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18-01-25 08:30仲学文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传统

仲学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不仅担负着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也担负着渗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文化素养的启蒙阶段,在引导学生认字、识字的过程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环节设计,则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基于此,本文从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明确识字的重要性,并根据课程改革需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从目前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效果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从学生的角度看,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在识字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在教师、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对汉字认读存在畏难情绪,识字方法机械,缺乏联系生活应用汉字的意识和习惯。从教师的角度看,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深刻认识,不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压力下,将识字作为唯一的目标,并通过机械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使得学生识字的压力倍增,失去了主动认字、识字的兴趣。

二、识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学的需要,从语文课程内部探究改革的思路,突破识字教学的孤立状态,将汉字置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识字热情。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节点,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赋予了汉字更多的文化含义。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教学存在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利用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趣事,将一个个汉字延伸为一个个故事,让每一个单调的汉字都丰富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传统的强化记忆教学中,学生的识字过程缺乏文化依托,更多的是依靠机械的训练;而在文化渗透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在相关知识中纳入一定数量需要学习的汉字,让学生在熟悉文化知识的前提下牢固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此外,在一些形近字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文字的历史,引导学生理解汉字形音义不同的根源,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最后,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与其让他们死记硬背传统文化知识,不如为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为学生引入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接受思想教育,提升文化素养。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三、低年级识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追溯构字原理,挖掘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子。基于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出发,科学备课,让学生逐渐走出机械理解汉字的误区,从文化的高度探究汉字的构造原理,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来。汉字在构造过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设计识字教学方式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追根溯源,形象地理解独体字

低年级小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更多依赖具象思维,而一些独体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形象,变得抽象、简化,这给学生的形象理解带来一定难度。教师这时就可以利用汉字的起源,为学生理清独体字的发展脉络,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引入篆体字,让学生看到古人设计“上”这个字时的基本想法。将两根不同长短的木棍分上下摆放,上短下长,类似于“二”;在以后的发展中为了将其与“二”区别开来,就逐渐演化成为“上”,但是仍然保留了上短下长的基本观念。再如,学习象形字“耳”时,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耳朵的形状,以及“耳”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其识字的兴趣。

(2)分解组合,深入理解汉字结构

汉字的构造是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依托。会意、转注、假借等造字法让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认识会意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字义的挖掘以及词义的组合,让学生探究其中的文化线索。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日”作为部首出现的情况比较多,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举出以“日”为部首的汉字“明”“早”“旺”等,教师可为学生深入讲解每个汉字由于“日”这一部首所延伸出来的含义,并通过组詞说明。再如,在形声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浇”“烧”“晓”“绕”四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从形似、音近的对比中,深入理解部首对汉字含义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出顺口溜“有水把花浇”“有火把柴烧”,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接龙——“有日天刚晓”“有丝把线绕”,在趣味化的学习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汉字构造的原理,并能够发挥自主性,探究趣味识字的方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让学生根据文化内涵掌握汉字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思路。但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果过度讲解会让学生在繁杂的文化渗透中增加识字压力,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主体出发,适度挖掘。

2.依托传统文化,探究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魅力。在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中,家长、学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并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角度人手探究文化魅力。

(1)利用经典国学,展现传统文化

在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编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中古诗、对子、成语、谚语、寓言故事等内容分布在课本的不同篇章,为教师的识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如在学习“天地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传统文化。

(2)通过书法启蒙,实现文化传承

“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识字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结合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引入书法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大家书法作品、进行书法临摹的过程中,体会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魅力,并在理解、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文化传承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会认字、识字、用字,还要能从文字中探寻文化之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积累知识与传承文化相结合。针对目前低年级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上寻找思路,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进而内化在学生的基本素养中,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传统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