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乐,赵永华,张帅,范莘茹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燃煤烟气排放一直以来都是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尤其是烟气中的SO2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建筑物和植物产生腐蚀,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我国是燃煤大国,且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煤用于燃煤电厂和锅炉,全国80%的电力资源来源于火力发电,即通过煤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据相关文献[1],2015年至今,我国每年SO2排放量达到7142.38t,其中燃煤电厂的排放量占据1/3左右。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的脱硫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燃煤电厂脱硫途径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主要工艺进行了比较。
燃料脱硫又称燃烧前脱硫,通常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其脱硫效果将对后续的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燃烧前脱硫技术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微生物法[2]。当前煤燃烧前的脱硫技术,虽能减缓煤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硫的量,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经济成本较大[3]。
燃烧过程中脱硫,又称炉内脱硫,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向炉内加入脱硫剂,一般为CaCO3等,煤中硫与脱硫剂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盐类物质随炉渣排除[4,5]。该方法主要包括喷钙脱硫和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6]。
炉内喷钙多级燃烧器(LIMB)技术主要利用固硫剂CaCO3粉末喷入炉中,CaCO3分解成CaO,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从而达到脱硫的效果[7]。该工艺操作简单,涉及原料少,但是脱硫效率不高,一般只能达到10%~20%左右。如果想达到高效率的脱硫,必须与尾部增湿配合。该工艺在国内仍需要改进,但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已经工业改进与生产,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炉内喷石灰石及氧化钙活化反应(LIFAC)技术是对炉内喷钙多级燃烧器(LIMB)技术的进一步的开发与创新,是将石灰石于锅炉的800℃~1150℃部位喷入,燃烧产生的SO2会与CaCO3分解产生的CaO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从而起到部分固硫作用,在尾部烟道的适当部位装设增湿活化反应器,使炉内未反应的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进一步吸收SO2,加大脱硫效率[8,9]。本工艺占地面积小,脱硫效率可以到60%~80%。但该工艺需对锅炉设备进行加工与巩固,增大了工艺复杂度。
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CFD-FGB),是通过在循环沸腾的床层上加入脱硫剂(通常是石灰石和白云石等),脱硫剂和煤一起悬浮燃烧,煤粉燃烧所产生的SO2直接被脱硫剂吸收,通过流化床不断运动,颗粒相互之间撞击,使脱硫剂颗粒的表面得到不断的更新替换,能够使脱硫剂充分地吸收SO2,进而达到高效脱硫的目的[6,11]。该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一般可达到95%左右),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同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为固体,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目前广泛运行的循环流化床也存在容量较小等诸多问题。
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主要是指在煤燃烧后附加装置,对燃烧后的排放烟气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烟气脱硫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有效脱硫方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例如上海浦电厂及四川白马电厂等,早已引进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再利用。就目前而言,烟气脱硫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煤电厂SO2的排放,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工艺。
石灰石-石膏法具有应用广泛,技术简单成熟的特点。碳酸钙作为吸收剂,来源广泛,廉价易得,处理烟气范围广,能将200MW~600MW机组的烟气有效处理,对锅炉的适应性较强,一般的大型电厂或大功率锅炉都可使用该技术[13]。生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可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增加产品利用率。但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不仅对设备要求高,也会加大经济成本。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碳酸钙中的不溶颗粒及飞尘会对设备造成磨损,在连续运行的设备车间,会造成结垢,严重时会堵塞管口,影响脱硫效率[14]。
氧化镁法常用于国外的脱硫系统中,其是利用氢氧化镁浆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从天然的镁铝矿石资源中提取镁元素(以MgO形式存在),利用MgO原料粉与工艺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一定的Mg(OH)2浆液。将生成的含硫尾气通入Mg(OH)2浆液中,充分接触混合,生成Mg-SO3·(x+1)H2O,脱水、去杂后,与 O2反应,生成 Mg-SO4。将生成的MgSO4进行高温煅烧,随即又生成MgO[15,16]。氧化镁法工艺的主要优点在于氧化镁成本低,可以从镁铝矿石(黑土菱)中获得,且针对于不同能源结构的煤,脱硫效果极为显著,均达到90%以上。氢氧化镁浆液作为吸收剂能更有效地去除烟气中的SO2,无结垢问题,并且该工艺优于以石灰石为基础的钙法工艺,氧化镁法脱硫工艺对脱硫剂的质量要求低,大大降低了反应成本。而且,生成的硫酸镁不仅可回炉煅烧生成氧化镁,进行回收使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制作,生成七水硫酸镁,真正实现了高效节能。氧化镁法工艺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设备费用高,从天然镁铝矿石中提取氢氧化镁,并将氢氧化镁固体制成浆液,对设备质量、耐磨程度要求高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系统。
海水洗涤法是以天然海水为吸收剂通过吸收的方式去除烟气中SO2的脱硫技术[17]。近年来,在燃煤、燃油电厂的应用有较快发展。天然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这些物质都是碱性的能够和SO2反应,从而使得海水有足够大吸收SO2的能力[18]。海水洗涤法工艺简单成熟,利用海水作为吸收剂,进行对二氧化硫高质量的吸收。其工艺过程主要是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充分的反应,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为亚硫酸根与氢离子,通入空气,经曝气池后,生成含有硫酸根的酸性海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海。利用天然海水中所含的离子成分,对二氧化硫进行深度的吸收,吸收效率高,经济成本低。但此法具有地域及建厂的局限性,工业化生产困难,束缚面多。另一方面,后续的海水处理达标(pH,离子浓度)不容易掌控,会使处理后的海水还有大量化学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氨液法是利用氨液易和SO2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的。其工艺过程是氨液首先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铵溶液,然后在富氧条件下把亚硫酸氨氧化生成硫酸铵,再经过加热蒸发结晶使硫酸铵析出,过滤干燥后即可得到高附加值化肥产品[19~21]。氨法工艺的特点是吸收效率高,工艺成熟,适用范围广,同时会生成高附加值化肥产品,加大了工程效益。缺点在于工艺复杂,反应过程难以控制,氨气易泄露,反应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氨气循环,逸氨量控制技术需要完善,否则氮氧化物会破坏大气,而且亚硫酸铵、硫酸铵易形成气溶胶,一旦形成,很难去除,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是采用吸收剂进入吸收塔,脱硫后所产生的脱硫副产品是干态的工艺流程[22]。干法脱硫与湿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设备简单且维修方便、烟气无需再热等优点,但存在着钙硫比高、脱硫效率比较低、且副产品不能商品化等缺点[23]。
自20世纪80年代末,对干法脱硫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工艺过程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现在已经取得较好的结果[24]。著名的德国WULFF公司的WULFF脱硫技术就是基于干法脱硫技术,该工艺所有的脱硫反应均在塔内完成,主要过程为增湿的烟气首先与喷入的吸收剂Ca(OH)2相混合,烟气中的SO2和微量的SO3与Ca(O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生成的部分亚硫酸钙再与烟气中过剩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该技术最主要的特点便是脱硫剂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但经济成本较高,有一定的资金投入。
在烟气脱硫中,无论是湿法脱硫技术,还是干法脱硫技术,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脱硫方向的侧重点也不同。湿法脱硫技术,对二氧化硫普遍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经济成本较为适中。但是,针对于不同的湿法脱硫技术,有很多局限性。首先,尽管湿法脱硫工艺对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吸收率,但富含二氧化硫富集液的处理,对工业设备要求(耐磨损)比较高,易结垢堵塞出口,仍需要完善。另一方面,二氧化硫作为原料气必定夹带大量的不溶颗粒及粉尘,需要进行的预处理,不易完成,加大经济成本费用。在全程的反应工艺中,高温气体作为媒介进行反应,需要进行换热降温,对于降温设备有较大的要求,工业复杂性(管路布置、阻力损失、厂区构型等)都会增加。
对于干法脱硫技术,应用时间较长,有较多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干法脱硫技术相对于湿法脱硫技术来说,经济成本普遍偏低,而且因地制宜(极其适用于缺水的地方),不易结垢,对设备要求低。对于不同地区的煤能源结构,所生成的副产物均为固体,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由于干法脱硫技术无法大面积工业化生产,脱硫率也大约只有70%左右,通常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因此干法脱硫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对于具体的燃煤电厂而言,其在选择脱硫工艺时除了需要参考相关的技术指标外,还必须懂得运用一些科学的选择方法,以确保最终选择的脱硫工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脱硫工艺的选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5]:1)专家会议法。采用组织专家开会讨论的方式来确定适宜的脱硫工艺方案;2)层次分析法。将影响选择脱硫工艺的因素进行分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种因素附加不同的权重,以确保最终所选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3)灰色综合评价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脱硫工艺进行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
对于我国的燃煤电厂而言,脱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各种问题急需解决。燃煤电厂只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适用、合理以及经济等原则,不断对脱硫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真正确保脱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田贺忠,陆永祺,郝吉明,王书肖,薛志刚.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历程及进展[J].中国电力,2001,34(3):51-52.
[2]苗强.燃煤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洁净煤技术,2015,21(4):59-60.
[3]方朝君,闫常峰.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J].化工进展,2010,29(增):361-362.
[4]李鹏.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自抗扰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5]李树林.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技术经济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王跃.国内火电厂脱硫技术现状[J].广东化工,2015,42(13):134-135.
[7]郭晓宁,李元芝.炉内喷钙脱硫技术在电站锅炉中应用及可行性分析[J].华中电力,1995,8(3):8-9.
[8]禚玉群,徐旭常.炉内喷钙脱硫过程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18(3).378-379.
[9]刘寅洁.LIFAC脱硫新工艺[J].环境工程,1992(7).12-13
[10]闫小红.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06(7):27-28.
[11]王斌.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J].煤炭工程,2002(8):19-20.
[12]李艳娜.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9):114.
[13]林永明,韦志高.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脱硫技术应用综述[J].广西电力工程,2000,(4):92-93.
[14]于乐意.石灰石(CaCO3)的石膏法脱硫技术--在钢厂烧结机上的实际应用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3(6):188-188.
[15]尹漓江.脱硫工艺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2.
[16]刘晋宁.氧化镁法锅炉烟气脱硫的控制与实现[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17]郭鲁钢,王海增,朱培怡,邓培昌,邢坤.海水脱硫技术现状[J].海洋技术学报,2006,25(3):10-14.
[18]李立峰,张树深.火电厂海水脱硫方案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脱硫方案的比选[J].化工装备技术,2006,27(4):60-62.
[19]王月娟.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4).18-20.
[20]黄劭.氨法脱硫在锅炉烟气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8,34(6):45-46.
[21]杨兴彦,朱广胜,周军,邱峰.氨法脱硫技术在硫回收装置中的应用[J].小氮肥,2013,41(4):10-12.
[22]程紫润,管一明.干法脱硫工艺及提高吸收剂利用率[J].污染防治技术,1994,7(1):39-40.
[23]王团安.电石渣干粉用于火电干法脱硫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6(2):71-72.
[24]丁智华,秦光荣.浅谈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及其进展[J].大观周刊,2011(2):190-190.
[25]温健.关于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及脱硫工艺选择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