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
摘要:指出了功能分区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成都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现有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详尽的摸底调查,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对片区进行了功能分区,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合理规划打下基础,同时对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家公园;大熊猫;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020-02
1概述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古老、珍稀的国宝级野生动物,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野生犬熊猫仅分布于我国境内,长期处于濒危状态;为了有效拯救大熊猫,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作了大量努力,但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仍然是大熊猫及其伞护生态系统长期面临的挑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构想;2016年1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研究区域选取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总面积为27134 km2,其中,四川省片区20177 km2,占总面积的74. 36%,比重最大。成都片區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情况具有普遍性,对其他片区具有指导作用,而且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在大熊猫繁育、研究、科普、旅游方面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劲,国际知名度高.大熊猫是成都城市最独特的一张名片,成都也即将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向世人展示最好的舞台之一。
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指的是国家公园区域内具有不同主导功能、实行差别化管理的空问单元,也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关键。
3研究片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条件
规划范围位于成都市西部,涉及崇州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和彭州市,面积1464 km2,地处岷山、邛崃山山系,海拔大多在1500~3000 m之间,全年平均气温为10~15.6℃,年均降水量在1300~1900 mm之间;规划范围内国有土地面积1012 km2,集体土地面积452 km2。
3.2社会经济条件
规划范围涉及8个乡镇21097人,除汉族外.还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都江堰市以第三产业占主要份额外,其他3个市县均以第二产业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以矿山开采、水力发电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范嗣内共有矿业权144处,水电站37个,水利设施1个。
3.3 大熊猫及野生动植物状况
规划范围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233. 84 km2,有野生大熊猫73只,与第三次调查相比较,增加了33只。
大熊猫栖息地被河流、植被和居民点、交通道路隔离形成了2个局域种群,为岷山L和邛崃山B种群。
3.4保护地情况
规划范围内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共14个,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
3.5主要存在问题
(1)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面临严重威胁。
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片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总体上有增长。但由于人为活动频繁以及自然因素影响,特别是离成都市区较近,村镇居民、旅游景区和道路等较多,受人为活动干扰较明显,造成大熊猫栖息地中小斑块较多,连通性差,破碎化问题突出。
(2)跨省跨部门保护管理体制不顺。
规划范围涉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水电、工矿企业、旅游经营机构等。各类保护地分属于国家、省和林业、住建、国土、环保等多行业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考虑,出现生态保护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重复管理,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4分区方法
在我国发展国家公园的关键是构建一套符合国际潮流、又适应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通过对重要物种栖息地重要地理单元的整合连通,重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据我国国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划分,在对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他功能区的宣教、科研和经济作用。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大熊猫,将规划范围内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潜在栖息地以及关键走廊带作为保护整体划为重点保护区域;保持该区域的完整性,与原有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相衔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重点保护区域的联通连接。
将核心保护区外的大熊猫栖息地、栖息地斑块之间的空缺地带、人口密集区周边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恢复的区域划为生态修复区。
将重要游憩体验与自然体验教育资源、核心保护区与生态修复区之外的游憩体验区域及通道划入科普游憩区,是国家公园范围内游憩资源丰富、便于公众进入、易于管理、可开展与国家公园目标相协调的游憩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的区域。
考虑现有居民分布及生产生活状况,自然度低、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可作为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将居民聚居区、居民传统利用的交通通道,以及以集体权属为主的区域划入传统利用区。
在划分功能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道路、山脊线、沟谷、河流等自然地形、地物及行政界限,充分考虑区域内已有村落、乡镇分布格局,方便各项措施落实和各项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5功能分区方案
将片区范围内的各项基础图件图层叠加分析,结合实地勘察和分析评估,把研究区域划分为4个功能区(图1)。
5.1核心保护区
范围包括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白水河、黑水河、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和鸡冠山一九龙沟、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的部分区域;鸡冠山、西岭、白水河、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的部分区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部分核心区;以及其他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高密度分布区和大熊猫关键廊道。面积1181. 83 hm2,占比80. 70%。
5.2生态修复区
范同包括鸡冠山风景名胜区中水电站和矿点分布集中区域,是原本生态环境良好但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恢复的区域。面积18.71hm2,占比1.28%。
5.3科普游憩区
范围包括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实验区;鸡冠山风景名胜区进入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成熟的部分区域;雞冠山、西岭、都江堰森林公园的游憩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部分外围保护区。以及其他重要游憩体验与自然体验教育资源的游憩体验区域及通道。面积25. 04 hm2,占比1.71%。
5.4传统利用区
范围包括白水河、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实验区;鸡冠山风景区开展修建登山道的区域、龙门…风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中旅游开展成熟的区域、两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占寺区域;西岭、都江堰森林公园的游憩区;部分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居民聚居区、居民传统利用的交通通道,以集体权属为主的成片非栖息地的经济林。面积238. 82 hm2,占比16. 31%。
6结论
大熊猫的活动范同是跨境跨区的,不应按照行政地界来划分区域·要遵循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加强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
国家公园实现了涉及大熊猫栖息地的各类保护地的有机整合,增强了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联通性,全方位多层次保护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对大熊猫等伞护物种的保护,确保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以促进各功能分区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为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目的的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提供了统筹和较为科学的尝试。此外,在功能区划分后,还需要后续不断的监测和研究,以便及时跟踪区域内资源的变化发展,必要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