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丽钧
一
有人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其标志在于:语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考语文卷面将由原来的7000字增加到1万字,且要进一步强化其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特点;以特朗普和罗杰斯的孙女们争相“秀中文”为标志,全球掀起中文热。
笔者以为,如果“语文为王”的说法成立,那么,作文则应该是“王中王”。
谈到语文,注定离不开“听、说、读、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常的婴儿甫一降生即能听。
说,孩子大致长到两岁左右的时候,具备了说出一个完整句子的能力。
读,孩子要长到五六岁时,才能具备简单的读的能力。
写,无疑是最高层级的能力,孩子要长到十来岁,才能借助笔墨记录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
由此我们可以“倒推”——写的能力,可充分体现听、说、读的能力。换句话说,一个学生如果能写一手好文章,那么,他的听、说、读的能力应该不会太差;而如果一个学生文章写得烂,那么,他的听、说、读的能力绝对不可能好。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学校曾有个名叫TRJ的女生,在高二期中考试中,作文得了52分(满分60分)。我认真读了她的文章,读完之后,立刻明白,阅卷老师把分数打得“虚高”了!如果我来为此文打分,我顶多能给到37分。因为,这篇文章观点不明,事例不确,语言几乎是通篇“呓语”(可能恰恰是这“呓语”唬住了阅卷老师,让TA错将胡诌当成了文采)。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找来了TRJ的语文试卷,如我所料,她的基础知识题答得一塌糊涂。我的好奇心依然未死,我又搞到了TRJ各科考试成绩,又如我所料,她的其他学科成绩统统一塌糊涂。
瞧,一篇作文,轻易就“出卖”了它的作者。作文所标注出的一个人道德、趣味、眼界、智能的高下,往往准得惊人。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国古代会“一文取仕”。
“好文章就是好德行”,此言不虚。
二
迄今为止,我看的作文比我见的人还要多。在我看来,目下,我们的“王中王”颇不令人乐观。
“作文之病”症状繁多,撮列如下:三观不正,天摇地动。思想浅薄,直追鸡婆。灵魂缺位,味同鸡肋。八股十足,不忍卒读。材料陈旧,又腐又臭。穿越魔幻,动辄秦汉。言之无物,读了想吐。语言巨丑,读了想呕。错字连篇,错到惊天。文面超衰,衰到爆胎。
最近有个朋友辗转交给我一篇高中生写的作文,想让我看看这孩子究竟有没有写作天分。我看后告诉他说:求你别害孩子,让她另谋出路吧。这篇文章患了可怕的“文采病”,作者竭力将每个句子造得与众不同,这堆几乎不表意的文字攒在一起,仿佛大猩猩在网上读宋词时“随爪”截下来一些词语的荒唐拼凑物。
最可怕的是,我们的高考“满分文”被翻译到美国之后,美国人大呼:哇!这正是我们写作的大忌呀!因为它毫无思想性可言。可是,我们的高考阅卷老师偏偏就好这口,大笔一挥,赏了满分。我一直在呼吁,我们国家一定要建立起“高考作文阅卷准入机制”,一定要让懂作文的人阅作文,让不懂作文的人靠边站。
三
写,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
你可能会说,带来高考作文高分呀!可是,这份收益在我眼中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我以为,善写的人,才算活成了真正的自己,善写者更善读,善写者更善观,善写者更善思,善写者更善言,善写者更善赏,善写者更善成。
在一次讲座中,我将教师们分成了两类:写作的教师,不写作的教师。我几乎没见过从不写作但教学能力卓越的老师。尤其是对一个语文教师而言,写作简直就是一种“刚需”。语文教师不写作,就丧失了作文的执教能力。
我认识的几个优秀语文教师都是写作的高手:于永正、钱梦龙、熊芳芳、王君、王开东、肖培东……教师写作的好处,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为透辟:“老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试想,开车教练会开车,游泳教练会游泳,健身教练会健身,为何偏偏作文教练就可以不会作文呢?
师生共同对写作上瘾,我们的作文课才能上的有滋味。
四
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近乎偏执的话:一个人写得好,证明他活得好。
如果我们的“王中王”中缺乏啸吒王气、浩然正气、蓬勃锐气、厚重底气、盎然新气、沉稳静气,那么,就请冷眼反观我们的生活状态吧!一个灵魂生活烂兮兮的人却梦想写出锦绣文章,这无异于敲冰取火、缘木求鱼。
你瞧人家余秀华,在养兔子间隙也在奋力写诗呢!
你瞧人家范雨素,在哄孩子之余也在竭力作文呢!
对文字以身相许的人会说:“何以解忧?唯有方块字。”余秀华范雨素们,当真在用方块字解忧呢!看她们用干粗活的手把文字打理得如此眉清目秀,你,着急了吗?
“语文为王”的时代,热切呼唤“王中王”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