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玉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是指由具备建筑能效测评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在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后,按照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和程序依法对建筑物的用能效率进行测试、评估,最终得到反映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热工性能指标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的过程[1]。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不仅可以作为建筑能效标识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绿色建筑节能部分评价的参考[2]。但能效测评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为使能效测评工作具有科学性、公平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推进机制,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3]。目前国内外研究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技术推进机制的文献不是很多,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希望在这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造过程决定了能效测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测量和评估方法。绿色建筑能效需要对建筑物功能与舒适度、建筑设计与围护结构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能效与优化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能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体系系数、围护结构简单地估算建筑物能耗及热工性能[4]。此外,能效测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运行专门的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进行,需要具备建筑设计、材料检测、环境科学、测量技术、建筑设备与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日照、温度、湿度、风压等气候状况会对建筑物的能耗产生很大的影响,采用同样围护结构和能源系统的两个建筑物,如果气候条件不同,能耗的测试结果也完全不同[5]。另外,气候等环境条件对测试精度也有影响,如室内外温差不一样,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值也会有差异。
3)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能效的测评需要查看建筑的规划设计资料和施工过程性资料,是在对施工图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场设备和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得出能效的测评结果。这种现场测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能效测评过程,延长了测试周期,增加了测评成本。
根据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特点,能效测评一般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后,授权第三方测评机构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测评。第三方测评机构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测试条件和测评人员,而且需要保证操作规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具有一定权威性,并对测评结果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这种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进行建筑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为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而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与公正性。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行业垄断,增加能效测评成本,这可以通过加强能效测评行业的培育,按照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降低测评成本。同时要加强对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监管,确保能效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能效测评的运行方式,能效测评主要涉及政府部门、测评机构、建设单位(开发单位)与住户等相关主体。
1)政府部门主要负责能效测评工作的发起、推动和监督。政府部门需要构建能效测评体系并负责其日常运作,主要包括制定能效测评的技术标准、测评的条件和手段、测评的方法和程序、测评结果认定与纠纷处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要负责审查能效测评人员的资格,对能效测评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等工作。为保证建筑能效测评的公正性,政府部门必须建立能效测评信息数据库系统,对测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存储和管理,并将测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可以选择已经完成能效测评的建筑物进行现场抽查,对测评机构的测评结果进行验证,建立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的机制。
2)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对绿色建筑建造的各阶段的能耗与热工性能进行评估和现场监查,申请测评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让测评机构能够正常运营并逐步达到发展。能效测评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能效测评过程公开公平,测评结果科学合理。
3)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是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造者。随着住户对建筑能效要求的提高,建设单位会积极增加建造节能方面的投资,开发能效较高的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可以对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绿色建筑节能效果进行评价,把能效指标作为绿色建筑参与市场竞争手段之一。
4)住户是绿色建筑的最终消费者,也是能效测评的最终受益者,通过能效测评可以使用户了解建筑物的能效水平,通过对建筑物节能优化和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用能费用,从而带动节能建筑的市场发展。
建筑能效测评是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建筑物能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建筑能效的测评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和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的节能意识来推动,对经济政策的使用不够。要使能效测评技术能够有效推广,就必须发挥政府部门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如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经济引导手段,可以使建筑能效测评技术得到快速推广。
为了推进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政府部门可以规定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开发的绿色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根据能效测评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的额度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能效水平来确定,同时要关注节能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兼顾地区差异,体现政策公平,从而调动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运行绿色节能技术的积极性。
1)建立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标识制度
在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标识绿色建筑的等级,而且要标识绿色建筑的能效等级,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建筑的能效水平,从而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提升绿色建筑的能效水平。
2)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能效的检测制度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能效检测制度主要包括系统形式检测、系统功能与性能检测和系统评估。系统形式检测主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检查系统的外观质量、产品质检报告和预验收资源等。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评估主要是评价系统的能耗情况。
3)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效的监测制度
绿色建筑能效测评不仅仅是系统验收时一次评价,更需要对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建立建筑物能耗监测云平台,在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分类、分项和分房间进行监测的同时,可以对各个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提升建筑物的能效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诊断,而且也可以为制定绿色建筑的节能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4)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验收制度
将能效测评技术的应用作为绿色建筑验收的必要条件。没有采取能效监测措施的建筑,如没有装设能效监测相关的计量装置,或无法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的项目,不予验收,以确定能效监测体系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推广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其独立性和公平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开展能效测评服务,促进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与推广。
政府应将对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除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进行激励外,还需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建筑能效测评工作进行规范,把对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绿色建筑建造过程的监督管理转变为建筑物的能效管理,把对建筑节能资源的控制转变为建筑节能的技术服务,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能效测评技术推动的新机制。
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推广应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市场机制,让参与各方获得利益,从而调动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建筑能效测评将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协调机制,带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是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推广体系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完善体制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能效测评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参与能效测评的制度体系。公众通过参与能效测评工作,不仅能为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可以分享能效测评发展的成果。
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推广是决定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技术的特点,分析了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和相关主体,并从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测评体系和协同机制,形成公众参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指出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推进机制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