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敏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完全可以称得上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了,他的伟大一部分体现在他的创作体裁上,他的创作体裁极为丰富,包括交响乐、协奏曲、幻想曲、组曲、室内乐、歌剧等等。俄罗斯民族的特色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有很大的体现,他用其独特的创作才能与方法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充分代表了俄罗斯人民反对残暴制度,追求平等和平的心声。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他的钢琴作品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强烈的民族性的体现。这是柴可夫斯基作品最重要的也是最独特的,他会将本国的诗歌以及民间的人物形象、自然风光融入他的音乐作品中,并且使用当地民间的曲调等等。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他将对祖国的未来、人生的意义这些方面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去。2、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他巧妙地将交响音乐的创作思维与钢琴作品的创作结合起来,大量地使用复调音乐,让我们从中更能感受到旋律的纵向行进与立体感。3、古典与浪漫的结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不仅带有朴素的古典主义情怀,又充满着悲剧性的浪漫主义。他既继承着古典音乐中严谨的曲式结构、简洁的和声,又渴望融入浪漫主义时期的崇尚个性、释放情感。
这首变奏是柴可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最后一首,原名为“原创主题变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写给朋友赫尔曼·拉罗恰的,它创作于1873年,这个时期正处于欧洲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罗斯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也唤醒了其他各个领域。这时候普希金、屠格涅夫等杰出的文学家的出现使得自由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思潮也影响了很多的领域。
当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正处于他音乐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芭蕾舞剧《天鹅湖》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时候他的音乐多表现为一种明朗、乐观的态度。这首变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虽然没有他晚期作品那么震撼深刻,但是他富有诗意,不但代表了柴可夫斯基早期的创作思维,也体现了俄罗斯的时代特征。
这是一部以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描绘了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整个作品包括12个变奏和一个尾声,由一个主题贯穿全曲,不断变化的结构调性等更是使主题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主题的旋律优美悠扬,使人感觉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温暖与亲切,好像回到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每一个变奏都采用不同的演奏速度,有小快板、快板、行板、中板、玛祖卡、急板等,色彩丰富。曲子开头就出现了明确的主题,经过十二个变奏的丰富与升华后,尾声又出现了主题,前后呼应。柴可夫斯基的细致与作曲的精巧之处由此可见。这是一部既乐观又带有一些悲剧色彩,既憧憬又带有一些苦闷情绪的深刻哲理之作,只要细细地去剖析和研究,总是会有新的亮点出现,这就是此变奏的精妙。
本身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就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与音乐情感融合在一起。柴可夫斯基又是一位极其细致的作曲家,他的作品要表达的情感也极其细腻,也表现出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怀,这些都是我们演奏者需要去注意和探索的地方。
《F大调主题与变奏曲Op.19 No.6》是一部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作品,全曲节奏规整,极具创造力。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变奏想要表达的情绪,需要选用准确的指法、适当的速度、恰到好处的踏板来表现,而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就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快速转换情绪,将每一个变奏演绎出不一样的感觉,使得变奏与变奏之间对比明显。
在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的演奏技巧、音乐表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查阅资料,我对俄罗斯的音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在演奏中,我开始慢慢地能够体悟柴可夫斯基创作时的心境,慢慢能够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这部作品,我更是对柴可夫斯基生出了满满的敬意与崇拜,他将自己的生活与激情都写进了音乐,用音乐来表达自我,更用音乐来激励自我,这是我最想要学习的地方。我相信通过演奏更多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会对自己未来的演奏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殷岚.试析圣桑音乐创作中新古典主义的萌芽[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