距离,建立一个对武术学习的未来的一个美好的憧憬,提高学习兴趣。师范学生的身体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对动作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在良好的机制和学习环境下加上教练员的正确引导,我们还是能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既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又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文化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终身锻炼的技能,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