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好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2018-01-26 09:23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岗活动教师

【本期话题】

“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连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全国教育工作者热议。《意见》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并指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教育目前还面临哪些难点?本刊邀请省内多位教育工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运用分层培养策略 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雄县第三小学 王贺苓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出:“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群体中,每个人在年龄、教龄、专业背景、学科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校在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区别对待。

强化基本功,培养合格教师

学校想要持续发展、有后劲,必须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校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开展了系列校本教研活动。首先,开展“六课”活动,具体包括:新调入教师“摸底课”、人人上好“过关课”、每人每月一节“研讨课”、潜力教师“提升课”、课改示范教师“引领课”、高效课堂“展示课”。其次,编写导学案。学校鼓励教师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以实用、简洁、校本化为原则编写导学案。再次,开展“高效课堂”等系列评优活动。每学期,我校均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系列评优活动,包括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反思评比、导学案(教学设计)评比等,通过竞赛活动,使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二是请进来。教师工作时间越长,保守残缺的思想就可能越严重,因此给教师转变一些观念、更新一些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年轻教师工作时间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给年轻教师以指导和点播,让他们尽快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名师的一种方法,专家的一个观点,很可能使我们的老师发生质的飞跃。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们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来我校开展的培训达二十多次。

三是走出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量,更主要是创新方法。我校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和业绩贡献,采取分类指导、梯度培养的办法:合格型教师立足校本研训和县级培训;骨干型教师参加市级或省级培训;专业型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建校四年来,我校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县级培训,27名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4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每位教师的专业素质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夯实学校发展后劲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约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0%,他们都在教学第一线,这个现象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发展的希望在青年教师身上,由此,学校专门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重点开展“青年教师文化沙龙”活动。“青年教师文化沙龙”活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每一位成员必须履行青年教师文化沙龙组织规定的10条义务;②准时参加每月一次的组织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③活动形式有三种:a.研讨汇报式,b.咨询观摩式,c.争鸣论坛式;④定期上交书面教学札记;⑤做好学年活动总结。

青年教师文化沙龙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得到了稳步发展,他们所写的教学反思札记比过去学校规定上交的教学反思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①书写教学反思札记已成为自觉行为,有的青年教师能达到每节课必反思;②由教学反思札记可以看出,他们平时有抽时间读书;③教学反思既是原生态的个人所见,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④他们能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别人给予的点评。

拓展路径,培养专家型教师

一是让教师静心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本来就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搞得筋疲力尽。在物欲横流的价值取向的刺激下,在功利心理的驱使下,有些教师不免心浮气躁。当一个好教师,必须静下心来,专心教学。静心才能静悟,为了实现教师“静态”工作,我们提出了“七静三品四用”要求,学校领导要深思熟虑做实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务虚的东西,给教师省出时间,如减少会议、压缩内容,减少负担,不提倡教师、班主任自习课进课堂,德育处统一管理,课间操实行学校统一监控,等等。

二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建校初,我们就制定了“在阅读中丰富人生——家校共读”系列读书方案。我们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做到读书笔记(读后感)、阶段检测、阅读沙龙相结合,让教师读思结合,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三是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我校充分利用学校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为教师搭建三大展示平台:省外送课讲座平台、外省市来校参观学习平台、县域内“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三个平台活动都以送课交流为主,每一次外出送课,做课教师会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开展说课、研课、磨课活动。此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不同教育机构的教学会议或优秀课展示活动,鼓励教师返校开展二次培训;每当有外地教育同仁来校考察学习时,学校都会尽可能地邀请他们开展讲座,彼此分享课改经验。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解决“一个问题”。学校对教研工作做了系统的改进,要求备课组在一个阶段(学期)内结合本年段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立足教材聚焦课堂,确定教学中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重点,开展“问题导向”式教研。如,学期初开展教材教法分析专题研讨、期中围绕模块教学进行经验小结和交流、期末开展复习课研讨等。在研讨时,或指定某位教师联系自己校本研究的专题,作专题发言,大家发起讨论;或提前提出一个中心议题,每位教师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并在会上做交流发言,取长补短;或提出自己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在同伴互助下获得解决的办法或研究的途径,使广大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注重“两个提高”。学校重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适时组织“教师经验谈”“教改沙龙”等活动,重新修订了《雄县三小“结对子”实施方案》,并将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通过这些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同伴互助、对话,不但使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使“新手”教师(见习期教师)从教学茫然逐渐走向清晰,从不会反思逐渐学会看问题,从不敢发言逐渐养成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吸纳有益信息的习惯;使“熟手”教师不断开拓教学新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新的教学模式,研讨、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在碰撞和争执中明晰思路,提升认识;使“能手”教师从表面分析问题逐渐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积累的经验进总结,使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依托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育局 于 艳

2005年,笔者创建了山海关区快乐教师工作室。快乐教师工作室属于民间教师学习共同体,主要依靠主持人个人带动。2012年,“秦皇岛市于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至此,市区两级工作室区联动融合,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建章立制,勾勒发展愿景

科学的规划和建章立制不仅是工作室的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需要,能促使每一位成员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学员的科学实践以及健康成长提供合理、科学的指导。工作室选拔成员时遵循“意愿先行”的原则,即有强烈参与意愿的教师优先准入,这就有利于实现成员构成多元化,为多层面辐射带动创设了条件。同时,我们采用的是全员参与、提案改善的管理办法。全体成员就名师工作室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慎重的讨论和研究。建立健全了规划引导制度、每月活动制度、团队合作制度、读书交流制度、成长档案制度等五大制度。如每月活动制度中就要求细化活动步骤,做到“五点要求”:任务具体,分工明确;安排详细,提前通知;精心准备,活动充实;记录翔实,倾心交流;体会深刻,收获感悟。

此外,我们还构建了“基本项目+”评价机制,如“基本实践考核项目+团队合作品质(创新、支撑、建议等)”,引领团队成员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素质能力

于漪老师说:“越学越知不足,越学越有内驱的动力。”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唯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并运用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为此,名师工作室就确定了理论学习为“先”的思想。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相邻知识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思想改变课堂》《备课的变革》和《教师的20项修炼》等书籍则为必读之书。要求每天阅读,做好读书摘录卡,写好读书心得体会,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会上,学员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专家们高屋建瓴、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生动的案例实践,分别交流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不但让学员感受到了名家风范,而且看到了同伴的优点,寻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实现“培养、引领、辐射、生成、提高”的建室宗旨,我们在完成《小学数学“团队网络式”培训模式探究》(河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申报了《基于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缓释培训”策略研究》(河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作室尝试将教师培训置于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从实际出发,并在制度建设、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学校小团队研修带动、教师职业视角调整等方面探索“缓释培训”策略。

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名师工作室活动化课程》,具体包括认知课程构建与实施、主题接续活动化课程构建与实施、教育教学拓展活动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三部分,促使工作室的活动向体系化发展。

一是认知课程构建与实施。该课程贯穿于整个活动化课程构建与实施,是团队课程构建的根基和环境支撑。

二是主题接续活动化课程构建与实施。本课程依据团队内外部环境变化、成员的角色与任务调整以及一线教学需求,拟定团队研究主题。整个活动以“主题跟进,接续拓展”为主旨,及时纳入生成性“变化”资源,进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且有生成的教学模式。

三是教育教学拓展活动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该活动旨在鼓励学校设计和开发拓展性课程时着重在“小趣活”上做文章,更多地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品行修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多措并举助推特岗教师跨入专业发展快车道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崔海鹏

“特岗计划”的实施,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受财力影响有编难补的困局,打破了一些地区长期不补充新教师的局面。特岗教师富有朝气,热爱教育事业,然而他们大都缺乏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因此,各设岗县和农村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其致因,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为特岗教师创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注重特岗计划的科学性

一是注重“特岗计划”工作的宣传。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实施目的、意义、招聘对象、条件、相关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特岗计划”教师的招聘工作。同时加强与我省师范院校的沟通,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相结合,鼓励更多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教育。

二是充分调研,合理分配招聘名额。对不履行承诺、在服务期内特岗教师待遇落实不到位或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安置工作不到位的设岗县,一律不再予以审批;对执行政策但历年特岗教师到岗人数低于发布名额的县、空余编制较少的县、工作中投诉较多的县,适当核减其申报名额。

三是把好特岗教师入口关。各设岗县应以“特岗计划”为契机,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补充计划。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工作中要坚持“公开、公平、自愿、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布岗位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岗前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招聘,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对基层特岗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是积极解决特岗教师的生活困难。各地应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倾听特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特岗教师的生活情况,掌握特岗教师的思想动态。针对特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拉出详细清单,集思广益,对于现在能够解决的,尽快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提出过渡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近期不能解决的,上单记帐,待时机成熟再加以解决。

二是加强特岗教师跟踪管理。关心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在职培训,大力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特岗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科研能力培养,力争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同时,构建特岗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掌握特岗教师专业表现,实现特岗教师服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三是搭建特岗教师成长发展的广阔舞台。关心特岗教师职后的进步和成长,对工作踏实、业务突出的特岗教师破格提拔任用;组织特岗教师基本功大赛,要求特岗教师人人参与、个个登台。在开展“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评选活动中,优先评选农村特岗教师,激发特岗教师的工作热情。

为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温床”

一是推进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紧缺学科师资。以“特岗计划”为支点,遵循“按需设岗、按岗培养、双向选择、定向服务”的原则,改革师范院校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模式,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新机制,积极推进“特岗计划”岗位与教师培养人才的有效对接。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对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毕业生,予以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要求市、县两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实施地方教师“特岗计划”,参照执行国家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

猜你喜欢
特岗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