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
【摘 要】目前艺术类设计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我国设计产业现状是,社会设计类人才需求巨大,同时大量的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反差极大的现状,充分体现出我国设计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即设计人才被大量而快速地同质化生产出来,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却得不到满足。在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强调对学生因材施教,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育人思想。实行“实训教学”是在“平台+模块”的基础上,对专业实行进一步深化,更进一步加强专业针对性。实训教学的课程项目主要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当前的设计需求提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案,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专业教学,并由专业设计人员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这样通过训练就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并有效解决了课堂设计教学与市场设计需求的矛盾。
【关键词】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63-01
当代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 年代初期,逐步引入我国设计类教育,到如今已经有30余年。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为社会经济建设助力良多,取得较大的成绩。同时,随着改革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深入,我国的产业结构已悄然发生着“质”的改变。社会产业发展模式由过去粗放型发展,强调以规模经济为特点,OEM 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形式,逐步转向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ODM 和OBM,强调产业升级为动力的经济发展形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向自主创新为要点的方面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育显现出专业化特点。逐步细化为“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交互设计”“家用电器设计”“设计管理”等专业。同时,专业所涉及知识边界模糊化。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程、系统设计向创新设计、设计服务发展。设计的对象也由单件产品向系统性、服务化领域转变。过去那种艺术设计的“精英式、通才式”培养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多元需求。改革传统的设计教学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
实训教学是应用型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能力的结合点,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实训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了解实际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应用型实训,学生可以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逐步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巩固自身知识体系,锻炼专业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训教学课程设计理念上,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以各种专题训练为基础。在导师指导下,以“就业”的要求为根据,在实训基地完成相关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的组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其研究方向由负责教师的学科特长制定。学生进入实训环节后,不仅要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而且要结合实训项目,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与知识边界,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与“跨界性”。帮助学生提前认识到在未来职业中的设计工作方式与协作技巧,为毕业后更好地满足未来职业市场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在该专业知识体系中,“隐性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比重较大。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实训教学是学习“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经过多轮实训训练,学生能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关设计项目流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同时,实训教学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由企业资深专业人才和在校教师共同确定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实训教学平台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利用企业市场资源,参与教学过程,协助学校实施教学计划。通过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意见,让企业全面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实训教学也是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利用实训教学平台实现“双证融通”,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无疑应该是设计艺術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训平台的建设,以实训教学为依托实现设计艺术教学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