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肖 薇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及表演方式,将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性的表现,使历史故事以经典的剧目形式传承下来。通过一个个剧目让我们懂孝道、知礼节;让我们守承诺、辨是非。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京剧中唱、念、做、打的表演及艳丽夸张的服饰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幼儿在欣赏和学习京剧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体验京剧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精髓。
一、立足京剧特色,继承传统美德。
京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它以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自1992年起我园将京剧定位为特色课程,开展了系列的京剧活动。在省京剧院老一辈艺术家的引领下,组建的“京苗艺术团”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并出访国外进行文化交流。
京剧的美不仅仅是表演的形式,京剧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十多年来我们在幼儿京剧这条路上不断的摸索、前行,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发后,我们围绕教育指导方向,不仅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还尝试了以京剧艺术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德育的教育。幼儿园在2014年聘任了专职京剧教师,小、中、大班每周都有固定的京剧教学活动,同时还开设了“京剧提高班”旨在培养有京剧表演天赋的幼儿进行专项学习。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中有亲子制作“爱国英雄京剧人物”——杨家将、岳飞、花木兰,一个个爱国爱家、中良仁勇的历史英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在京剧表演活动中,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包拯,从小胸怀大志的小铁梅都由幼儿扮演,在表演中体验人物高尚的美德。除此之外班级开展京剧课程,在欣赏京剧作品的同时,明辨是非感受传统美德中的“真、善、美”。
二、研发京剧课程,挖掘德育内容。
京剧虽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但是欣赏人群、表演者以白发人居多,这是京剧传承和普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京剧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提出,但是学前教育阶段没有京剧教材和相关资料作为导向。我园近几年来摸索研发的幼儿园京剧课程,并集结成册出版了《幼儿园京剧艺术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的选材始终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寻找京剧剧目中幼儿能够理解、易于辨识的内容。例如通过京剧《将相合》选段引发幼儿以共赢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包容之德;京剧《钓金龟》选段引发幼儿感受亲情、孝敬长辈的孝道之德;从小伸张正义、帮助他人的《哪吒》;讲述战争时期解放军英勇事迹的现代京剧《林海雪原》等。
为了凸显京剧剧目中的德育内容并且让幼儿易于接受,我们在每篇活动设计中都会有联系现实的品德游戏或者活动,例如,能够体验合作的“红黑游戏”;以家园形式开展的“我给长辈泡泡脚”;从欣赏他人角度创设的“我来表扬你”互动墙。从听到看、从说到做,让幼儿多感官多方式地感受京剧,体验学习京剧中传统美德的真谛。
三、多元的京剧活动,体验品德之道。
㈠练京剧中的神,仪态之美。
京剧演员在众多的表演者中很容易分辨出来,原因是京剧演员独有的神韵。京剧的学习是一个慢功夫,京剧演员一般从小就要开始练习京剧中的四功五法。京剧中讲究“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先从眼神开始再到五官的细微动作,有了眼神的定力,整个人就有了“精神气”。因此孩子们在学习表演京剧时,我们也从眼神练起,虽然不像专业京剧团体练得那么严格,但是我们会让孩子揣摩感受所表现京剧人物的心理特点,通过共情的方式进行眼神的练习;有了眼神接下来就是身段的练习了,由于传统京剧中的角色都是古代人物,所以坐立行走也都是古人的方式。因此孩子们在模仿京剧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传统礼仪文化,例如女孩笑的时候,笑不露齿用手遮挡,站的时候身体正直,目视前方,坐的时候先虚后实等等。
㈡尝京剧中的苦,磨练意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想在舞台上得到掌声,那么只有在台下苦练功夫。我们通过故事“梅兰芳学艺”,让孩子们感受到京剧大师的光彩表演背后苦练的故事,让幼儿尝试练习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京剧基本功。开始的时候,许多孩子刚练习一会就坚持不住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体力适应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坚持下来。京剧分为多种行当,有以唱为主的青衣、小生,有以武艺为特长的刀马旦和武生等,每种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品德内涵。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机会参与到京剧表演中,将京剧的美与传统美德的美传承下去,我园每年会编排富有创意的京剧舞蹈和传统京剧剧目,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戏剧表演活动,《京韵娃娃》《沁园春·雪》《好儿郎》《盛世京韵情》《京韵花翎》多次参加黑龙江省少儿春晚的节目,其中刘子墨小朋友的京剧《卖水》选段获得黑龙江省戏剧“小梅花”大赛一等奖。
记得在参加一次全国少儿舞蹈比赛的时候,一位名叫轩轩的小朋友比赛当天突然发高烧,家里人要让她退出比赛在家休息,但是她执意要来参加比赛,她说如果她不参加怕影响舞蹈的队形。当轩轩来到比赛现场时,小脸烧得通红头上贴着退热贴……尽管如此,在比赛时她依然笑得灿烂,并顺利地完成了比赛。轩轩的事情让我们看到到品德教育在孩子身上的显现——这就是不怕困难的意志,这就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㈢品京剧中的美,陶冶情操。
京剧艺术是一个集音乐、舞蹈、美术、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是“活化石、活历史”。京剧从学习到表演、从感知到创造都蕴含着美德的传承。因此在开展京剧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相融合,通过幼儿园中常见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京剧中的传统美德并获取有益经验。我们依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创设与美术活动相融合的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艺术活动“多彩的京剧脸谱”为例,小班的目标是①认识净行红、白、两种脸谱所代表的寓意,并模仿涂色;②知道净行中红、白两种脸谱的典型代表人物。中班的目标是①认识蓝、黑两种脸谱所代表的寓意,能够用对称的方式绘画出来;②认识净行中蓝、黑两种脸谱的典型代表人物。大班的目标是①初步了解不同净行脸谱中典型图案及其寓意;②尝试用彩绘笔画脸谱。幼儿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对色彩、图案的感知,同时知道人物的区分;有忠良之士、有奸诈小人;有英雄、有莽夫,使孩子们通过脸谱的区分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园还把京剧内容与幼儿所喜欢的游戏形式相结合,开展了京剧课间操和京剧户外游戏等活动。其中京剧课间操中不仅结合了京剧表演的动作,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礼仪的动作。如果说教学活动中的礼仪教育有针对性,那么京剧课间操中的礼仪动作就是有普及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京剧户外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形式,我们通过改编京剧“天女散花”中的彩带舞,让孩子们根据指令数字合作组合花朵,既让孩子们感受京剧的美,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我们还设计了“投骰子走台步”的游戏,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在练习台步的基础上,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对面对输赢的健康心态。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就如同传统美德那般深邃幽远。我们通过京剧活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让幼儿在观察中模仿,在体验中感受,将京剧的表演转化为现实的应用,让传统美德教育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