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蓉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因居于阳明洞,称其阳明先生,王阳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学”的一代宗师,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1]明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冒言直谏触犯权贵,受廷杖之刑被贬至贵州龙场驿[2]。在被贬至贵州期间,王阳明悟道,创立心学,并创办书院、讲学授徒,对贵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
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古镇曾是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镇,被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下司古镇繁华一时,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外来建筑都记载着其繁盛时期的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司古镇的水运逐渐衰败,如今的清水江不再具有货运功能,仅供游客乘船游赏江边两岸的风景。
阳明书院位于下司古镇相对中心的位置,在阳明书院东南侧建有惜字塔,此塔周边设有抄写书卷的桌椅,游客可免费索取笔纸誊抄书卷。在书院的西侧是侗族代表建筑鼓楼,东侧为古戏台、芦笙广场。书院采用徽派建筑的风格,四周较为开阔、寂静,将书院的古色、古香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
王阳明一生赋诗六百余首,十一岁作“蔽月山房诗”,从此便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而后他的人生顿悟与他的诗息息相关,因而在书院的大门口建有一本展开的书卷式景观小品,上面题有诗·悟,点破了王阳明的人生。
阳明书院将王阳明的一生用“本悟、思悟、契悟、渐悟、大悟、传悟和时悟”七个主题空间由浅及深的向游客进行讲述。书院中庭院部分虽小,但却将中式园林和日式园林的枯山水综合运用的恰到好处,将禅意和静美发挥的淋漓尽致。
阳明书院的中式园林主要体现在“水”这一元素的运用。进入阳明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景观石,此景观石造型纤瘦立于水池之中,池中养有锦鲤,此景石将书院中的景致全数遮挡。在正对景观石,庭院的中间位置、柱子的中间采用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做了一个木制的对景景框,在景框的前方放置了复古高凳,由庭院内向门外望去景石、松柏类植物被框入其中,显得格外静美。在庭院楼梯梯步两侧,均设有回字型的水池,在回字型的中间铺有石头、种植竹子。自古松、竹、梅就有岁寒三友之称,竹子坚韧挺拔象征着君子之道,与阳明书院的精神不谋而合。
枯山水景观的意境在于禅宗,而这种静思的意境也符合书院的氛围。相对中式园林而言,日式枯山水园林在阳明书院中的运用较多,除了在庭院中,在室内空间中也有运用。书院在庭院中央处设有一个砂石池,该砂石池采用枯山水的造景手法,在砂石上立有枯树枝、造型独特的石头,管理人员会定期在砂石上勾勒、更新线型图案。该砂石池与中式园林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阳明书院在本悟、契悟、渐悟的空间里也将枯山水的造景手法运用进去,营造了唯美、静怡的室内景观。在本悟的室内景观中,将王阳明所作的第一首诗《蔽月山房诗》的意境用枯山水的手法营造出来。设计者在砂石池上用石头拟造山体景观,用木制景框正中镂空圆形模拟月亮,在圆形镂空区域的后方摆设枯枝景观,而此时镂空的圆形景框,既模拟了月亮,也起到框景的作用,此处的室内园林景观是整个书院设计的最好的。在契悟的空间中,设计者采用砂石池上叠放木条,木条上刻有不同名人有关于“理”的名句,来象征王阳明契悟的过程,在屋顶上装有射灯,木条群在射灯的照射下,产生了交错的光影效果。在渐悟的空间中,对于枯山水的运用较为简单粗糙,仅仅在砂池上方悬挂投影幕布,播放与王阳明有关的录像影片。
通过分析发现,在下司古镇阳明书院的景观营造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运用砂石、枯枝、框景、对景的手法,许多景观过于简单不够精致。其次,很多景观仅仅运用了中式园林、或者枯山水的形式,并未细致的深入研究,缺乏灵魂。
纵观全国各地,各省市的书院都深挖各自的历史典故、当地特色等营造出了不同的景观氛围。下司古镇阳明书院借助于王阳明与贵州的历史渊源,以打造枯山水景观为主的同时,加入了中式园林的特色。阳明书院的中庭采用砂石、景观石的手法打造出枯山水静美的庭院景观,同时还运用了中式园林框景、对景的手法,以及“水”这一元素,最终呈现出的较好景观效果。阳明书院将日本的枯山水与中国园林的营造手法相融合是一个大胆的创新与突破,虽然在造园的艺术上有待商榷,但是却为现代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新思路。
[1]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陈为兵.论王阳明对贵州文化的影响[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7(7):16-20.
[3]刘凤霞.王阳明对贵州少数民族影响及文化遗存论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6(1):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