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提出,探索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的各种方面,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体的“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做学教合一 信息化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全面的改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语文课程教学形式不再拘泥于一台电脑和一个课件,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依靠多种媒体进行高度整合、多元化、互助化、信息化的现代化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和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中职语文教学若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语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则能从做、学、教三方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什么是“做学教合一”
“做学教”从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是将“做”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实现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做”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做”主要指的是学生将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或者通过所学语文知识展示一些自己具备的各种能力,比如辩论、写作、朗诵、PPT制作等技能。从广义角度理解“做”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思考,对未解决问题的判断、对已完成任务的反思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实现个人人文素养的内化和提升。因此,在现今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非常适合开展“做学教合一”的系统化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背景与中职语文“做学教合一”的改革路径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具备明显区别于以往语文教学方式的优势,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通过实现信息化教学,丰富了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语文课程的授课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
1.实现学生角色的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改变,将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和埋头苦学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更加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借助中职语文网络学习平台、微课、语文学习软件等信息化学习手段,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的互动,将自主探究、实践练习、体验式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应用在中职语文课程学习中,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成为教学资源运用与创新的主体。
2.实现教师角色的改革
信息化时代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让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与媒介,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变成课堂平等参与者,由知识传递者变成学习引领者,引导学生积极整合信息资料,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参与课堂,有效学习,拓宽视野,乐于分享。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变为教学资源整合者和教学引导者。
3.实现课程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资源观认为,在课程资源的构成中教材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同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多样化教材资源载体形式的创新和实践,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基地的优势。微课、课中制作PPT汇报学习成果、表演作品、改编课文、学习平台在线讨论点评、课后应用语文学习软件进行自我检测等方式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形式应用于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实现教材内容的延伸、教学资源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做学教合一”的实践研究
1.“做学教合一”中“教”是主导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载体,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利用微课、Flash视频、图片,或者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中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将作者郁达夫的相关信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作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加深理解帮助学生记忆。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故都的秋,逐渐把学生引入“北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的“悲凉”心绪,以及对故都的一往情深。信息化背景下实现中职语文课程“做学教合一”的变革,是现代中职语文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实现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利用信息技术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逐层递进,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实现个人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2.“做学教合一”中“学”是主体
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生的主体,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寓教于乐,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比如学生在学习《特征与顺序——说明文写作》时,事半功倍的捷径莫过于授之以渔。让学生利用语文信息化学习平台中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物,提升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以悉尼歌剧院为例,先观察图片,利用动画全面观察,再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用三个词语归纳这一事物的特征,上传答案,讨论交流。借助语文学习平台丰富的资源,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不仅提升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更明确抓住事物特征的一般方法。抓住了特征,还要采用合理的顺序将特征说清楚。以学生学过的三篇不同说明顺序的经典范文为例,各小组领取任务,讨论交流,完成其中一篇范文的分析表。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说明范文合理采用说明顺序的原因,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参与网络投票,评选出最佳小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合理运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基本方法。为检测学习效果,运用检测游戏软件,学生根据说明对象选择相应的说明顺序,完成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至此,学生基本掌握了抓住事物特征,采用合理顺序说明的方法。这个教学模块和环节的“學”是在老师“教”(即引导)之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资源生成”之后的“学”,是学中教。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探究说明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说明文写作方法。endprint
3.“做学教合一”中“做”是核心
信息化背景下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做学教合一”的改革实践,工作核心是“做”,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如何做”、“为何做”的问题,学习并掌握“怎么做”。比如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自主学习—交流点评”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擅长而喜爱的学习方式完成课堂预习。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完成学习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平台上,并利用平台完成对自己作业的评价。通过查找、分析、对比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此次作业的收获,加深理解。学生在文章脉络梳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自己思维的展示,并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收获通过批注方式记录,并随意将文本、图片等资料插入阅读文章中。学生经过一阶段的自主学习之后,可以到平台上进行自我检验,进而实现对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如此,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即时交流工具引入课堂,构建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与专家之间的多重对话。在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现代化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自助交互课堂的构建,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实现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有效增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在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和推广“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改革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将“做”当成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目标,脚踏实地地认真“做”,努力“做”。将“学”作为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充分了解完理论基础之后,学生将全部热情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并合理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做学教合一”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职语文教育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學松.初探云端的“未来教室”[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5.
[2]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2014-2016年)[EB/OL].2014-09-12.
[3]赵志鹏.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1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