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旭 张 雪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所谓优势视角就是一种发掘个人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社会工作将优势视角的理念投入到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它改变了看待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关注点由问题本身转移到了青少年个人的内涵与发展上。二是干预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引导与矫正向高效整合的人性化方式转变,更加尊重青少年的个人价值与尊严,同时也是对于个人才能的一种肯定。基于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方式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新型工作模式。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需要从青少年的行为、所处环境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恢复其社会功能,使其尽快顺利回归社会。目前社区内矫正执行成员大部分是通过粗略的学习与指导就就职的,矫正模式也是单一的,从事专业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专业人员人数较少。
对于罪犯的惩罚,我国多半是以刑罚的方式体现的,而青少年社区矫正属于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方式,未形成健全的评估体系。实践中,青少年社区矫正常常与成人社区矫正相混淆在一起。青少年又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比较容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正确介入从错误的轨道上回归。而成年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基本成型,矫正难度大,青少年与成人一同接受思想道德矫正教育很容易沾染上其他不良习性,应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矫正。
青少年一般都是出现严重越轨行为而进行社区矫正的,面对青少年进行矫正的执行者或社会工作者,往往因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而忽略了青少年自身的感受,不自觉地展示出高高在上姿态。其实社会工作者与青少年矫正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应该在矫正过程中扮演倾听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和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方便青少年自如的阐述自己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像朋友一样共同去面对问题。
有很多青少年在矫正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消极心理,导致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出现了偏差。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正视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这并不代表就要揪着其过去的问题不放,过去的就过去了,矫正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正视并接纳现在的自己。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接触的过程中发掘青少年自身的优势,例如品质优势、技能优势、环境优势等,也可以发掘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增强青少年对自己的信心,培养其乐观面对问题与生活。
青少年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定位为一个引导者、调节者的角色。首先,在介入青少年矫正的初期,要给予他们信任与肯定,尊重发掘青少年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为其更好的发挥优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优势需要机会展现,才能更好的被肯定。社会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找到发挥其优势的良好契机,为其寻找一个适合他展现自己的环境或场所。例如开展手工、才艺展示等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发挥青少年的优势,有利于其对自我的肯定,不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做准备。
在青少年的环境资源优势中,父母就是关系资源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亲情的支持远胜过刚接触的社会工作者,增强父母对于青少年的信任和支持,有助于让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非正式资源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多与同学接触,了解学校的情况,使其对于回归社会产生期望;正式资源方面,可以寻求社团或机构的帮助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从而为其提供体现自己的机会。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资源的高效整合运用,为青少年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机会。
基于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更注重发掘、发挥、发展青少年的个人优势与潜能,为青少年社区矫正提供了一条更加人性化的道路。
[1]王中岭.基于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工作矫正研究.教育现代化,2016,9(27).
[2]房圆圆.论优势视角理论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8.
[3]董明伟.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初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9(5).
[4]刘楠.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5]张秋.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及路径探析.普洱学院学报,20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