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向外资敞开大门

2018-01-25 20:49闻之
时代金融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业外资金融机构

闻之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月10日向媒体介绍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领域合作成果时透露,两国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比例限制,包括将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外资比例放宽至51%,以及放宽外资进入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等。谈到这些开放举措,朱光耀说,中方是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措施,迅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以落实。

放宽外资进入共迎竞争与合作

朱光耀介绍说,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中方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此外,中方决定,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进一步放宽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这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机构参与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建设之中,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经营水平,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政府和监管部门正在不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提出要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明确了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通知》涉及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和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的22项措施。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曾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开放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已有5家金融机构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成为资本金充足、经营稳健的市场化经营主体;而且,A股已被宣布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互联互通机制的陆续落地,均彰显了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稳步开放,在全球市场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与日俱增。

发挥“鲶鱼效应”打开市场空间

对于中国不断推进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放开对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显然会显著提升国内金融业的经营效率,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有利于培育国内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形成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此次强调大幅放开金融业,将对金融机构资质方面的要求跟市场平均水平更接近,之前是根据一流金融机构的标准设置门槛,现在可能会使得更多的中型机构也加入到开放中来。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担忧加大金融业放开会给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冲击。不过在有关专家看来,金融业放开虽然增加了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但加入WTO十几年来,国内金融机构的现代化治理程度有巨大的提升,已经具备了扩大开放的条件。这种竞争会促使国内金融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资深金融分析师表示,金融业开放会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对利率市场化以及加强资本市场参与者的专业程度都会带来有利影响。

此次大幅度放宽乃至在限定时间内取消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投资比例限制,既是中国在践行加入WTO时的承诺,更是顺应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尽管外资已经逐步参与中国金融行业竞争,但中国金融机构仍享受着较高的持牌红利。以银行业为例,作为在业务层面开放较多的金融领域,外资银行的发展仍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仅2%左右,远低于13%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与之相类似,保险市场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除了人身险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和一些政策性险种外,外资保险公司基本均已享受了“国民待遇”。但数据显示,2016年,28家寿险合资公司原保费收入1388亿元,占寿险全行业6.4%;22家财险外资公司原保费收入189亿元,占比2%。

历史经验表明,相对闭塞的环境更容易纵容低标准,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署名文章中强调:“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逆周期调控能力、金融企业治理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以及监管体制机制缺陷的镜像反映;改革开放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让外资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相互信息交流和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发挥“鲶鱼效应”,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金融开放主要着眼点是共赢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发展遇阻。以外资银行为例,网点减少、抛售中资银行股权离场等成为不少外资银行的写照。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外资银行自身原因外,政策限制也是一方面原因。据了解,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掣肘较多,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有限制。对于外资银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下一步应更多开放外资银行在境内业务的行政许可,减少行政审批。下一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点主要在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融资,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开放仍然有三方面比较明显的限制,第一是在金融机构牌照方面,对包括国内国际资本申请牌照仍然比较严格;第二是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占股比例限制,仍然限制比较严格;第三是在资本市场管制方面,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工具对国际资本参与国内资本市场,有比较严格的管控。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业放开将首先在外资持股比例以及牌照等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持股比例会放开,20%单一股东、25%多个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应该可上调,甚至让外资可以直接控股银行、债券公司。如果是新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给一些牌照。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走出去重点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同时国内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渠道也将越来越丰富,限制也将越来越少,比如深港通和沪港通等渠道,都是国内资本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工具。

有关专家表示,开放的主要着眼点是共赢,促进中外金融机构竞争性合作。境外机构特别美国的金融机构在美国本土的金融服务程度相对比较成熟,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但在国内,随着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会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资产管理等方面。而外资机构在这些方面也比较擅长,同时也能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也使得中资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达成共赢的局面。

当然,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监管必须跟上金融开放的步伐。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全面升级,“强监管”已成为市场共识。未来,随着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亦需要加速与全球接轨。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开放和监管升级带来的变革,必将为中国金融业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业外资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