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亚萍 李维 陈俊伟 陈瑾 彭亚琼
摘要:立足于衡阳农耕文化,以观光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衡阳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阐述了衡阳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结合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休闲农业;农耕文化;衡阳市
中图分类号:K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222-02
1 引言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社会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它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体,集合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形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1]。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谓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特色突出,文化资源丰富,是湖湘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衡阳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衡阳的农业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2 衡阳农耕文化的特点
衡阳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从“神农创耒”到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历了几千年,沉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神农创耒于耒。耒耜乃中国上古时代的原始农具,是由耒与耜两种农具结合演变而成,就是犁的雏形[2]。这种农具适用于南方稻作,开创了湖湘水稻种植之先河。衡阳素有饮茶之习俗,从炎帝尝茶当饮之开始,产生了以衡阳南岳云雾茶为代表的茶文化。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也是衡阳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3]。以“衡州窑”为代表的瓷文化,形成了中国民窑中最具特色的瓷产业。酃湖之酒作为中国古代十大贡酒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这些独具衡阳特色的文化传统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衡阳农耕文化[4]。
3 衡阳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纵观当今衡阳农业产业格局,虽然仍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并存,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5]。现代农业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随着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农耕文化的作用也渐渐得到体现,产生了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农业旅游产业[6]。
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耕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新的路经。衡阳市观光休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具有高效农业、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农事参与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民俗传播、饮食文化等8种观光休闲农业产业类型。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衡阳市已发展有180余家各种规模的观光休闲农业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7]。
3.1 形式单一,特色不鲜明
衡阳市现有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在休闲的内容上,又有很多农庄雷同。目前大部分休闲企业没有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从而使整个园区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吸引力[8]。
3.2 农业资源开发不充分,环境破坏严重
衡阳农业资源丰富,可供观赏的品种资源较多。不管是供采摘观光的果园,还是供休闲体验的农场,都没有深入挖掘农业文化资源,很多企业只停留在农业的表面,不能形成文化品牌效应。同时在农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农业资源的优势,具有特色的农业园、果园极少。另外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不够,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强,淡旺季分明,一但过了花卉开花的季节,或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便出现一客难求的局面。而且在旅游旺季,经常会出现游客不爱护游玩设施,践踏草地、庄稼,采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游客走后出现一片狼藉。此外,企业的经营者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 衡阳农耕文化与观光休闲农业
一直以来,衡阳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衡阳境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竹林资源、耕地资源,构建出了一道丰富的景观资源。衡阳市有着肥沃的土壤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也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必然基础。目前,衡阳市已经成为湖南省著名的商品鱼、猪、稻米和水果等农业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衡阳农耕文化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特别是“神农创耒”、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瓷文化、油茶文化和竹文化一直都是衡阳农耕旅游产业发展的特色[5]。观光休闲农业应围绕这些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进行科学的开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配合花卉、水果及人文景观,形成一企一品一文化的四季有景农业园区。同时合理利用植物、动物和农作物资源,发挥其观赏、休闲和游憩的功能。让游客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诸方面的享受,获得感性和知性的体验。利用农业、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来设计活动,发挥教育的功能,让游客认识动植物,得到种植、养殖知识,了解风俗民情,体验乡村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农耕文化。
几千年的衡阳农耕文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是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改变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形成加快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创意农业。创意农业还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功能,以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农耕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区域文化特色为核心,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品质为目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不断延伸新的产业链,以形成城乡互动来推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妙,刘大志,张鑫炎.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湖南省创意型农庄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647—649.
[2]李瓊,黄春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蔡伦古法造纸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6(4):57~58.
[3]李琼,黄春华,范婷.蔡伦古法造纸的景观化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2):98~99.
[4]谭崇恩.衡阳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58~61.
[5]谭耀.衡阳历史文化与衡阳文化产业[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17~120.
[6]王连球.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湖南省衡阳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2):58~59.
[7]黎江,黄璜.衡阳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3,27(S1):75~77.
[8]钟顺清.衡阳市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6639~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