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建筑科学试验中教书育人

2018-01-26 07:23
浙江建筑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钢筋素质教育混凝土

李 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概 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过于专业化和实用化,过于突出技术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强调岗位技能的精通与熟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全社会重理轻文、重实用轻基础、急功近利等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同样受到冲击。加之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技术能力过于本位化的思想,近十年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贯穿的基本上仍是一种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理念。这一理念下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成了以知识和技术本位教育的延伸与补充。二是缺少文化底蕴。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历史不长,缺少普通本科院校那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建设尚未形成自身特色[1]。三是缺乏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课程的教学未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或者政治色彩较浓,过于理论化,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教学内容重复较多,层次性、针对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而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感到厌烦,因而效果欠佳。四是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缺失。高职院校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忽视人文思维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学生考核仍然以笔试为主。学生觉得考试过关挺容易,只要考前背诵,通过一般没问题。简单化、模式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觉得了解人文知识就是接受人文教育[2]。应试教育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融合协调是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3-6]。由于高职教育年限较短,技术实训任务较重,开设过多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不现实。职业技术教育育人功能的淡化,直接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缺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影响了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和研究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由培养“工具人”“机器人”向培养“完整人”过渡,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文献[7-10]探索了实验室的育人功能,文献[11-13]探讨了实验室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以上均针对本科教育。基于此,本文尝试了一种高职专业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言传身教——科学试验中教书育人。

2 方 法

本次尝试共分2步:首先,调查学生有无参与试验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观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如果他们有问题,就给他们讲,然后让他们动手做。

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箍筋锈蚀对轴心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试验仅考虑锈蚀率1个影响因素,考虑3个水平,每组2个试件,加上2组对比试件共10个试件。试验用电化学加速锈蚀的方法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锈蚀,由法拉第定律确定通电时间。试验柱锈蚀到预定的程度后,用铅笔在其表面划好20 mm×20 mm的网格,测量并记录柱的锈胀裂缝,包括裂缝宽度、裂缝形态以及混凝土保护层锈胀脱落情况,然后在万能试验机上对其进行承载力试验。为获取锈蚀试验柱中钢筋的精确锈蚀率,最后对承载力试验破坏后的柱破型,取出柱中的钢筋笼,按照规范程序对锈蚀钢筋酸洗、石灰水中和、清洗、烘干和称重,计算得到钢筋的质量锈蚀率。试验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力学实验室进行。本次尝试让学生参与的仅为承载力试验和柱的破型。

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刻意让学生学什么,老师只是一步一步地做,让学生在旁边看,同时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如“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吗?你们知道这台设备叫什么名字吗?你们知道它的用途吗?”学生们有时回答是对的,有时着了点边际,对的给与鼓励,不对的给予讲解,有时还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感觉,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着做。

3 结果与讨论

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要学什么,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也没有要求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试验完成后却发现效果异常的好。正如陈欢同学所言:“这次机会,大大提升了我自身的动手能力,从刚开始的弯钢筋,贴应变片在试样上,再到后来的刷去钢筋上的铁锈,这正是作为一个专业生所必须要经历的事,尤其是压混凝土试块,培养了我对仪器的操作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在这次研究中称量箍筋质量、观察裂缝宽度时培养了我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通过这样的研究,大大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强了我探索研究的能力。”

一是学生学到了课内知识。如:如钢筋的下料,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判断,轴心混凝土柱的概念等等。二是学生学到了课外知识。在这个试验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法拉第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见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仪器,看到了一些从未看到的现象,听到了一些从未听过的名词。如叶晓凯同学说“通过这次实验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就比如我现在知道了要是建筑物内钢筋生锈,会使建筑物遭受破坏。我还认识了很多的仪器,像百分表,应变仪,测缝仪等等”。三是学生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课本上讲混凝土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可是混凝土在荷载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下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也要经历一个老化的过程,混凝土是怎样老化的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四是学生学到了科学的试验方法。在试验中,学生们学会了万能试验机如何使用,学会了裂缝观测仪如何使用,学会了应变应该如何测量,认识了百分表,学会了混凝土应变片的粘贴,学会了应变仪的使用,几乎学到了结构试验的全部基本试验方法。五是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些试验现象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如第一道裂缝出现时刻对应的荷载的大小。试验现象在试验中都要仔细观察。当老师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的时候,学生自然也全神贯注,自觉中严谨的工作态度就养成了。六是学生有了创新意识。试验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是怎么用的,对创新这个词有了一定的体会,知道创新是怎么回事。参加过试验的学生都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有浓厚的兴趣,打算尝试。教育就是点燃一把火,而不是灌满一桶水,一旦你点燃了,就难以扑灭。七是学生的信心明显增强。参加了试验的同学都感到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且亲自动手学会了操作一些试验仪器,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感觉多了种经历。八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学们在试验过程中都跃跃欲试,那就放开手让他们做,他们画网格线,贴应变片,后来学生们都学会了使用应变仪。九是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做过试验的同学回到宿舍后会和同学讲,神情是自信的,内心是充实的,而那些整日打游戏的同学往往感觉一天下来又啥都没干,还搞得精神恍惚。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教育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些同学就如同播种机、孵化器影响着那些游戏的学生,慢慢地就会在这些同学的影响下朝好的方向努力。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学风就好了,最终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十是由培养“工具人”“机器人”向培养“完整人”过渡,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言传身教是育人而非制器。言传身教把育“人”与育“才”统一,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老师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克服了“轻素质、重技能”的人才培养现实弊端,更注重人才的未来发展,为学生构筑有意义的未来人生。

教育中让人感动、感念并终身记忆的,总是一个个触发了心灵记忆的细节。当学生走出校门,这些东西都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工作能力,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建工系的孙东飞同学说“通过试验,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有更明朗的认识,不实践就不会明白父母的辛苦,不实践就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实践就不会有更多的课外知识。其实只有实践才能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发现错误。在大学我们除了学习知识,更要在实践中摸索,在探讨中前进”。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人类道德的楷模,行为规范的化身。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和工作的态度、教师的人格面貌、为人行事的道德精神、价值观念、教育理念、行为方式、情绪反应甚至工作方式方法等都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精神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孙合坤同学说“从自己犯的一个又一个错误,到错误一个又一个被消灭;从自己对试验的模糊,到清楚试验的下一步,从开始刚接触一个个新奇的器材,到掌握好,控制好它们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知识技能的传授中,而且更加广泛、深刻地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中[14-16]。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技能,能掌握和开拓现代技术,而且更要有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能懂得如何做事,更要懂得如何做人。言传身教——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向学生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尚德、科学、责任、包容、感恩、进取、良知、诚信、谦虚、勇敢、创新等美德,潜移默化地浸润到他们灵魂的深处,内化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意识和精神。

4 结 语

“意识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说教。记住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它,但经历过的东西我们一定能够记住它。教育不应限于对某些具体的、给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通过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对人的能力、素质、精神境界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学生要在实践中才能锻炼成长。“办大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氛围,在其氛围中让受教育者成长成才,”因此,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探索素质和技能融合培养的新途径,要以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营造一种文化,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钢筋素质教育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截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