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甘奇+武琼
摘 要 谈心谈话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例帮扶自卑心理学生的谈心谈话过程为例,探索焦点解决式的学生谈心谈话方法。在焦点解决技术的启发下,辅导员谈心谈话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自身资源和潜力,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有效运用多种焦点技术,训练焦点解決式思维,同时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关键词 自卑 焦点解决 学生谈心谈话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80
Abstract Taking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student 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of taking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by taking case study of helping a self-abased student.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solution focused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lay emphasis on stimulating the self-owned resources and potentials of the students, be problem solving oriented, effectively apply solution focused skills, train solution focused way of thinking, while enhance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Keywords self-abased; solution-focused behavior therapy; student conversation
学生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手段。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主体出现新的特点及问题,谈心谈话工作要求更注重实效性和思想引领,这对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焦点解决技术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它已被实践证明是短程、便捷和有效的会谈辅导技术。相比传统说服式教育,焦点技术充分利用了语言魅力,使得会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善后效果良好。本文以一例自卑心理学生的辅导为例,探索焦点解决式学生谈心谈话的方法。
1 焦点解决技术简介
1.1 焦点解决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焦点解决技术(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一种以当事人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心理干预模式,强调主体的发展性、复原力与去病理化,聚焦于未来,帮助当事人发掘自身资源以构建问题解决之道。SFBT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的创办者Steve de Shazer和Inn Berg Kim共同发展起来的。SFBT诞生于后现代及建构主义社会思潮中,受到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它主张将尽可能减少对过去的失误与问题的聚焦,而重视当事人的自身优势与成功经历。
焦点解决技术很契合实用主义,它将心理治疗视为一个动态弹性过程,借助“未来式谈话”,引导辅导会谈由“问题式谈话”向“策略式谈话”展开。它相信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自身蕴含解决问题的资源与途径,从问题中寻找希望和突破点,由每一小步改变的累积来构建解决之道。SFBT的干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验证,自本世纪初来到国内,在以许维素、骆宏等人的积极引渡推动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技术理念已应用在多个领域,其中以教育领域的借鉴研究居多。
1.2 焦点解决技术的基本元素与技巧
焦点解决技术的基本元素与技巧包括倾听与理解的态度、形塑、代表性问句等。倾听与理解元素中包含建构理解基础、倾听、自然同理、一般性与明确性回应等态度内涵;形塑包括摘要、简述语意、一般化、重新建构等技术;代表性问句包括开放式问句、成果问句、奇迹问句、例外问句、评量问句等多种提问技术。其中,问句技术是最具焦点特色的会谈技巧。比如“评量问句”技术,就是以1-10分为量尺,请当事人对自己的状况进行评量,评估自己的预期目标和现实情况,对照两者差异,进而探讨如何前进1分。又如“例外问句”技术,是引导当事人看到问题不发生或不太严重的时刻,探讨这些是如何发生的。这些态度与技巧帮助我们构绘处焦点问题解决之道。
2 个案辅导与分析
2.1 背景情况
小陈,女,19岁,大一学生。因学生干部反映小陈性格内向、孤僻,不参与班级活动,不与人交流而关注该生。
2.2 辅导过程
小陈告诉辅导员感觉自己内心很压抑,对大一的生活并不满意,感觉很孤单,没有真正的朋友,一走出宿舍就不和别人交流。小陈告诉辅导员自己有一个“秘密”,就是“自己其实很渴望交朋友,但不敢和别人说话,想融入班级,但不敢说话,怕别人反对自己,瞧不起自己,很自卑。”辅导员了解到小陈是单亲家庭,排行第二。针对小陈的自卑和社交困难的情况,展开帮扶工作,共进行六次谈话辅导。
第一次谈话,主要是了解情况,梳理目题,分析原因,确定成长目标。谈话中,首先通过热情迎接、简单寒暄,营造一个友好、放松的氛围,让小陈能够放松心情,袒露心声。借鉴焦点技术中的自然同理态度,在与小陈交谈过程中,辅导员目光温和,尽量不打断她,对小陈表达的内容用点头、“嗯”、“哦”、“这样啊”等自然反应表示关注。根据小陈的描述及对其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的了解,初步判断小陈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由此导致了社交困难。小陈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其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以及长期缺乏家人理解与尊重有关,也和自己的个性与认知偏差有关。结合“问题解决导向”的焦点式工作理念与小陈的求助意愿,工作目标初步设定为帮助小陈增强自信心,恢复正常社交。endprint
第二次谈话,与小陈探讨如何帮助自己正常与人交往。小陈情绪有些失落:“我这周尝试和班级同学说话,不断自我激励不要害怕,但还是做不到”。谈话进展到这里遇到了阻碍,小陈出现了行动跟不上认识的状况。辅导员应用焦点解决的“评量问句”技术,让小陈评估自己目前社交状态与预期目标,“请你对自己现在的社交状态打个分,从0到10分,0分表示非常不滿意,10分表示非常满意。”小陈思考后,给出了3分。“啊,还有3分啊,是什么让你能达到3分呢”,这里应用焦点解决的“资源取向”,引导小陈思考自身资源,增强信心。小陈总结自己的优势“起码现在想主动去改变,能和宿舍同学说话,与室友关系也不错”。辅导员应用焦点问句技术和“一小步思维”,进一步引导小陈探索自己的行动目标。这次谈话中,小陈确定了自己现阶段的行为目标是社交状况达到5分,具体来指能够实现跟别人交流至少5分钟。
接下来两次谈话,辅导员将焦点解决的构建问题解决之道思路贯穿其中,进一步探讨适合小陈的社交改进计划,引导小陈制定可实现的行动方案,比如可以争取在英语话剧课堂上与小组成员交流几句话,在路上遇到不熟的同学主动打个招呼等等。辅导员对小陈提出的行动方案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步步拆解、具体化行动方案,并鼓励小陈在生活中践行,在下次谈话中检查小陈的实践情况,对于实现的目标充分肯定,对于没有实现的目标,根据现实情况和她的能力水平及时调整。
第五次谈话中,小陈的进步已经比较明显了,对于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比较好。“老师,上周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开心的事,第一时间我就想和你分享”,从小陈的脸上可以看到抑制不住的喜悦,“老师,上周末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我竟然和同学一起参与并且互动了,玩的很开心,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这太让我意外了,从那件事之后,我发现自己胆子大多了。”对于小陈的进步和收获,辅导员及时送上了赞扬和鼓励,并适时引导其纠正其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这次谈话主要是巩固小陈取得的进步,进一步增强她与人交往的信心。
时隔两个月之后进行的最后一次谈话,小陈已经基本能够适应日常的社交活动了,最后和小陈分享这段时间的经验,总结这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也把焦点解决的思路方法教授给小陈,帮助她更好地面对和解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3 效果评估
2.3.1 自我评估
经过五次谈话和一段时间的努力,小陈自我感觉进步很大,能够和别人有目光交流,基本能够适应日常的社交活动,和别人交谈时只有轻微紧张,不再害怕,能够主动与较熟悉的人交流了。
2.3.2 他人评估
班级同学和室友反映,小陈现在参加班级活动的次数增加了,也能够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宿舍人际关系不错,她经常主动安慰心情不好的室友,班主任反映现在在课堂上有时能够主动发言,课外会向老师请教问题了。
2.3.3 现场观察
谈话中观察到,小陈在交流中目光交流增多,神情姿态逐渐放松,互动越来越自然。最后一次谈话时,小陈已经能够流畅交流,也与老师积极互动。
2.4 个案辅导分析
本个案中,学生因内心自卑引起社交恐惧心理,行为上不合群,人际交往困难,不敢、不能、不善社交。该生的自卑心理是在早期成长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与其家庭环境和教养有很大联系,不易彻底解决,因此辅导员选择从社交困难的焦点问题切入来帮助学生。在该个案中,辅导员应用焦点解决技术及理念,以恢复正常社交活动为具体目标来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帮助学生分析造成自己社交困难的心理原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共同制定提高社交能力的行动计划,并督促其践行,及时反馈调整,使其逐步改善社交行为,增强自信心。总体工作思路是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思想引导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重新认识自我,解决问题,树立生活信心。
3 焦点解决技术对于高校学生谈心谈话的启示
3.1 谈心谈话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自身资源和潜力
焦点解决技术充分相信当事人自身的力量,认为每个人自身蕴藏解决问题的资源和途径,需要我们去引导发现。这种“资源取向”的视角充满人本主义精神,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动力和潜力,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焦点模式启发下,我们认为学生谈心谈话应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性的动态过程。谈话要从具体问题入手,又不能只限于当前问题,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学生潜能激发,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解决问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2 焦点问题解决导向使得谈心谈话工作脉络清晰
焦点解决作为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高校教育情境和会谈的教育方式。辅导员在谈话教育过程中要以促成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基本目标,确定自己的谈话框架,使谈话沿着问题解决的主线进行,避免谈话泛泛而论、流于形式。学生谈话应在实际问题的讨论中,明确行动目标,确立行动方案,执行、反馈、调整交替进行,并加以提炼、升华,融入思想教育。辅导员可借鉴焦点技术的“问题解决式”工作思路,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使谈话工作有条不紊、脉络清晰。
3.3 有效运用焦点问句技术打破谈话僵局,创造教育契机
焦点解决技术是一种注重实效的干预技术,它的多种问句技术,可以有效帮助谈话工作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主动性差、沟通意向弱的学生个体,焦点问句技术能够帮助双方在沟通阻滞时寻找突破点,使谈话进行下去。比如“评量问句”、“例外问句”等技术,可以在谈话中通过数字化呈现、发现例外等技巧,启发学生意识到自身核心问题,明确自己的方向,重新发现自身资源,思考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辅导员要掌握并有效运用这些谈话技术,打破谈话僵局,创造教育契机,
3.4 训练焦点解决式思维有助于辅导员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辅导员借鉴焦点技术理念进行谈心谈话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也从中学习到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升自身心理素养。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多种类型的学生,可能遇到多种问题,职业倦怠和负面情绪容易累积爆发。焦点式思维能够帮助辅导员聚焦核心问题,建设性思考,积极解决,有效缓解职业焦虑,自我减压,使辅导员能够用更平和的心态去与学生沟通交谈,也以自身良好心理状态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焦点解决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探究”(编号Hnsz2015-7)、2016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困境与出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编号:Hnsz2016-4)
参考文献
[1] 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6):1442-1445.
[2] 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3:48-56.
[3] 张秀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大学生谈心辅导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2015(3):36-39.
[4] 朱华,王茜.“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6):162-163.
[5] Heather Fiske.行动孕育希望:焦点解决晤谈在自杀和危机干预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4-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