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茶文化

2018-01-26 02:09:59姜兴宇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茶画采茶戏神农

姜兴宇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①茶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国是茶的故乡,还远销国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文章,诗词,绘画与茶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出于让大家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的目的,分别从起源茶艺、茶与生活以及茶与文化等方面做了介绍,具有科学性,雅俗共赏。本文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身,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茶的起源

(一)神农说

传说,第一位发现茶的人是神农。神农又被人们称之为炎帝,也被世人尊称为“药王”,神农为了能够给他最爱的黎民百姓采药治病而尝遍了各种野草,有一天,他吃了一种草药后便感觉到了头晕目眩,然后又吃了一种有清鲜味道的叶子,随后他便精神振奋,不适感也随之消失了。自此以后,这种植物便被神农氏命名为“茶”。

(二)西周说

相传在西周武王时期,茶叶就已经被当做贡品被巴国贡献给周武王了,这件事在《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茶已经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了。

(三)秦汉说

汉代的王褒的著作《僮约》,这是现存最早也是较可靠的关于茶学的历史资料。②这本书便是《茶经》著作出现以前中国茶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了,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四)六朝说

因为没有具体的确凿的史料可考证,所以削弱了这种起源说法的正确性。

二、茶与文化

(一)茶诗

纵观所有与茶有关的文化中,要数诗的成就最高,这不仅仅是从数量上考虑的而说的,而且茶诗的题材十分广泛。从晋代就有茶诗的身影出现了;到唐代中期茶诗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繁荣时期,这期间吟写茶诗成为了一种风尚;到了宋代,茶诗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致使这一期间茶诗创作繁荣的现象出现了,诗人创作的诗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元代的统治时间比较短,还是处于游牧民族统治的时期,所以茶事不振,随之写茶诗也不再受大家所追捧;明清之际艺术成就主要是集中在小说之上,茶诗缺乏创新意识,尽管茶诗的数量也算可以。

(二)茶画

相对于茶诗来讲,茶画的数量本就不多,所以现如今大家所知道的茶画就更少了。但仍有些许名画流传于世。最早的茶画就是东汉年间的画像砖《宴饮》了;初唐的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可以说是一幅十分珍贵的资料了,如果针对唐代茶文化来做研究的话,已经成为了传世精品;宋徽宗的《文会图》可以说是一幅真正的茶图,它不仅给人们描绘了一场点茶的场景,而且此画也能够使我们对宋代的点茶技术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卢仝煮茶图》现在仍然保存于台北的故宫之中,这就是元代的著名画家钱选的著作;明代的不可多得之作就要数著名画家唐伯虎的《事茗图》和《品茶图》了,现在这两幅画皆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现代画家齐白石的《煮茶图》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煮茶事茗浓浓的热爱之情。

(三)茶与戏剧

采茶戏的发展基础是采茶灯,采茶戏是一种以歌舞来演绎故事的一种地方性的戏曲。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目前可以考证的最早的记载是《南安府志》。采茶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全国较有影响的采茶戏有江西采茶戏、黄梅戏、粤北采茶戏等等。茶文化对我国民族戏剧艺术最巨大的最突出的贡献,这一点完全可以从采茶戏的诞生上体现出来。

三、茶与生活

为什么茶这么被大家所欢迎呢?相信这与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功能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茶本身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类脂类、以及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古代开始,中国的医书就已经开始记载茶的神奇的医疗功效了,比如汉代的《神农食经》,唐代“药王”的《千金方》,明代“药圣”的《本草纲目》,这样类型的书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书中介绍了茶叶的诸多功效:茶叶中的叶绿素还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多喝绿茶还可以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多喝乌龙茶还可以起到瘦身的作用,不仅如此,茶叶还有延年益寿的养生功能,如果感觉到有压力的话还可以喝杯茶缓解一下压力。而且,相对于市面上的一些碳酸饮料来说,茶还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因为茶是碱性饮料。其次,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明代文震亨的著作《长物志》里也说到饮茶可以神清气爽,引发创作灵感,抚慰孤寂的心灵。可见茶文化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文化,医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结论

中国是饮茶习惯的发源地,纵观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不仅国人喜爱而且还远销海内外,茶文化也对国外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茶文化传入之后的日本就形成了非常成熟得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如果说到影响,我觉得茶文化还是对中国的影响最大,除了涉及面广还意义深远,当今社会饮茶还会让人不再心浮气躁,和谐自然,以静养志。所以我们要大力发扬茶文化,就培养青少年对茶文化的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具有特色的、多样的茶文化宣传活动。

注 释:

①陈惠中.饮茶保健五百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

②陈文华.中国茶学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6,9:34.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周文劲主编.茶艺百科知识手册[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浙江大学,2003.

[4]陈惠中.饮茶保健五百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5]舒玉杰.中国茶文化古今大观[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茶画采茶戏神农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乐府新声(2022年2期)2022-11-05 23:07:17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研究
福建茶叶(2022年3期)2022-08-11 15:53:32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影剧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神农鞭药和尝药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
幼儿画刊(2018年5期)2018-06-05 02:17:05
基于多媒体软件的数码茶画制作研究
福建茶叶(2018年11期)2018-01-19 04:07:44
茶画的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福建茶叶(2018年6期)2018-01-19 01:33:02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影剧新作(2017年3期)2017-11-14 02:42:55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