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妍捷 张玉山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4
当代陶瓷分为东方陶艺和西方陶艺两大体系,东方陶艺以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为代表,西方陶艺以欧美国家为代表。自古以来,中国的陶瓷以精湛的制作工艺与绝妙的造型艺术名扬全世界。本文以中国景德镇陶瓷大学和韩国檀国大学研究生陶艺专业教育为例,对比两国高校在研究生陶艺教育校内课程设置与实践模式的差异,探讨对我国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模式的启发。
中国与韩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确立的时间较晚且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小部分高等院校曾进行小规模研究生招收工作,如1918 年北京大学的9 个研究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真正开端[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重视研究生的培育工作,发展期间挫折不断,包括暂停了12年研究生的招收,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颁布后,招收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得以恢复。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组织结构明确合理、发展速度较快且规模逐年扩大,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20 世纪50年代初,韩国依照《教育法》(1949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规定》制定了正规的研究生院制度,标志着本国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2]。今天的首尔大学在1959年通过借鉴美国研究生院的教育经验成功创办了韩国首个专门研究生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GDP,韩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研究和高科技人才。
中国研究生的学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类培养重点各不同,前者的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后者注重技术创新,学制为三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提前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生的要求,第一,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具备坚实的学科理论;第二,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能够担负重任,推动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发展。
韩国对研究生的培养制定了“三院制”,普通研究生院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核心,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专门研究生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实践性,主要培养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型人才;特殊研究生院招生对象主要在职人士,为其提供深造平台,注重课程的灵活性与实用性[3]。“三院制”充分体现了韩国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广泛性。
对比中韩两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可以看出两国研究生教育制度虽然建立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中国与韩国在教育方面,尤为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教育制度的确立中有着积极地作用,但对两国教育制度产生影响的除了本国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使两国陶艺教育出现差异性。
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美术学院以及职业院校均开设了陶艺专业。国内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该校成立于 1958 年,目前是我国惟一一所多科性陶瓷高等学府[4]。景德镇陶瓷大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陶瓷技术史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由公共课和专业课构成,共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英语、中国陶瓷科技史研究、陶瓷文献选读、中国文化史、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古陶瓷鉴赏、文物与博物馆学等27门课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为32分至35学分之间,必修学分为4个学分,18个学分的学位课程以及非学位课程不能低于14个学分。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的,要求研究生具备基础的历史学知识、深层次的陶瓷知识以及研究、鉴定古陶瓷的能力,并且能够利用研究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艺术与科学,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创作实践研究。培养出具备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并能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创新、教学等科研人才。
韩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没有过于统一管理,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也未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各地方高校对课程的编制、教学管理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力。因此,韩国大学的教育政策比较开放。例如檀国大学陶瓷专业研究生课程提供陶瓷设计,陶瓷表达和陶瓷成型实践的入门课程。研二开始,课程中提供了更先进的陶瓷成型、陶瓷理论、环境陶瓷、生活器具、工业陶瓷、陶瓷材料、建筑陶瓷、转印方法、设计理论和陶器史等主要课程。在高年级举办的毕业展览提供了测试学生作为专业陶瓷艺术家的才能的机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两年,共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需要修够24学分,最后一学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生可以从第三学期开始制作毕业设计,如果作品提前制作完成则第四学期便可撰写毕业论文,如果制作时间不够,后两个学期可全部用来制作毕业作品,延迟一个学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兴趣或者参考导师给出的建议在学校设置的课里选择所修课程,课程设置一般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种。因此,檀国大学对陶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艺术创作和技能的训练。
由此看出,中国陶艺教育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点更倾向学术研究方向,而韩国陶艺教育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并且,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和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开拓。
景德镇陶瓷大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陶瓷技术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实践环节包括助研、助教、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学校的助教就是一种实践形式,例如:(1)协助专业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2)指导实习;(3)以讲授或者辅导形式完成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者某一个基础章节实践教学;(4)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的具体内容根据本专业具体要求来制定,60学时是助教的基本工作量。专业实习有:(1)可以通过参与某地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2)到陶瓷博物馆或者与陶瓷相关的展馆见习;(3)到陶瓷制作坊参观学习、实习等形式。实践阶段的成绩评定选用“两级制”分别是:“通过”或者“不通过”。实践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得2个学分,实践学分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不可空缺。
檀国大学陶艺教育归属于艺术和体育学院,该院还有:科学、陶瓷、视觉传达设计、时装商品设计、实用艺术与设计和美术、雕塑;音乐类有韩国古典音乐、新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硕士课程);体育类有体育、运动医学。此外还有雕塑、文化艺术博士课程。特别注重跨界复合型人才和海内外人才整合,课程整合。注重产学研的联合开发。每年寒暑假,会举办国际陶艺创作营,一般为2-3周,从创作、参观考察、展览到学术交流,并邀请硕导和研究生一块参加创作营。
综上所述,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阶段可分为校内校外两种,理论实践与工艺实践并重。檀国大学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通过举办国际陶艺活动,加强与企业、国内外大学师生学术交流。
研究生教育对人的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素养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5]。经过对比分析两国研究生陶艺教育的差异性,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利于改进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模式的启示。
课程的设置目的要解决研究生在理论基础薄弱、视野狭窄的问题,重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注意区别科学研究工作与专业实践的性质。专业实践可以由导师安排在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或者进去与学校有着校企合作的项目的公司实习,注意时间上的分配,这样既可以继续研究学习又不耽误社会实践。增加专业实践部分有利于研究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就快的适应社会的节奏,有利于国家培养创新性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3]。同时,学校可以根据研究生实际和教学情况增设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展示、交流学术或创作作品,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场地,如校内展厅或者校外美术馆等。学校可以借鉴檀国大学每年举办的国际陶艺交流活动,利用寒暑假,设立“寒暑期学校”,邀请中外著名学者给研究生及导师上课,增加学生及教师的学术知识的前沿性。还可以制定与国内外大学访学的计划,使研究生和导师能够从更多渠道接触前沿学术。
无论是在同一时代不同社会还是在同一社会不同时期,陶瓷自始至终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陶瓷不仅仅是一种容器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许多高校陶艺专业研究生的创作的作品缺少精神力量,归根结底是作品没有体现出艺术特色以及一定的文化内涵。现代高校的陶艺教育更是要肩负起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职责,并需要综合民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形成具有我国鲜明的民族艺术品。将陶瓷教学内容与民族艺术教育相结合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学方式,促使陶艺专业研究生对民族艺术特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但是,纯粹的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特征应用到对研究生陶艺教育的实践中显得过去勉强,应该在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之后,以规范的形式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同时,还需要具备开发的思想,不能固步自封,努力创造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流,借鉴可取之处[6]。在实践创作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去思考,在体现陶瓷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还要体现生活化、人性化的特征。无论是日用陶瓷制品还是艺术创作品,在充分考虑功能应用和审美要求之外还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
中韩两国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教育制度也各有差异。韩国高校研究生陶艺专业的实践培养更加注重于社会市场的联系,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自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我国高校对陶艺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实践模式也是建立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生陶艺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中国陶艺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中国研究生陶艺教育实践模式的发展需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教育反思以及借鉴他国的经验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