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冉
(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莫里斯拉威尔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作曲家,属于印象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既彰显了法国音乐的敏感与精巧,同时还常被来自异国的音乐元素深深吸引,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同时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也表现出了对异国情调的痴迷,普遍蕴含着西班牙情结、吉普赛风情、东方印象以及爵士趣味等异国情调。法国传记作家杨克列维奇曾这样描述过拉威尔:“拉威尔的音乐将我们从伊比利亚带到西伯利亚,从波斯带到美洲,像一次充满了冒险和奇遇的美妙旅行。”[1]
体裁是指在音乐作品中的具有某种特征的音乐形式的总称。莫里斯拉威尔在创作钢琴曲的过程中,对古典时期中较为流行的舞曲体裁情有独钟,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舞曲加入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因此创作出来的舞曲具有很强的节奏性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特点。
具体来说,拉威尔所采用的“异国情调”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西班牙舞曲体裁、意大利舞曲体裁以及美国舞曲体裁。例如:《小奏鸣曲》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却已经显露出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调,该作品所选择的体裁为小步舞曲,托卡塔,全曲采用的是维也纳古典奏鸣曲套曲模式,总共三个乐章,其中各个部分的结构十分严谨,有分明的界限,严格的速度,充分展现出奥地利古典浪漫主义情怀。在《a小调钢琴三重奏》的创作中,拉威尔将西班牙的帕萨卡里亚舞曲作为基调,全曲都采用了帕萨卡里亚高密的节奏形态,并利用伴奏的形式对原有的主题进行了扩展,从而使得主题形态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其次,类似1889年创作的意大利舞曲体裁《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这类舞曲的特点多为三段式结构,所以速度缓慢,抒情而柔美,让听者感受到该乐曲优美柔和的典雅气息。第三大类是美国的爵士舞曲的运用,爵士舞曲具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像G大调以及“左手”协奏曲采用的都是美国爵士舞曲体裁,有利于彰显作曲家的个性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时的众多作曲家大多都是以人工调式、综合调式、有限移位调式、无调性、泛调性、多调性等调性理论体系[2]。然而与当时大众作曲家不同的是,拉威尔在他的歌曲创作中并没有选择这些调式,而是重新拾起了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中古调式、五声音阶等独具有“异国情调”的调式运用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去。例如《镜子 幽谷钟声》中就是采用了中古调式中的F弗里几亚调式,这种调式的乐曲曲调更为严肃,其旋律给人一种从教堂里传出来的圣歌的感觉,再配上教会的调式,更能将幽谷钟声的情景表现得生动形象。
浪漫主义时期,当时的音乐家对于仅有的那几种和声功能感到苦闷之际,而拉威尔对于音响效果的眼光也是有着独到之处的,早早的放在了美国爵士乐、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上。对而二度音程的运用是拉威尔在钢琴创作中的主要特征,这在之前的钢琴作曲中是前所未有的运用。比如在作品《帕凡舞曲》中出现的二度音程,属于意大利舞曲体裁中的一类舞曲--帕凡舞曲。在钢琴曲的创作时,拉威尔将俄罗斯和声融入其中,进而使作品独具特色,凸显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拉威尔经常用到的和声手法的还有四五度叠置和弦和平行和弦。这些和声运用在钢琴作品创作中是不可思议的,四五度叠置和弦的运用让作品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五声调试色彩,通过爵士乐平行和弦的运用让音乐作品的风格变得不羁,而特点鲜明,拉威尔正是借助这些非传统的和声让其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出来。
通常来说,旋律是每一首音乐歌曲的灵魂,拉威尔对每一首钢琴作品的旋律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他认为所有的和声、调式等因素都是要在旋律的基础上再去抉择是否需要增添或者更改。拉威尔作品在旋律上的异国情调也表现出了对各种民族音乐素材的融合。比如在作品《钢琴三重奏》中的第一乐章中就运用到了西班牙的传统民歌—巴斯克民间小调,乐曲的大体旋律是按照巴斯克传统音乐的形式来进行的,均充分流露出了特色鲜明的西班牙风情趣味,在其《波莱罗舞曲》钢琴曲的创作时也从西班牙波莱罗舞曲中获得灵感,让两个单一的旋律线条交替重复形成旋律,直到音乐的结束,在这种旋律之下,舞曲的特点被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综上所述,拉威尔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创作的佼佼者,将异国情调融入进这家的钢琴作品中,为钢琴艺术展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拉威尔表现异国情调的创作手法的研究一直延展到其他近现代作曲家的研究上,也进一步推动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云.拉威尔器乐作品中的异国情调及其表现手法[J].当代音乐,2017,15:59-61.
[2]胡琼方.浅谈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普兰坟墓》的创作特征[J].音乐创作,2016,0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