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军
与茶文化相伴相生的紫砂艺术传承到今天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独特的材质和制作成型工艺,高雅的品味和脱胎于日常使用的实用价值,使其广受欢迎。即便是在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上,紫砂也因为这种魅力而不断的飘扬过海,东洋、南洋、西洋都曾有过紫砂的身影。而随着当代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紫砂艺术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更系统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之上。深厚的人文艺术背景,精湛考究的工艺流程,丰富多变的造型,让紫砂自明清以后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在当下紫砂不仅仅意味着喝茶品茗的器具,更代表了一种崇尚艺术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人需求回归,需要精神上的安宁,而紫砂恰恰能提供这样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紫砂艺术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就如眼前的这件《宫灯壶》,其形态源自古老的宫灯。在历史上,由于没有电力照明,宫廷灯饰一直都代表着最先进的照明水平和设计思想。“宫灯”亦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从宫灯造型衍变而来的宫灯壶实际上并非是仅仅模拟了一个轮廓,而是将繁冗的美学都沉淀和浓缩在最简洁的造型之中。这种浓缩结合饮茶的文化,结合人的生活,进而又产生新的审美意象。紫砂艺术创作者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到紫砂艺术创作之中,让欣赏紫砂艺术作品的人们,在赏析把玩紫砂艺术作品之余,得到与文化艺术陶冶。
在这件《宫灯壶》的制作过程中,秉承了紫砂光器的材质与工艺的特点,选择了一种完全摹古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就在于“简约而不简单”。首先要注重泥料泥性的掌握,选择合适的紫泥。在打泥条泥片时火候的把握,镶接时技法的熟练都会影响最终的形体轮廓。而类似的光素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其结构简单,相应的任何瑕疵都会显得非常明显。这一点可以通过传统的经典壶器的观察,以及反复的微调,从而创造出精致细腻,结构比例精湛的《宫灯壶》造型。
既然名为《宫灯壶》,那么它的艺术灵感来源自然是中国传统的宫灯。除了造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之外,其中也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自然广受紫砂艺术创作者喜爱。。在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宫灯壶》造型多种多样,有的造型简洁明了,有的复杂繁琐。这款《宫灯壶》将灯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既满足于紫砂艺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又呈现出中华传统艺术文化风格,富有文化艺术鉴赏价值。壶体采用圆器造型,壶身颇高,胎质细腻,色泽均匀,呈现出一种自然温馨的光感,凸显作品的温和柔美、典雅质朴。壶身饱满、光润似玉,骨肉均匀,比例协调,充分表现出紫砂艺术作品那种精、气、神、韵的特点,令人心生喜悦。壶盖与壶身,扣合紧密,气密性极好。其壶口、盖、钮、嘴、肩、把的设计,独具匠心,可谓匀称流畅,质感精美。紫砂壶壶口圆润光滑,壶盖微微凸起,与壶口处自然贴合,宛若天成。体现出手工艺人极为精湛的技艺。壶嘴出水流畅,不留涓滴。流、把暗接不留痕迹,伸出自然,线条流畅。耳把的设计,简洁精炼,端握皆宜。壶钮设计为珠钮,小巧秀气,玲珑可爱。整壶于静态中带有一丝生气,动静皆宜,柔中带刚,厚而不重,充盈着天地丰沛之精气,幽远轻盈。此壶正像一盏绚烂的宫灯,原料紫砂泥的成色与质感使得壶身整体散发着一种柔和的红色光晕,恰似宫灯的光亮。在这种温润的红光中,自然流露着一种吉祥与安宁,一种来自于自然的美好与平和。
宫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一个典型代表,在世界中广受好评。从古至今,每当良辰吉日,宫灯高高挂,增添出以一片欢乐喜庆的艺术气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力已经将光明送到了家家户户。然而在吉庆佳节中,宫灯仍是人们极为喜爱的一种装饰物。在红彤彤的宫灯中,包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渴求,包含着人们心底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紫砂艺术作品的形态都是经由点、线、面组成的,紫砂基本由线条构成,而不同的造型都是由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小巧的紫砂壶看似简单,但点、线与面之间的结合实际上极为讲究,壶的整体造型与各个部件之间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将一种自然与典雅的美展示出来。在外形美的基础上,赋予其内涵,才能使紫砂壶成为一种形神兼具的艺术品。《宫灯壶》在外形上符合人类审美,在内涵上将传统文化与人类的寄托融合进去,由此散发出一种大气质朴而又醇厚古典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