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之改善

2018-01-25 10:46鲁靖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鲁靖文

【摘 要】《审计实务》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的课程,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但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硬实也使得审计实务成为整个财经类核心课程中公认的最为“难学难讲、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如何打破这一审计实务教学僵局成为每个高校,每位审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Audit Practice" is a course which combines the theory of audit and the practice of auditing. It is highly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But its wide knowledge and high technical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lso makes this course become the most difficult and boring course in whole finance and economic core courses. How to break the teaching deadlock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every college educator.

【关键词】审计实务;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Keywords】audit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course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103-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社会对审计工作者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动力下,高职高专院校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设置“审计实务”课程不仅前景广阔,而且也是切实必行之举。

然而《审计实务》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的课程,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但也是最为“难学难讲、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如何打破这一审计实务教学僵局成为每个高校,每位审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审计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理论重于实际,脱离教学实际期望目标

审计实务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除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外,该课程的实践性与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在开设该门课程时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教學内容联系实际需求,防止理论脱离实际,偏离教学实际期望目标。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不少高职校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理论重于实际,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课程教材相对滞后,缺乏案例及实务操作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选用是否适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然而,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审计教材存在以审计理论为主、案例和实务内容较少,缺乏实践性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便有些教材参考资料附有部分审计案例,但多以错账调整习题案例练习及舞弊案例的情况介绍为主,对于学生实际业务审查处理能力的锻炼很少,加之案例中数据的取得相对困难,致使审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1]。

第二,教师缺少实践经验,讲授课程重理论轻实务。

该课程对教师的理论及综合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师的素质来看,只有少数教师是具备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工作经验。大多教师没有进入企业工作过, 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必然导致授课时侧重理论,缺乏实务案例引导教学,进而只能照本宣科。这就使得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2 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欠妥当

该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包含经济法、税法、金融、企业管理、会计及审计职业道德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的设置大多数是“大会计”框架下进行的,而忽略了经济法、财务管理、金融等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习,造成教师在讲授审计实务课程时,学生面临的知识点盲区较多,延误课程教学进度和影响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的局限性。以我院为例,审计实务课程本应在《财务管理》、《税法》及《经济法》等关联性较强的课程结束后循序渐进开设,但受学生课程量及在校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程开设时间有时与此类课程同步或在此类课程前开设。这无疑加大了老师授课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和掌握度。

此外,高职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审计课程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能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助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审计课程教育、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和参加审计社会实践。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审计实务课程看成是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开设审计实务的课时量远远不足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以我校为例,在一个学期内安排54 节课时(每周四节)的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审计理论和实务难以兼顾,其结果是大多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仅仅讲授的是审计理论部分,审计实践和实务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开展,难以实现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2.3 班级学生多,实务训练难安排

以我校为例,作为财经技术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同其他的财经院校一样,审计、会计等专业的学生是本院的热门专业,但由于这些年扩大招生规模,这些专业的学生成倍增加,班级数目也日益庞大,这使得我院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实务训练方面,安排起来难度较大。此外,审计实务较基础会计等学科不同,其实训难以在教室里通过简单的讲述后,学生自行练习完成。假如在校安排学生集中实习实训,教学所需的会计业务资料难以求到,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无法集中一套账册完成。即使有一套,但因学生多账套少,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实训的最佳途径是安排学生到会计事务所观摩学习实训,而一般事务所最多能安排十几个人,且会计事务所有限,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实训队伍,这些现实难题也成了审计教学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endprint

2.4 教学模式僵硬,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

在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即便学校引进了多媒体电脑教学模式来节约老师板书的时间,试图在每节课上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到相关知识要点。但由于审计课程大都开在第四个学期或第五个学期,大多数学生都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业务流程。对审计实务中的审计程序设计、 审计方法的理解仅停留在老师课堂讲授。即便在案例分析教学环节进行过程中,也多数是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案例,学生缺乏深层次的对真实业务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这种灌输式的课堂传授方式,没有触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3 改善审计实务教学的政策建议

严格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及审计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事政策、会计与审计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内部审计人员及审计助理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是审计实务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上,我们应在加强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时,以重点提升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方向,适当减少审计课程理论的教学内容,增加审计实务的讲解。力争做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驱动”的教学模式。然而,要想做到上述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3.1.1 选取适合的教材,建立案例试题库

目前我校选用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审计实务》,该教材的特点是:

①突出审计实务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将审计的准则、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以及各个业务循环的工作流程梳理了一遍,知识较为系统全面。

②案例引入,本书每章节前都有一个案例引入课程内容,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较为注重实操训练。本书每章节课后有大量的例题及练习,设置了实操训练,并给出资料,填制各审计项目的检查表等基本审计工作底稿。

总体而言,该教材相对较好,但还是有一些缺陷。该书实务部分的案例过于直接、简单,而且基本上都是会计核算方面的错误或记账错误,对案例给予的审计实际数据相对较少,容易给人造成审计就是简单的查账的错觉。

3.1.2 建立综合性的开放式审计案例库

集合全院专兼职教师、经验丰富的及相关网站资源,设计建立一个综合性、开放型的案例库。最好能通过校企的合作,取得一些合规可行的真实数据来建立包括各个业务循环的、真实的审计案例,让学生实现整个审计过程一案到底,从搜集审计证据开始,到将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的过程。 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官地了解审计业务的整个流程, 掌握相关审计方法及相关工作底稿的书写要求。

3.1.3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课岗融合、课证融通”的特色

课程的内容选自审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审计岗位相互融合,课程内容与考取审计相关证书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我院的毕業生在走出校园后能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内部审计审计员或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岗位的完美转型。

3.1.4 强化师资队伍力量

讲授高职《审计实务》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应用能力,还应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教师。因此,我院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力量。一方面通过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各类审计资格证书的考试,提高理论业务能力,同时院校还可积极安排或鼓励老师以脱产和业余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企业业务实践锻炼或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以积累审计实务经验。另一方面,院校还可积极引进一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审计技能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担任审计实务的教学工作,以充实本校审计教学师资力量,满足审计实务教学需要。

3.2 改进审计实务课程设置体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学院应积极调整课程的安排,尽量在完成《会计基础》、《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后,循序渐进开设本课程,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盲区多,讲解费力费时的现象。此外,为保证实践及案例教学质量,院校应适度增加该课时量,并鼓励教师多利用微课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审计案例,使学生对审计业务有感性认知的同时也能减少教师板书图表所造成的课时不必要的浪费。

3.3 努力实现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多元化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为主,适合高职学院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2]。

①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时,多采用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案例讨论教学法。教师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随后以小组讨论形式4~5个学生一组进行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审计案例示范讲授——布置审计案例——提出要求——学生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教师讲评总结审计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形式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做到审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在有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会计工作,引导学生用各种分析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交流和表达能力。

3.4 积极拓展校外实训资源

为拉近审计实务教学与审计工作岗位的距离,学生的审计实训是不可避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解决学校学生多,实训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校企合作,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和融合,定期选派一批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进行定期的实习和培训。逐步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对于有长期需求及合作友好的单位,可成立订单培养班,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利用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能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实践能力。

总之,《审计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是会计相关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明确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如何让审计实务课程远离“枯燥无味”“难学难讲”的僵化局面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将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吴韵琴.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4.

【2】付晓,姚晓刚.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