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张魁
【摘 要】“来”和“come”在语义与句法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体现在:在语义上,二者有且只有两种义项相对应,在句法上,二者都可在句中独立作谓语;个性体现在:在语义上,“来”剩余的14种义项和“come”剩余的7种义项都不互相对应,在句法上,二者之间的差异很大,如宾语可以直接接在“来”后面,而“come”后接宾语需要与介词或副词搭配。“come”可直接接不定式和动词表目的,“来”需用在动词前构成连动结构表目的。
【关键词】come;来;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85-02
一、引言
“来”与“come”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许多语言学界的学者对这类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仅就汉语“来/去”或英语“come/go”这两对词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在“来”与“come”这对词之间做的对比研究还不够完善,且这对词的运用又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对“来”与“come”的对比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来”与英语“come”在语义和句法方面进行英汉对比研究,找出二者的共性和个性。这可使得我们更加了解二者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使得翻译实践和英汉对比研究等都更加充实。
二、“来/come”语义对比
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动词语义“大异小同”。语义上的共性表现为以下两点:①都表示人或物从别处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移动;②都表示产生、发生的意思。两者的个性:①“来”用在动词前,可表示“要做某事”;②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可表示“来做某事”;③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移动或表示事物的结果;④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时,前者和后者的意义可表示方法和目的;而“come”是指行至某地、与某人同行、到达某一高度/位置、制造出/售出或是邮寄等语义。具体参见表1:
三、“来/come”句法对比
第一,汉语“来”可以用在另一动词后做趋向补语,“come”不可以,如:
例(1)a.他举刀向我扑来。*b.He raised his sword and rushed come for me.
以上a例句中的“来”用在动词“扑”后,表示通过某个动作向说话人的所处地方移动。而“come”只能与介词搭配后才能表示移动方向。
第二,汉语“来”可以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这个目的,加强整个句子的语气,省略后,句义基本不变,而英语“come”不可以。如:
例(2)a.他吩咐几个侍卫来调查我。*b.He enjoined several guards come search me.
以上a例句中的“来”用在动词“调查”前,表达要“调查、探求”的目的,加强整句句子的语气,省略后,句义并不受影响。而英语中的“come”只能与介词搭配后才可加在另一动词前表达要做某件事。
第三,汉语“来”可以作为“代动词”代替前者或后者具有具体意义的动词,而英语“come”不可以。如:
例(3)a.你洗那个,这个我自己来。*b.I can come by myself.
以上a例句中的“来”可以代替前句或后句中具体意义的动词,此举例句中代替的是前半句中“洗”这个动词,而英语中的“come”没有这种用法。
第四,汉语“来”后可接表示数量或时间的词或短语,而“come”不可以。如:
例(4)a.你来一下儿。*b.Would you come a minute?
以上a例句的“来”接的数量短语“一下”,而英语中的“come”不可直接接表示数量或时间的词或短语。
第五,汉语“来”不可以作为系动词用于“S +V +P(主+系+表)结构”中,而英语“come”可以。如:
例(5) *a.我的腰带来松了。b.My belt came undone.
以上b例句是“come”作連系动词,后接形容词“undone”,构成“主系表结构”,而“连系动词”这个类别不存在于汉语中,因此汉语“来”也就无法用在此结构中。
第六,英语“come”后如需接宾语,必须与介词或副词结合,而宾语可以直接接汉语“来”后。如:
例(6) a.He had not come to England.b.手机来短信了。
以上a例句中,英语“come”因为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如需连接宾语必须与介词搭配。“come”与介词“to”结合后构成动词短语才接的宾语“England”,如b例句,汉语“来”直接接的宾语“短信”。
第七,英语“come”表示目的,既可以后面直接接不定式,也可以后面接动词表目的,而汉语中“来”若要表示目的,可用在另一动词前构成连动结构。如:
例(7)a.Hey,come have some water. b.嘿,来点水 c.We have come to meet Lin Zexu. d.姚老师通过字迹来辨认这是哪位学生的作业。
以上四句例句中,a例句中“come”后紧跟动词“have”表示“喝水”的目的,b例句中“来”后直接加了量词和名词表示“喝水”的目的,c例句中“come”后跟动词不定式“to interview”表示“见毛泽东”的目的,d例句中“来”用在动词“辨认”前表示“辨认道路”的目的。
第八,汉语“来”和英语“come”都可以单独做谓语,用于“SV(主谓)”结构中。如:
例(8)a.小叶已经来了很久了。b.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s yet to come.endprint
以上a、b例句中分别是“来”与“come”在句中独立作谓语。具体句法对比如表2:
四、结语
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對汉语“来”与英语“come”进行语义与句法方面的英汉对比,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来”与“come”的语义对比中,发现两者的动词语义是“大异小同”,在语义上的共性有两点:一是都表示人或物从别处到说话人立足点移动,二是都可以表示(问题、事件等)产生、发生的意思;两者的个性:“来”可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还可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事”,还可用在动词与动词之间,而“come”是指行至某地、与某人同行、制造出/售出或是邮寄等具体的语义。第二,在“来”与“come”的句法对比中,发现“来”既可以充当谓语,也能充当补语,但作为动词的“come”只能在句中作谓语,不能做补语,虽然能独立作谓语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在同时作谓语时,二者的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比如:“come”要接宾语,需要与介词或副词搭配,而宾语却可以直接接在“来”后面;动词可用在“来”后,表示要做某件事的目的,能加强语气,而“come”不可以;“来”需用在动词前构成连动结构表目的,而“come”可直接接不定式或是动词表目的。
参考文献:
[1]Fillmore.D.eictic Categories in the Semantics of “Come”[M].Foundations of Languages,1966.
[2]傅江华.COME和GO的语义成分和语用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04).
[3]郭莉.英语动词“come,go”和汉语动词“来、去”的内在指示意义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4]黄娴,蔡剑锋.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5]姜玲.“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6]Nakazawa,Tsuneko.A pragmatic accoun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me and go in English,Japanese,and Korean[M].Japanese/Korean Linguistics,1990.
[7]Oshima.D.GO and COME revisited:what serves as a reference point?[M].2006.
[8]彭秋露.汉语“来、去”与英语come、go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9]王芸.英汉移动动词Come/Go与“来/去”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10]邹科.Come的指示含义与语言交际环境[J].现代外语,1985(02).
[11]Zhou,Minglang and Ping Fu.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space:how to come and go in Chinese[A].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Deixis,Nancy.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