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当代醴陵窑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2018-01-26 08:27郝建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醴陵陶瓷资源

郝建英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7

湖南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并称我国三大古“瓷都”。醴陵陶瓷生产从新石器时代沿袭至今,更是世界公认的高温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被誉为当代“红色官窑”。“醴陵瓷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目前正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是,由于醴陵缺乏陶瓷、旅游等文化资源的系统化大整合和大数据平台建设,资源分散而得不到及时推广,企业产品缺失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数字化建设力度上欠深度和广度,资源挖掘不够,对外数据链接不够。缺少大数据管理,一方面,导致人们对醴陵窑的历史认识片面化和肤浅化,对醴陵窑的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资源无法从网络上快速便捷地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导致醴陵当代陶瓷产品在物联网时代与外界不能进行充分的信息对接。

一、醴陵窑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在醴陵窑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文物遗存保护与文献收集整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网站资源建设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在网络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醴陵文物网、醴陵窑官网、醴陵陶瓷博物馆官网等网络平台建设。由于专业考古人员少、古迹恢复保护和考古研究经费缺乏等条件所限,民间收藏的实物分散杂乱,许多反映醴陵窑辉煌成就的系列成果不能及时得到整理发表,导致网络对外宣传信息滞后;产区陶瓷企业大都忙于生产制造,无暇顾及对醴陵窑的历史文化研究。

从当前醴陵窑现状看:一是缺失官网建设,导致与对外信息链接渠道不畅通;二是地方各部门网站的陶瓷资源信息内容混杂,表述角度不一,在大数据时代无法形成历史醴陵、人文醴陵、数字醴陵的宣传合力;普遍存在的“大家都在说醴陵窑,但是都不能说清楚醴陵窑,甚至还误导了醴陵窑”的混乱局面。三是缺少对馆藏文物和民间留存的文献进行数字化保护与推广利用,对馆藏文物保护模式单一,缺少数字化保护与文化推广。

从现有的醴陵市政府网、醴陵新闻网、醴陵陶瓷网等几个地方机构网站调研来看,对醴陵窑的信息资源建设也不够深入和系统化。网站内容多为政务咨询、新闻报道、图片浏览等,人物数据信息和文献信息匮乏,现代图文信息多,历史人文信息少,不能全方位反映醴陵窑的真实面貌。部分陶瓷生产企业的网站注重产品宣传,对醴陵窑的历史介绍多是蜻蜓点水。

从景德镇的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来看,一是高度重视,二是特色显明,三是数据系统。目前建设有景德镇陶瓷网、景德镇陶瓷产业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官网、景德镇文化网等网站,政府官网上专门有“走进瓷都”、“景德行瓷旅”栏目,对景德镇的历史概况、人物自然资源、发展现状等都进行详细的数字化推广。景德镇文化网的“文化机构”栏目对相关陶瓷文化机构进行系统收录与介绍。醴陵窑大数据资源建设和对外网络宣传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当代醴陵窑陶瓷历史文化品牌形象推广的数据渠道障碍,使外界人无法系统深入和全面了解醴陵窑的古今风貌。

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角度来看,醴陵窑几千多年的陶瓷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财富。醴陵窑历史上几经战火洗礼,许多史料都已永远消失,一些留存民间的珍贵文献资料亟待到到及时的数字化保护,一旦损失当难以弥补。因此,对醴陵窑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物考古与恢复建设方面,需要将日益失散和正在消逝的醴陵窑历史文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老艺人、老厂房、老物件等进行影像留存和图文资料影印,他们是醴陵窑的永恒财富和活着的“国宝”。科学技术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许多传统技艺在市场竞争和工业生产的大环境下被企业和技师所淘汰,面临失传或变异。只有建立好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不断充实与更新,才能成就醴陵窑火千年不朽的神话。

从文化复兴与产业发展角度看,醴陵作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陶瓷生产历史久远,人文古迹众多。但因许多古迹文化资源几经战争破坏而缺失,致使外界多认为其制瓷历史是始于“雍正七年”。甚至只看见其在近现代的“官立瓷业学堂”、“万国博览会金奖”、“国营瓷业”、“毛瓷”等百年辉煌历史,忽略了曾经沿袭几千多年的陶瓷手工业发展史。这种认识上的缺失与片面,一方面受考古成果滞后所限,另一方面与目前醴陵各部门、行业、企业的对外宣传信息的局限性、保守性和杂乱性有关。只有树立大数据思维,统一口径,集中全力,一致对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微信平台等交叉互动链接与传播,才能还原醴陵窑的真实面貌。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与社交网络兴起已将大数据带入新的征程,大数据和物联网商业营销模式是未来醴陵陶瓷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数据将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决策、个人生活等提供便捷服务,企业通过大数据管理将突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醴陵未来发展前景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

因此,醴陵窑进行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旨在使各时期留存下来的人文历史资源信息数据得到及时收集保护,依托官方渠道进行数据信息统一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醴陵的文化号召力、品牌影响力和对外宣传合力,继而带动各相关产业经济发展。通过开放平台吸引不同地区的大众参与醴陵窑的创作研究,才能不断提升其文化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继而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与多渠道保护。人人参与醴陵窑相关文献史料、实物的收集保护与建设,才能使流失的古迹资源得到回归与再利用,更好地服务当下。

二、醴陵窑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在醴陵窑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有许多陶瓷遗址和人文古迹等实物遗存,还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如醴陵制瓷习俗、樊公庙祭拜等,为醴陵窑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湖南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和部分文博专家、文化学者、产区陶艺家也从不同角度对醴陵瓷业、生产工艺、釉下五彩瓷等进行过保护,保存下了一定量的原始文献资料。《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发表的大量论文和《醴陵窑》《醴陵釉下五彩瓷》等多部醴陵窑论著的出版,对醴陵窑的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也提供了大量的图文素材。

当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全面盘活醴陵窑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醴陵陶瓷产业资源,使醴陵窑不仅仅是躺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里的少有问津的静态文化遗产,也不仅是摆在架上的作品,而是使这些实物遗产变成数据资产,通过物联网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发挥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关系,以新兴商业模式引导当下陶瓷销售市场。

高校和设计公司在平台建设上可提供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醴陵窑的官网建设将依托省级社科基金立项课题“醴陵窑的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研究”和课题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窑口系列之《醴陵窑》的论著成果。平台建成后,将直接转让给醴陵窑管理所进行运行管理与日常维护,实现醴陵窑的陶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醴陵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三、醴陵窑的数据意识和平台建设思路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与企业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源一样,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醴陵窑建设要树立数据即财富意识、数据即权利意识、数据治理意识和个性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大胆走群众路线,推进醴陵陶瓷资源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思路上,主要从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品类特征、工艺演变、风格演变、价值取向等多角度,结合各时期的人文社会环境、考古实物遗存、档案资料等,系统地展示醴陵窑古今发展全貌。通过不断扩充平台数据量、数据种类,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从情报文献学、考古学、社会学、艺术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对醴陵窑进行一个全面系统化的脉络梳理与数据信息量最大化处理,在云计算、物联网的基础上,构筑出一个信息详实、分类得当、方便快捷的醴陵窑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思路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依托互联网和醴陵市文物局、醴陵窑管理所等文博机构,建立醴陵窑的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库,保护与利用好醴陵窑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决策提供科学数据,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带动互联网经济,服务好当代陶瓷企业和行业。

二是重点对醴陵窑的各时期考古成果及文献信息进行收集与考证;湖南瓷业学堂的史料收集及旧貌的数字化技术还原;对当代醴陵陶瓷企业进行大量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收集与计算处理;各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活动等大量信息的筛选与数据化分析处理;通过对醴陵窑各时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考古实物遗存、档案资料等进行大数据处理,全面系统地展示醴陵窑古今发展全貌。

三是对部分缺失资料和流失海外资料的收集,部分被损毁遗址、建筑等古迹史料的图纸查找,对民间部分私人收藏史料的相关核心数据的采集,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互动研究。

四是采取历史文献典籍研究与窑址考古、陶瓷企业调研、田野调查等相结合,博物馆藏实物与民间存留遗物资料互补的方法和途径;借助影像拍摄、录音、电子扫描、数字化建模等多媒体手段对醴陵窑的人文资源信息进行全面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四、醴陵窑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平台的构建与功能简析

醴陵窑的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考古:醴陵窑的创烧与发展演变数据内容研究。陶与瓷的发展脉络介绍;(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东汉、魏晋、唐代、宋元、明清各时期窑址、出土器物的信息采集、清末民初瓷业学堂、瓷业公司、窑业工场发展演变介绍;醴陵窑的衰落。)

2)人文地理:醴陵窑的地域特色与人文自然环境数据内容研究;吴楚咽喉,湘东门户;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绿色瓷城;醴陵市区及周边风景名胜图文信息;醴陵历史人物;醴陵陶瓷艺术名人名录;醴陵本土风物民俗;

3)名企名人:醴陵窑的窑口分布图数据信息、醴陵窑五大产品种类图文数据信息。国营瓷业的辉煌成就;各级各类大师艺术简历、影像资料及代表作品;国宴瓷与主席用瓷;文革瓷;红色官窑文化与收藏;当代醴陵名企名家数据采集;当地陶瓷协会与行业机构介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介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介绍;

4)技艺传承:醴陵窑的生产工艺技术(泥、坯、釉、烧)图文、录像等数据信息采集,各时期的生产、包装与运输方式介绍;

5)陶旅服务:醴陵窑的特色旅游线路规划指南,企业文化宣传窗口,企业网购销售产品图文、价格等数据信息采集;商旅公交导引信息查询服务,相关网站链接服务;

6)文博机构:对醴陵市文物局、醴陵市文化局、醴陵市旅游局、醴陵窑管理所、醴陵市陶瓷博物馆、国瓷研究所、陶瓷行业协会等进行系统数据链接。

通过以上六大块内容的相关数据收集与处理,构建出一个全面系统反映醴陵窑的专业化、信息化、权威化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促进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远程信息交流,掀起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体系,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依托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思维,不断对醴陵窑进行大数据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为企业、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使醴陵窑在当代文化复兴与产业驱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醴陵陶瓷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
——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