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活动课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热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显著优势、理论依据,搞清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使语文活动课发挥其最大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课;语文教学
培养知识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语文的知识能力,一方面要靠课堂教学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靠课外阅读的启迪,第三方面靠语文课外活动的锻炼。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受到各种批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主要症结我觉得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陈旧,导致教学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由于教学方法老套,只是注重知识的注入,学生缺乏自主的参与,无法调动课堂气疯,导致语文教学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語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途径。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课标、内容和评价机制,导致很多学校只是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外衣”,华而不实。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学校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保证其质量和预期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精力的余地,儿童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动课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这参与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看是由哪一类的目的和行为来支持兴趣。如练习表演,是为了好奇,是为了学习表演参加演出比赛,还是为了学习表演的本领而充实自己,将来有志做一名演员?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兴趣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着理智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对某一项活动内容,要指导学生由暂时兴趣变为持久的兴趣,由一时的兴奋变为理智参与的兴趣。
2.活动内容要具有内在价值。
要引导儿童具有持久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兴趣,有理智参与的兴趣,活动内容必须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即知识本身的价值,也就是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的智力价值。不在于活动的表面性、形式化。要使活动内容既富于儿童情趣,同时更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之感到学习活动是生活中所需要的。
3.活动内容要突出“新”字。
一项活动如果不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境界,无论儿童多么愉快,也无多大教育价值。要把儿童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没有探究过的问题上去,通过观察、阅读、写作、搜集或与专家接触,使儿童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儿童带进一个新领域。
三、实施活动课的策略
1.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2.让学生担任仿声角色,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教学好些时候还应注重一个“听”字,即声音的真实表现问题。声音有极佳的表现功能,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的声音,可以解决活动课教学中音难辨、口头难表达、内容难分析的问题。让学生仿摹其声,让人有如闻其声之感。如上活动课“参观运物园,了解动物奇妙之声”(笔者自拟活动课)可先向学生介绍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声音特点及其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聆听,最后仿摹。如到水族馆参观,小学生们不难发现,海底动物能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声音细微、有的粗犷、有的声音清脆、有的沉闷。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音细微),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音清脆),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音尖历),有的好像肥猪在打鼾(音沉闷)。学生仿摹其音,着重品其味,重在闻其声,领其情,反复咀嚼、玩味,这样能使他们对事物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吕丽.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