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然艳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除“数学好玩”这一部分知识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如六年级上册中理解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起跑线的位置为什么是不一样的,六年级下册中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圆柱和圆锥的切面是什么形状等。
在教学这类内容时,我坚持“听到不如做到”的原则,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活动材料,课堂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创造过程。
记得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大家用所带的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硬纸片充当车轮,用直尺当地面,同桌合作用铅笔描出不同形状的车轮滚动时圆心的运动轨迹,从而轻松地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我还鼓励学生将这节课的数学活动写成数学日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令人兴奋的是,其中一名学生的文章《一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还发表在了《淇河晨报》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意外的收获。
有了这次经历,学生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及积极的探究意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数学难关。同时,大家也爱上了写数学日记,记录活动过程或活动感悟,养成了在玩中思、在写中悟的学习习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学生的文章见报,令我们惊喜的是,在通过动手切割圆柱模型(火腿肠)发现其不同的切面形状后,一名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切割里的学问》竟然发表在了《小学生学习报》上。那一刻,学生欢呼雀跃;那一刻,作为教师的我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