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爱勇
摘 要 大学生“裸贷”等校园贷问题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裸贷”等校园贷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文章基于消费伦理的视角,重点探讨“裸贷”形成的伦理成因及其消费伦理观教育的举措,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品质,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 裸贷 大学生 消费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0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naked loan" and other issues of campus loans have occurred, resulting in related social problems triggered people "naked loan" and other issues of campus loans deep think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ethics, focusing on the ethical cause of “naked loan” 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ethics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quality of consumption, the formation of a civilized and healthy way of consumption, establish a reasonable 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words naked loan;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ethics
1 “裸贷”及其“裸贷”事件
2016年底,伴随着161位女生的10G裸贷照片和视频资料在网上流出,包括她们的身份信息和亲友联系方式都遭到曝光的首次“裸贷事件”的发生,①自此,媒体新名词“裸贷”进入人的眼帘。大学生“裸贷”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也引发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问题的探讨。
什么是“裸贷”呢?“裸贷”是伴随着“校园贷”出现的“异化”贷款。简单地说,媒体上把以裸照抵押进行贷款的方式称为“裸贷”,其对象大部分为在校女大学生,还有部分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借款人裸体照片和借款人父母等联系人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门槛低、借贷方便成为吸引校园学子的重要原因。“这些大学生之所以自拍裸照和视频,就是为了借钱,借款人多为女生,她们手持身份证,将裸体自拍照和不雅视频、身份信息、父母朋友的联系方式,全部抵押给放贷的人,然后借走2000元到6000元不等。如果不能按时还钱,放贷人就会用这些裸照作为要挟。”②正是因为这种贷款门槛低、借贷流程简单且收钱快,“裸贷”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参与其中。
至此,大学生“裸贷”等校园贷问题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裸贷”等校园贷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但人们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群体(女大学生)的特殊性上。笔者基于消费伦理的视角,重点探讨“裸贷”形成的伦理成因及其消费伦理观教育的举措。
2 “裸贷”中消费伦理的缺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复兴,拜金主义思潮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泛滥。如当代社会拜金主义的表现有:“有钱能使鬼推磨”,“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还有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等等。物质和财富欲求的无限膨胀,反映在消费方面,就是当今社会呈现的非理性消费,特别是对于商品“符号价值”的過度宣扬。
从借款的最初目的来看,“裸贷”的借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包括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等“表达性消费”,一种是应急性消费。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校园贷的初衷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表达性消费”:如西部某高校学生首次贷款1.25万元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买和其同学们一样的苹果手机。③因为看到其他同学使用某品牌手机,或者高档化妆品、品牌服装等消费品,有的大学生不考虑自身家庭的家境情况和购买力,因为攀比消费心理,从“校园贷”平台借款购买。
实际上,在消费文化方面,存在着“工具性消费”和“表达性消费”两个基本类型。“工具性消费”侧重于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强调商品的基本功能。而“表达性消费”侧重于强调商品的符号价值,强调商品必要和使用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价值,包括体现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的符号和“语言”等方面。④对于某一品牌手机的认同,正是强调这一手机所承载的“符号价值”。
“表达性消费”所追求的“符号价值”,从学者对于奢侈品的论说中可以窥见一斑:“奢侈品具有一种超实用价值的、额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追求奢侈品,其用意主要不在其使用价值,而在于奢侈品所具有的‘地位宣示功能(即符号价值)。……奢侈品事实上成为他们炫耀财富地位、权贵身份和生活方式的符号和‘语言。”⑤不仅是奢侈品是如此,今天的国人包括年轻的大学生大多强调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以及拥有此商品所体现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等心理预期。
3 “裸贷”中消费伦理风险的薄弱
当前社会处于高风险时期,风险社会理论之父、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 贝克向我们展示了后工业时代存在着多种人为风险,⑥亦称为现代风险。因为技术文明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规避风险成为当前国人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消费风险亦在规避之列。“裸贷”等校园贷存在的风险更需要大学生们鉴别和规避。
首先,利息率过高,远超高利贷。endprint
如大学生小敏(化名)首次借款6500元,中介费2500元,到手4000元。为了还款,小敏又向其他“校园贷”平台借款。最终,小敏向30多个校园贷机构借过钱,贷款总额为11万多元。实际上,小敏真正拿到手的只有7万多元,把所有借款的本息加起来,她一共却要还23万多元。⑦“校园贷”利息高达100%左右,显然超出了贷款年利率合法区间的上限(36%以上属于无效区)。
其次,债务风险大,缺乏理性预估。
实际上,很多借款人没有做好“裸贷”中的风险预估。对于“裸贷”,借款人如果逾期未还款,债务风险之大是很多大学生无法承担的。如“裸贷”中的条件规定之一,逾期未还者要么个人的隐私被公开,要么被迫进行“肉偿”。这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后果都是不堪想象,需要高度重视。如此,引发的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相关条款中的亲朋好友等联系人产生的连带责任,也存在不知预知的诸多风险。可以说,“裸贷”本身就存在高风险,相应大部分借款人都没有提前做好风险预判,直至产生裸照等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有轻生以抵债。
最后,“裸贷”本身就存在的陷阱没有引起重视。
“裸贷”平台迷惑性大,其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学生很难辨识,平台及债权人利用大学生性格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扰人耳目。
在实际操作中,“裸贷”存在高额的中介费用,以及由于借款条件被分解,让借贷者掉入陷阱等风险。这也是借贷者从一定数额的借贷金额变成滚雪球似的债务。如前文小敏的首次借款6500元,到手4000元,中介费2500元,中介费用比例相当之高。
4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育
“裸贷”现象的发生,让世人惊觉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其形成消费伦理观势在必行。具体而言,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回归传统节俭美德。消费伦理的实质就是节俭,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节俭是儒道墨等先哲们十分强调和推崇的道德品质。在物质财富方面,孔子崇尚节俭,粗茶淡饭就可以了,如其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吾亦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道家老子有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在老子看来,节俭与慈爱以及无为视域下的不敢为天下先都是其最珍视的宝贝。节俭也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墨家还把节俭上升到国家层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国家节俭就昌盛,否则就会亡国。
实际上,节俭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即如诸葛亮所说的“俭以养德”。
其二,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消费行为中的底线伦理。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攀比现象较为突出,甚至消费攀比成了校园潮流。⑧众所周知,盲目攀比带来的危害性,不仅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危害性都是不可小觑的。根据个体和家庭收入的情况进行消费,这是消费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也是理性消费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此前提下逐渐养成理性消费习惯。
可以说,节俭是消费伦理的实质,而理性消费是底線。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避免消费误区,走上消费正道。由此,在消费伦理风险认知的前提下,把握好两条基本的消费准则,养成良好消费品质,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国人需要逐渐养成的消费道德要求。
本文是2014年度中国计量大学校立教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大学生财富伦理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EX2014081)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② 河南女大学生陷裸贷骗局 目的不只利息最终要肉偿.http://henan.sina.com.cn/news/2016-12-21/detail-ifxytqax6918780.shtml
③ 女生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被对方发“裸照”逼债.2017-07-20.http://www.sohu.com/a/158691263_285761.
④ 王宁著.消费的欲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186.
⑤ 王宁著.消费的欲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327-328.
⑥ (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⑦ 女生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被对方发“裸照”逼债.2017-07-20,http://www.sohu.com/a/158691263_285761.
⑧ 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学术交流,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