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发
摘要:“工匠精神”是在十九大前出现的新名词之一。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精致化生产的要求,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藤铁工艺
说起福建安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名茶“铁观音”。殊不知,安溪还拥有“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的美称。
“竹、藤、树、草和铁条这些被随意丢弃、随处可见的‘垃圾,在安溪人眼里,那可都是宝。”经过安溪人的巧手打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件件富有艺术创意的工艺品。
如今,安溪藤铁工艺已经走进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餐厅、酒吧和公园。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人们审美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将新技术、新材料,巧妙运用到传统的工艺品生产中?一代又一代的安溪工艺人在不断探索。
“墨守成规只会使一个产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消亡。但是,安溪工艺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溪藤铁工艺行业在原先竹藤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元素,如铁、藤、木、金属、陶瓷、树脂、玻璃、塑料等,不断研发出各式各样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的工艺产品,发展成融现代家居饰品、公园花园饰品、茶文化工艺品、LED应用工艺品和实木工艺家具等五大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多元化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然而安溪藤铁能有今天的成就,则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不断耕耘的能工巧匠们,他们身上的这种工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每一个工匠的背后,都蕴含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辛酸与泪水,都是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对于藤铁生产能力的特大型工艺品来说,所需的铁艺工匠,是不同于艺术家那种孤独性的探求。因为,一个工匠,形单影只,太渺小,聚不起足够的力量,跟不上行业竞争的步伐……
为此,“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工匠是安溪藤铁发展的必然选择,朝着这个方向走,可以看到美好的希望。我们看到,一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正在这片沃土激荡。
如果说:把工匠精神比作软件,而硬件则是能工巧匠,没有硬件的支撐,软件就成了空中楼阁。能工巧匠们把工匠精神落实在每一个生产企业,注入到每一件中国制造,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精心打磨、逐步完善,只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最好的质量,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体现更高的中国品质。传承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精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离不开“能工巧匠”。
能工巧匠是民族振兴的源泉,我们铁艺工匠也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见图1)
这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喜欢和事物打交道的。而我们这些铁艺工匠就属于后者,我们对于钻研事物本身的热情,远远超过和人打交道的热情,这是安心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我们每天都在基层忙碌,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的工作,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几乎类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无法得到进步,但,技术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恰恰是在重复中,我们的手艺变得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花样和创意。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钻研技艺。有些人重复做一件事情几个月,一两年,已经无比厌烦,但真正的“工匠精神”,总是出自于几十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
我们这些铁艺工匠们,每一天也都在修行、修心、修技、修身,修的过程中总会彷徨、总会迷惘,总会退缩,甚至想要放弃,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终我们要不要选择坚持,决定了一切。技术没有捷径,技术没有止境,技术拼的就是过硬,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个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和快乐,苦尽才会甘来,熟能生巧之后,那些信手拈来的创意才会大驾光临。
任何卓越的成果背后都有枯燥甚至令人难受的坚持,精彩纷呈的背后不光是灵感,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和打磨。一路上,安逸和偷懒总是在诱惑着我们,“太难了”,“我太累了”,“做点轻松的事情吧”……从容拒绝诱惑,向来是说得容易做来艰难。用什么来抵抗惰性这种天性呢?那就是在作品中收获的快乐与成就感。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刻,怀胎十月的辛劳再也不足挂齿,还有什么比它更能让疲惫的身心瞬间复活?重新投入一轮新的战斗呢?
当灵动的制作过程最终凝固成曼妙的成品,在这件固定的成品背后,是多少次的修缮和试错?技术之难,在于细节的复杂。它考验的并不是宏大的构想,而是每一处细节应当如何处理。一个张口闭口谈思想的人,抛给他一个具体的问题去处理,就是对他的最好检验。工匠精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热情、耐心,和逻辑。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劳动。不但要克服未知的困难,还要解决一系列无故冒出来的障碍和问题。更要经常面对挫败。要经历无数次的测试,才能把一个好的构想和设计最终凝固成美丽的成品,但作品诞生的时刻,所有的努力才得到回报。而那些牺牲掉的半成品、残品、次品,都是我们不得不上缴的学费。
所有的物质都有生命,问题在于如何唤醒它们。这句话并不是说物质可以通灵,而且说,当我们在一件物体上倾注我们的大量精力和心血,这个物件上就会越来越多地附着创作者的性格特征。当你触摸一件物品的质感时,你会感到轻微的、细腻的、不可言状的生命力在悄然地张扬和生长。古人云,诗品出于人品。艺术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赋予无生命的物质以生命,以性格,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过去,作品,依旧是创作者的代言人。作品,是证明自身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最好表达方式。
工匠,不是机器人。工匠精神,是创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比好,做得更好。即使我们并不知道,好的极限在何处,但我们仍然要努力攀登。在寻找的路上,我们度过丰富的一生,用创造来填平无聊,用作品来代替生命自身的延续。
参考文献:
[1]苗圩.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J].中国经贸导刊,2016,(28):6-8.
[2]整理 林火灿.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N].经济日报,2016-08-15(005).
[3]阳迂.用“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J].先锋队,2016,(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