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实践

2018-01-25 15:48曾莉段晓梅张继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曲靖市

曾莉+段晓梅+张继兰

摘 要:以曲靖市城市避灾绿地规划为例,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提炼出防灾避险认知、防灾避险行为、防灾避险环境要素三个具体相关概念并加以阐释。整合研究结果,提出便捷性规划、安全性规划、安抚性规划3个层面的规划引导方法,以提升城市避灾绿地的安全性与人性化指标,增强城市防灾结构,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避灾绿地规划;曲靖市

避灾绿地是城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城市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避灾绿地作为有效的防灾避灾要素,是城市规划的重点,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机械的规划将使避灾绿地的实用性大打折扣。面对灾难,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均异于常规,规划应从“人”的角度切入以保障避灾绿地的可实施性。环境行为学着重关注各种尺度环境与人外显行为之间的具体关系与互动机制,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的活动及人对各类环境的反应。将此反馈至城市避灾规划中,能够对规划师的规划思路以新的启发,以期立足于人的视角完成规划与设计。

以曲靖市中心城区避灾绿地规划为例,通过研究“人”的防灾避险感知、行为活動和所身处的环境要素,试图透过环境行为学的视角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寻求城市避灾绿地规划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研究将为同类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案例。

一、项目背景

(一)城市概况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距省会昆明市120公里,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m左右。曲靖东邻贵州、广西,南接文山、红河,西连昆明,北靠昭通和贵州毕节市,是边疆中的内地,素有“云南咽喉”“滇黔锁钥”之称。同时,曲靖是云南省重要工商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是云南省“滇中城市群规划”区域中心城市。

根据《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2年~2020年)》,确定规划控制区范围为曲靖市中心城区,具体指南宁、建宁、廖廓、白石江、西城5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地域,沿江乡、潇湘乡和西山乡的部分地域。现状城市建设用地63.45km2,总面积1552.83km2。

(二)现状分析

曲靖市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总量62万人,至规划末期2020年,预计人口规模达78万人。市内现有避灾绿地23处,总面积113.1hm2,可供25.44万人避难。其他避灾资源如学校、车站等场地较大单位共23处,可供35.82万人避难。曲靖市中心城区现有避灾绿地系统不完善,避灾场地面积不足,未制定明确的避灾导向,疏散通道仍需进一步形成网络。

(三)规划目标

基于曲靖市建筑与人口密度较大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单位、学校、广场等具有较大开放空间的场所,配合城市城市公园绿地进行避灾绿地规划。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充分考虑宣传教育、综合防灾、平灾结合、就近避灾、安全公正等以环境行为学为依据的设计原则,提高避灾绿地的人性化指标,为曲靖市提供长效的安全保障。

二、路径建构

(一)环境行为学综述

环境行为学是根植于心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理论,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1],力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物质决定物质环境性质的要素,并弄清其对生活的品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环境政策、规划、设计、教育等手段,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品质的改善中[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在西方国家起源较早。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运用心理学中关于“图式”的理论来研究不同城市的空间知觉,并探讨了许多城市设计的问题,被公认为环境行为学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开端[3]。随后,各国的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及心理学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对行为学的应用研究。杨·盖尔对人们如何使用室外空间进行了探索,并说明了建筑设计如何阻碍或支持公共生活与社会交往[4];芦原义信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比例关系,以人的尺度为基本准则,研究分析外部空间并总结出适合各类活动的户外空间尺度[5];高桥鹰志则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6]。

中国在环境行为学领域的研究开端远远晚于欧洲的先锋派,20世纪80年代,通过国外学者的讲学和国内学者的访学交流才对环境行为学有了一定的关注,并尝试与建筑[7-8]、景观[9]、城市空间[10-11]等相结合进行研究。避灾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行为学紧密相关,但却鲜有人探讨深究。本文将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视角进行曲靖市避灾绿地的规划,以期为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及实践案例。

(二)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防灾避险

1.防灾避险认知解读

人的行为和认知相伴而生,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从西蒙的认知和行为转化模型我们看到了行为发生的原由,因此,开展灾害逃生常识教育、参考认知进行避灾绿地人性化布局是提升逃生可行性的有效方法。

环境认知中根据空间层次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空间层面上,个人空间的距离可用于参考衡量人均有效避灾面积;中观空间在避灾绿地中对应的是固定避灾场所中的邻里生活组团,长时间避灾情况下,这种具有功能性的小社会整体对灾后人们解决生活需求和进行心理恢复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疏散交通的设置可以考虑宏观空间行为,利用网状交通连接避灾场所与城市内外环境,以保证逃生路线、灾后救援及物资送输线的通畅。

2.防灾避险行为解读

通过历史经验、假设模拟等诸多方式研究灾害期间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即可通过事前预防、灾后平复的规划来降低受灾影响。

(1)逃离危险环境的自发性活动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人类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5]。其中,自发性活动可以用来解释灾害行为活动。一般而言,灾害发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离开危险环境,因此,安全环境的位置、距离就成了人们脑海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如何方便快捷地到达,那么可达性就对避灾绿地布局提出了要求。阿尔方索的步行需求层次模型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启发而形成的,对于逃生路径的选择和距离作出了指导。endprint

(2)安全环境中的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

适宜的区位、良好的景观及人性化的设计能够一定程度地安抚受灾民众的情绪。静态活动主要指站立和坐憩,是受灾者避灾期间的主要状态;动态活动在此特指需要在避灾场所进行简易生活的行为。固定避灾绿地在灾害期间相当于一个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区域,在位置的选择上应首要考虑周边环境良好、生活基本物质输送便捷的区域,设计中应考虑配备基础生活物资,以此保障人民灾后的生存与恢复。

(3)避灾过程中的负面行为

负面的心理体验往往决定着行为人以后的行动, 灾后混乱、资源分配不均等引发的负面心理感觉会导致外化为负面行为,甚至发展为违法行为或群体性事件。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适度满足灾区群众的需求,如规划便捷通畅的救灾通道以保障物质输送,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调节与分配等,减轻受灾者相对剥夺感,增强他们的公平感和认同感。

3.防灾避险环境要素

功能需求决定着环境要素的设计规划。不同的灾害等级和避灾时间应有其相对应的避灾场所和环境要素,在受灾者和救灾者行为规律下,避灾场所不同时期的功能见表1。短时期内的受灾者可以前往居住区周围的开敞空地、道路、公园避灾;中长期过渡及重建则通过疏散通道和标识到达具有相对完善生活设施的避灾公园、学校单位空地、广场等环境进行身心康复与等待家园重建。整个过程中,避灾场所属于不断被受灾者和救灾者重复利用的环境,应具有避难、救援、恢复、重建、临时居住等重要作用。

(三)规划思路

在环境行为学的指导下,从项目实际出发,曲靖市避灾绿地规划应明确“避灾引导、灾害防治、安全撤离、妥善避难”的具体思路。

根据环境认知理论,日常的避灾常识教育与演习及明确的避灾导向规划能够提高居民的逃生率;高危的灾害源头如加油站、危险品储备站等应设隔离缓冲带,在大面积蔓延之前有效控制险情以避免引起更广泛的骚动;避灾通道讲求安全性与可达性以保证居民能够安全快速到达避灾场所,救灾通道重点考虑通畅以确保救灾物资的顺利送达;避灾绿地的设置应考虑到每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并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比率,以此作为依据确定紧急与固定避灾绿地的位置,尽量达到相对均衡,同时注重周边环境,增加绿地内部的避灾要素。

(四)结构布局

根据规划思路,参考曲靖市具体情况,规划结构最终形成“一核、九心、多点、纵横交错”的城市绿地避灾网络总体布局(图1)。一核:具有全市防灾救灾指挥功能的中心防灾公园;九心:9个用以灾后临时安置、救援等各类活动的固定防灾公园;多点:42个均匀分布在城市内部的紧急避灾绿地和其他避灾资源;纵横交错:由15条救灾通道和44条避灾通道组成的网状疏散通道。通过以上规划即可形成就近避难、可达性高、功能性强、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绿地避灾网络体系。

三、项目实践

(一)便捷性规划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便捷性规划主要包括制定避灾导向、确定绿地指标与布局疏散交通三个方面。

1.制定避灾导向

根据环境行为学中环境认知的指导,明确的避灾导向规划能够形成市民的灾害逃生认知,提高逃生率。规划考虑曲靖市行政、交通及人口密度等具体情况,将城市划分为综合服务中心区、城北副中心区、城南副中心区、城西副中心北区、城西副中心南区五大区域,并结合区域内避灾绿地、避灾通道等资源,制定出避灾导向规划图(图2),以确保受灾群众能够沿规定线路有条理撤离,安全到达避灾场地。

2.确定绿地指标

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是各类避灾绿地的建设基础,参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确定不同类型避灾绿地的服务半径。同时,根据环境行为学中对受灾者、救灾者不同时期行为规律的研究,结合各类避灾绿地的相应功能,确定避灾绿地有效避灾空间。根据以上原则,规划紧急避灾绿地规模不小于0.1hm2,人均有效避灾面积2m2,服务半径300-500m,步行时间3~5min;固定防灾公绿地园选择规模5~50hm2的公园,人均有效避灾面积3m2,服务半径1000~2000m,到达时间30min以内;中心防灾公园规模不小于50hm2,人均有效避灾面积4m2,服务半径2000~3000m,到达时间0.5~1h。

3.布局疏散交通

规划长征路、瑞和西路、瑞和东路等14条城市主干道为救灾通道。道路相对较宽,在市域范围内呈网格状分布,連接中心防灾公园与9个固定防灾公园并与外界交通相连,以便救灾物资的顺利运输。结合避灾绿地的分布情况,考虑便捷性与可达性,规划纬四路、建宁东路、建宁西路等40条道路为避灾通道。

(二)安全性规划

从使用者安全性角度出发,规划包括增改建防灾公园、拓宽避灾通道,设置缓冲隔离绿带三个方面。

1.增改建防灾绿地

现有的避灾绿地远远无法达到现有人口数量的避灾要求,根据曲靖市人口预测情况,至规划末期,增改建9个固定防灾公园,总面积196.92hm2,可满足42.8万人的避灾和恢复重建期间的基本生活;规划中心防灾公园面积96.6hm2,可容纳16.91万人。

2.拓宽避灾通道

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避难道路的通畅,减少逃生途中可能发生的由于建筑落物、建筑物倒塌等所造成的灾害及交通堵塞,应根据实际情况拓宽通道。主要避灾通道宽度大于15m,沿路建筑后退道路红线5~10m,高层建筑后退距离加大。避灾通道内考虑防火需要,增设防火设施。

3.设置缓冲隔离绿带

在曲靖市主要高危隐患点加油站周围规划30m宽绿化隔离带,燃气储备站周围规划50m宽绿化隔离带。污染严重、具有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隔离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宽度。使用八角金盘、鹅掌柴、海桐、山茶、十大功劳、小叶女贞、悬铃木、杨梅及银杏等抗性较强的防火树种,以延缓火灾蔓延、减轻建筑倒塌及落物损害,最大程度减缓灾害的扩大延伸。根据以上原则,共规划缓冲隔离绿带19条,总面积29.79 hm2。endprint

(三)安抚性规划

环境行为学指出,受灾期间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反常特征,安抚性规划能够一定程度的避免由于负面情绪所引起的负面行为。规划需从设施规划、灾害管理、植物规划三点入手。

1.设施规划

针对曲靖市各类避灾绿地的功能进行设施规划,设置避灾设施如应急棚宿区、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标识、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排污系统以及应急垃圾储运设施等。同时保持场地内给排水通畅、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规划设计健康景观设施,实现平灾结合的广义健康城市绿地环境,从而满足不同时空和人员的需求。

2.灾害管理

灾难发生以后受灾群众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共有的行为活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因灾难后物资分配不公、政府应急措施不利等矛盾进而引发负面行为甚至社会性事件。规划建议尽快制定《曲靖市避灾绿地管理规定》和健全的预案,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并对避灾绿地进行运营与维护管理,从而提高防御灾害的综合能力。

3.植物规划

避灾绿地植物不仅能够防止或减缓火势蔓延、减轻建筑物倒塌危害,还能够作为居民紧急避难的辅助设施和充当识别方位的地标,具备心理安抚的效果。巧妙利用植物的健康效益,通过触觉、味觉、听觉、视觉以及嗅觉的感受能够使受灾者尽快镇定情绪、舒缓心情以及减轻痛苦。同时,种植如石榴、杨梅、合欢、卫矛、香椿、紫藤等可食用植物能够在等待救援的紧急情况下暂时提供食物,避免受灾者由于饥渴而产生焦躁的情绪。平稳时期,让受灾者亲身参与到栽植、照顾植物的活动中,能够使受灾群众恢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重建家园的信心。

四、结语

城市避灾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特殊性。分析环境行为学在城市避灾绿地规划中的可行性,将曲靖市避灾绿地规划细分为便捷性规划、安全性规划、安抚性规划三大层面,结合研究理论进行详规,切实考虑使用者的行为与认知,以期提高规划实施率。借助环境行为学来認识、帮助抽象的城市规划过程,目的在于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规划者与使用者相结合的规划体系,使得城市避灾绿地规划能够更“人性”的为城市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02):30-33.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高桥鹰志.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吴夏滨.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1-135.

[8]张翔.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的高校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9]南楠,郭莉.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园林空间设计研究[J].园林生态,2016,(17):112-113.

[10]李翊,傅诚.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公共空间活力营造[J].建筑实践,2010,(07):70-72.

[11]吕萌丽,吴志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道路节点空间整合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规划广角,2010,(02):73-78.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靖市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种”菌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名师巧引领 研修助成长 曲靖市高中数学李佳名教师工作室情况简介
曲靖市档案学会倾囊相助 力推石龙村脱贫出列
曲靖市养猪生产现状及繁育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曲靖市养殖环节兽药饲料使用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