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廷
10岁的方泽涛在父母陪伴下来接受心理咨询,原因是他越来越厌学,一进教室就如坐针毡,根本无法坚持上课,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方泽涛的父亲说:“他猴子屁股坐不牢,从一年级就成绩差。我们忙于做生意对他关心不够。我原想男孩子比较晚熟,實在不行让他留一级。可是没想到,从今年开始他根本在教室里坐不住,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学校建议他休学,我们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
方泽涛的母亲则抽泣着说:“我已经放下所有的工作,全职陪他,可他根本不好好和我说话,每天都想方设法地问我要手机玩游戏,不给他就尖叫、打滚、歇斯底里。这孩子就是被电子游戏给害了……”
父母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方泽涛就坐在隔壁房间里津津有味地看一位工作人员使用电脑办公。按理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枯燥的“表格”工具不会太感兴趣,可方泽涛却很专注,一点都不像父母描述的“猴子屁股坐不牢”。于是我问家长:“打游戏的时候他也是‘猴子屁股坐不牢吗?”
方爸爸赶忙说:“嗨,打起游戏来他坐得可稳了,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时代病——
电子游戏导致“感官失调”
对方泽涛进行观察和评估后,我基本确定他是典型的电子游戏上瘾症所导致的感官失调。在过去的一年中,方泽涛每天打游戏四五个小时。正是这样的高负荷,才导致他感官失调。
首先是听敏度下降。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属于高频率声音,会刺激他的耳朵,就好像用电钻刺穿耳膜;上课时班长喊“起立”时,凳子移动的声音也会让他的听敏度超负荷;课间十分钟的噪声,会让他的神经系统异常兴奋,上课后仍不能平静。
在测试中我曾跟他说:“本子和笔在桌上。”他却只听到了“在桌上”。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每次跟他说话都要用“方泽涛,听我说”来提醒他集中注意力,然后再向他传达信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糟糕——因为听敏度下降,他无法捕捉到老师授课时的核心内容。
其次是视神经出现问题。长期半夜偷偷起床打游戏,而且不开灯,让他产生了视觉问题,他变得极度畏光,学校教室里的白炽灯让他感到眩目。当他在色彩缤纷、不断变化的电子屏幕上接受大量信息后,再来看白纸黑字的书本时就会觉得乏味,并因此对书本毫无兴趣,昏昏欲睡。
再次是触觉和味觉神经失常。方泽涛一直觉得教室很臭,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他常对偶尔触碰他的同学说:“别掐我,很疼的!”“你为什么打我那么重?”……其实同学只是无意中轻轻碰到了他,可他的触觉非常敏感——轻微的碰触就仿佛被鞭子抽打,牛仔裤接触到皮肤,对他而言就像用砂纸在皮肤上摩擦……
如上所述的电子游戏上瘾症所导致的感官失调,是这个时代许多网瘾少年的通病。孩子们在电子游戏中让自己的感官刺激和感官统合超出负荷,以致控制不同感官输入的脑神经系统产生混淆,使大脑在处理外界信息时出现混乱。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某一两种感官受损——通常是视觉和听觉,表现不太明显。但方泽涛则是属于多种感官失调,在触觉和味觉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故此,他在教室里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对所处环境的刺激有极度失常的反应。
方泽涛对我说:“教室的椅子好硬!内裤让我觉得像坐在仙人球上,屁股疼得难受,我只想去洗手间脱光衣服轻松一下。还有,每天早晨的阳光都让黑板反光,我不能直视。数学老师总是歇斯底里地大叫,我不得不经常捂住耳朵来保护自己。语文老师一定是有狐臭,她一抬胳膊我觉得就要晕倒……”
鉴于这种情况,我让他描述一个能让他静心安坐的环境。他说:“窗帘要拉上,光线要柔和。对了,我家旁边有一家网吧,光线暗暗的,空气里有咖啡的香味,安静得只有敲击鼠标和键盘的声音,要是教室能够像那样就好了!”
体罚——
让感觉更加混乱
方泽涛的怪异反应,曾一度让父母非常愤怒。他们经常打骂他、贬损他,甚至用罚跪、饿饭、当众羞辱等方式体罚他。
为帮助方泽涛的父母改变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我使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在咨询中让他们试着回想自己最近做的梦。他们说,很多梦是没有语言的,而是一连串流动的图像,伴随着模糊的情绪印象。梦里的图像和感觉很凌乱,彼此不衔接,醒来后只觉得纳闷:这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时候甚至一觉醒来就把梦里的事完全忘记了。
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方泽涛坐在教室里的感觉。老师上课的时候大部分以分享视觉和听觉信息为主,而方泽涛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不通畅,甚至完全关闭了。这就是方泽涛在课堂上整天做白日梦的原因。想要帮助他,事先要了解他的状况,要知道他的大脑需要依赖外界刺激才能接受信息,比如调动他的听觉、触觉与味觉,而不是体罚,打骂他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会让他彻底封闭自己。”
方泽涛的父母恍然大悟,非常后悔放纵孩子打游戏,更懊悔自己的打骂教育。谈到后续治疗时,我要求他们在家中不断表达对方泽涛的接纳与关爱,经常陪他进行体育锻炼,听他诉说自己的感受。我告诉他们我的诊疗思路:先采用触觉治疗方法(其实是一种运动),帮助方泽涛恢复感官功能;再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他反应最好的感官功能,并将这个功能发展成为他的主要学习管道,从而帮他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触觉治疗运动——
让神经系统“冷静”下来
虽然方泽涛不再打电脑游戏,连手机也很少玩,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毫无起色。上课时他经常坐在凳子上扭来扭去,或站起来伸展腰肢。这种屡禁不止的行为让老师非常恼火。鉴于方泽涛的这种情况,我以几种特别的运动方式对他进行触觉与听觉的治疗。比如,播放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教授、美国音乐治疗师管理委员会高级认证师安德烈·弗里斯的特制心理音乐,要求他按照一定的方法倾听。随着音乐本身特定的节奏与旋律,他的身心得以深度放松,我再引导他进入界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对他进行深层次无意识的音乐心理暗示与安抚。或者让他舒展或蜷曲身体,并在他蜷曲身体时用厚毛毯像卷寿司一样把他的身体卷起来。或者用软毛刷轻抚他的皮肤,消除他的焦虑与不安。此外,教他练习柔术及深呼吸等有益于集中注意力的运动。endprint
与此同时,我在与校方积极沟通后给方泽涛争取了一些“特权”,比如自习课、课间十分钟以及同学们起立问候老师的时候,他可以使用耳塞,来避免噪声对他的不良影响。直到正式上课时,他才拿掉耳塞听讲。课堂上,如果他实在坐不住,非常想站起来,允许他咀嚼无声磨牙棒分散注意力。另外,允许他佩戴墨镜,避免教室里白炽灯的刺激。在白纸黑字的书本上,老师允许他使用彩色的荧光笔做笔记来提高兴趣。由于方泽涛对气味特别敏感,老师把他调到了靠近窗户的位置。上课时他可以偶尔站一会儿再坐下。
方泽涛对老师上课传达的知识听不进去,部分原因是因为电子游戏对脑神经的破坏作用——受损的大脑神经会屏蔽很多信息,或对重要的信息处理迟缓。在一次咨询治疗中,我给方泽涛举了一个例子:“当你在课堂上的时候,老师发出的信息就像是某个地方的WIFI,你则像是一台经常掉线的电脑。由于网速慢还时常掉线,所以你经常会大脑一片空白。你需要自己来调整。你要跟自己说:‘方泽涛,你必须认真聽,必须看着老师的嘴巴,把他讲的内容跟你的大脑连起来!只有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你才能让大脑运转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
我们制订了“小步走”的目标,以40分钟的课堂为例,先在心理咨询室进行模拟。我对他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无所事事开小差的时间以及如坐针毡、坐立不安的时间进行了统计,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其间我用一个震动闹钟来提醒他进行自我提示,并观察这么做的效果。当我发现震动闹钟的提醒比较有效以后,我让方泽涛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了课堂上。他非常努力地去做,每节课都进行自我提醒。他会跟我分享他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进步,比如:“每次我觉得内裤很扎人,屁股很难受的时候,就用随身携带的一块海绵轻触自己的脸,这样我心里就会渐渐平静下来。”“每次闹钟震动时我就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然后就能听进去几句老师讲的内容。”“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管住自己了。当老师教新单词的时候,我就在手掌上画出来,这样很快就能记住。”
用更积极的方式面对网瘾
每一个有严重网瘾的孩子,在戒网后都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方泽涛的神经系统逐渐得到恢复,上课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亲子关系的改善,他整个人都显得比以往精神了。然而,网瘾并未彻底离开他,时不时地还会骚扰他,让他因为不能打游戏而失魂落魄。而且,打游戏的精彩与快乐,还会让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无趣,甚至让他感到郁闷。
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方泽涛比较爱思考,而且比较喜欢思考哲学问题。所以在后期治疗中,我试着引导他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局者迷?我告诉他,人在局中往往跳不出他所身处的局,更看不见局在哪里,局是怎样发展的。只有大脑清醒的智者,才能通过思考“看”清楚自己身处的局并跳出来。我建议他当网瘾来袭时,积极思考,让理智战胜情绪,摆脱情绪的控制,“这样你就能跳出迷局,看清楚网瘾的本质——它其实就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情绪。”
同样,克服网瘾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动作,而是一系列的动作传导,如同蝴蝶效应。我教他将注意力从“我不要想游戏的事情”,转变为“我要……”比如“我要找到人生的目标”“我要在日落时陪妈妈去散步”“我要在见到朋友时主动问候他们”“我要跟好朋友一起去游泳馆游泳”,等等。
以上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让方泽涛感到自己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都是真实的,自己的存在对于父母亲朋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通过正面的想法与行为战胜诱惑,每一次成功都让方泽涛变得更有信心。多次训练之后,他可以直视诱惑,并以积极的思想与行为来自我激励、自我改变。
方泽涛的父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陪他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父亲甚至还陪他一起参加了马拉松。从人体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适当的体育锻炼,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名为β-内啡肽的“心理愉快素”,这种物质能让人保持良好心态,并预防躯体及心理疾病。在品尝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快、竞争的刺激以及团队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勇气、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以后,方泽涛更加增强了摆脱网瘾、成为正常孩子的动力与信心。
【编辑:冯士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