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晴
【摘 要】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有关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经验情况下,围绕于创业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业视域;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
一、创业概述
结合实践来看,创业可分为广狭义两种,其中广义上主要指个人创建自己的事业,这包含企业成立、成长以及企业内创业等。而狭义上创业指的是通过创造、发掘等方式获取商业机会而建立新企业,之后利用管理、经济方面手段确保利润最优。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而言,在创业视域下我们除了要教育他们成为新企业建立者之外,同时更关键的是创业意识、不断创新以及企业家精神地培养,这样一来才能为他们今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业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
在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背景下,创业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的,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创业成功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高校就业职业指导的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的精神与意识,同时还要让他们锻炼技能与懂得如何发现并抓住商机,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创业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方位课程设计
在创业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首要工作笔者认为便是全方位课程设计,其主要涉及课程开设与授课进程安排这两个方面。全方位课程设计内容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这两门必备课程以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我们还需要开设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商务礼仪、沟通交流技巧教授等一些内容及课程。在这样全方位课程设计中,职业规划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包括自我能力、岗位职业以及社会需求等;而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创业意识及精神;商务礼仪与沟通交流这两块内容则是为学生创业提供包括商务谈判、职场规矩以及协作能力等培养。如此一来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能够在高校学生就业职业指导中培养具有良好的创业基础能力。
(二)实行综合交叉培养模式
首先,在综合交叉培养模式所采用教学方法中教师必须逐步摒弃纯粹理论教学的方式,而需要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情况下通过任务去带动学习,并促使其積极地参与到课程去,从而大大地提升他们理论知识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还应当特别注意所选用教材、案例或者是任务等必须要与学生专业种类紧密贴合,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专业特色素质与技能。另外,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及高校要动用自身社会资源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
其次,综合交叉培养模式课程安排中要做到以下四点内容:第一,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有机结合。比如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在结合专业课后,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化课程任务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进行实践;第二,选修和必修课程地结合,但需注意模块和整体二者应达到协调统一;第三,学生校内专业学习要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以此培养他们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第四,充分利用起包括竞赛、外联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以提升学生实际能力。
(三)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 由科技竞赛着手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
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一项基础内容就是在大学校园的就业辅导中心来组织课外科技作品比赛,同时这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理想的学生的一个有效渠道,并且还可以在不断实践过长中逐步形成创新创业体系。所以在开展比赛过长中应当合理选择比赛项目,如电子设计赛、电商比赛等非普遍性比赛。通过比赛的开展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2. 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可以利用暑假与寒假实践活动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让社会实践能够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相连,不但能够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而且还能够为提高其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提供保障。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指导员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引,开展一系列以就业、事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该类实践活动来开展有规划、有目标的创新创业活动,在训练学生执行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展开高效率创业夯实基础。
(四)以勤工助学为纽带,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
当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勤工俭学,让更多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经营性与管理型的勤工俭学工作中,而有小部分学生会参与到科研型的助学项目中,创建助学型公司,所以其在没有就业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创业。而参与到助学项目的学生能够 有效激发起创新意识与创业动力,所以助学项目的开展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与经济型、服务型、智力型以及管理型的助学工作过程中,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与知识来进行除旧布新,并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其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甘愿与勇敢为了开展创新型工作而承担风险。在实际创新过程中,其不但能够体会到创新的艰辛,而且还能体验到其中的喜悦与乐趣。在整体创新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还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其创新动力。
(五)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步入实践,方能够让学生的想法得到落实,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进行创新。通常情况下,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两种。其中校内平台主要由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协会组织的活动、第二课堂、实训室等,该类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记忆、沟通协作、语言表达以及心理能力,为其今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而校外平台主要指的是学校合作的社会机构与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岗位,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实训以及实践的机会。通过建立实训(见习)基地、定向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有效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保证学生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林智, 陈华. 新常态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提升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1).
[2] 张立俊, 林良盛. 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7).
[3] 陈成.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4):8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