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义务教育推广、高等教育扩招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不平等问题愈加突出。教育不平等问题,对于个人可能会影响到就业、收入、家庭、社会地位;对于社会而言,可能会影响社会贫富差距、公平正义,乃至小康社会的建设。我省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的排名,高于人口和经济的排名,但是,教育不平等问题仍然突出。
一、陕西省教育资源概况
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对我省高等教育资源概况进行简单的梳理,然后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最后对近年来我省及部分省市的高考人数和高考录取率进行对比。
1.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概况。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决定着一个省省高中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着普通高中教育的均等化。我省的高等教育综合排名在全国位列第9位,人均GDP排名全国第13位,人口排名全国第16位,相对而言我省的高等教育在全国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表1看,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综合排名第9位;211院校数量8所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985院校数量3所,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我省高校总数96所,全国第13;本科院校数量43所,全国第7。全国人口前十名的省市中,有五个省的高等教育综合排名在我省之后,分别是四川(10)、湖南(11)、安徽(13)、河南(14)、河北(18)。广东、山东、河南三省是我国人口数量的前三名,可是这三省的211院校数量加起来才8所,与我省相等。从百万人口本科院校拥有量及排名来看,北京为3.06,全国第一;陕西为1.13,全国第5,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广东为0.44,全国最低。
综上所述,我省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具有相当的优势。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我省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2.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概况。2016年底,全国内地总人口138271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学校15681所,在校学生2522.4万人,每十万人拥有1.134所高中,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陕西省人口3812.62万人,普通高中485所(其中:示范高中59所、标准化高中310所、一般高中175所),在校78.31万人,每十万人拥有1.272所高中,在校学生占比2.05%。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省高中学校数量占比和在校高中生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表2看,西安人口是宝鸡的2.34倍,示范高中是宝鸡的3.57倍,标准化高中是宝鸡的3.63倍,西安示范高中和标准化高中在全省的占比分别是42.4%和35.2%,与其他地市有很大的差距,可见西安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宝鸡与其他地市相比差距不明显。
3.高考人数及高考升学率。201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40万,高考录取率79.63%,本科录取率34.61%;我省参加高中人数32.8万,高考录取率80.0%,本科录取率40.85%。
从表3看,2016年我省高考人数全国第14位,较人口排名(第16位)提高2个位次;高考录取率为80.0%,与全国的79.63%相当,高于广东、山东、四川,略低于河南、北京;低于江苏10.73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40.85%,比全国的34.61%高出6.24个百分点,高出广东8.83个百分点,高出山东10.24个百分点,高出安徽14.61个百分点,高出河南15.59个百分点。天津、上海由于分配的本科招生指标多于参加高考人数,所以这两个直辖市的本科录取率高于100%。
二、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不平等状况
我省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高中教育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几方面:
1.高校录取指标的不平等。高校招生,主要是依据各省高中教育的实力和各省的人口数量等因素分配指标的,分配的招生指标与该省的人口不成比例。近年来上海的学校分配我省的指标特别少,这也是近年来上海高校在我省录取分数线升高的主要原因。比如复旦大学2014至2016年分配我省的理科招生指标不超过6名,2016年理科录取分数线达到695,仅次于北大清华,位居第三;上海交大分配我省的理科指标为14人,理科录取分数线达到693,位居第四。这么少的招生指标,必然会使我省考生考入上海名校的机会降低,难度加大。
从表4看,北京的录取率最高,达到万分之102.3(1.023%);上海位列第二,达到万分之41.0;西部的青海达到万分之10.7,全国排名第5,居西部第一;我省仅为万分之7.4,全国排名第16,与人口排名相同,比高考人数排名低2个位次。全国人口前三的广东山东河南录取率均在我省之后,贵州在全国排名最低。由此可见,名牌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指标呈现很大的差异。
2.教学质量的不平等。普通高中可分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和一般高中三大类,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示范高中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标准化高中和一般高中。西安五大高中名校的教学质量更是非常突出,例如2016年西安铁一中高考600分以上达到705人(全校参加高考不到1300人),一本上线率达到97.9%,二本上线率达到100%;宝鸡中学600以上359人(全校参加高考1700多人),一本上线率85.96%,二本上线率95.16%;宝鸡长岭中学一本上线率40.1%,二本上线率73.9%;宝鸡金台区石油中学一本上线率62.6%,二本上线率83.88%(石油中学由于挂靠了在西安等外地上高中的部分学生,所以其一本、二本上线率较渭滨区的高中高出许多)。2016年,全宝鸡市总体一本上线率24.25%,二本上线率46.05%,三本上线率77.9%。
对比可见,西安“名牌”高中的一本上线率,高出宝鸡中学12个百分点,高出长岭中学近58个百分点,高出宝鸡市的平均线近74个百分点,差距相当大。
3.政府投入的不平等。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入有财政政策支持和师资力量的配置两方面。政府投入的不平等表现在:首先,城镇与农村有差距。相对而言,政府对城镇高中的投入要相对农村多。其次,公办与民办差距。对于公办高中,学校的所有建设经费均由政府财政拨款,而民办高中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很小。第三,优质与一般差距。全省485所普通高中当中,有59所示范高中,310所标准化高中,对于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和一般高中政府的投入力度不同。第四,地区差距。全省不同地市由于经济的差异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在高中教育投入上呈现出地区差异,经济好的地市教育硬件配置高、福利待遇好、管理水平强,吸引大量的优质的师资力量。endprint
4.家庭投入的不平等。家庭投入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经济上的投入差异、时间上的投入差异。首先,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家庭经济好的相对而言对高中教育的经济投入较多,现在的高考竞争相当激烈,许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名牌”高中学习,而“名牌”高中的上学成本当然也高,这对于经济不好的家庭来说经济压力相当大。2016年9月起全国免除高中学生的学费(每学期800元),可是西安五大高中名校的收费标准远高于800元/学期,再加上辅导班的费用将更高。这么高的教育成本,对于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来说,难以承担。另外,能否上西安五大高中名校,不仅仅是费用的问题,还与初中成绩紧密相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西安五大高中名校,就需要上好的初中,上好初中的成本比上一般初中的成本明显高。其次、时间投入的差异。数据显示,学习好、考上名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多。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孩子素质的提升有帮助。
5.升学机会的不平等。首先,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率上的差异。从表2来看,全省示范高中59所,仅占12.2%。示范高中的教学质量与一般高中有明显的差距,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会影响高考的升学率,也会影响考入名牌大学的概率。示范高中的招生主要是依据初中成绩来定,对于大部分初中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进入示范高中的机会不大。其次,城乡升学率差异较大。近年来,农村高考学生占比接近60%,可是考上名牌高校的比例不足20%;由于优质高中教学资源向城镇集中,所以城镇高中的高考录取大高于农村高中,城乡差异较大。第三、名牌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异较大。西安五大名牌高中(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铁一中、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与其他高中的差距较大。
由表5可见,2013年西安五大高中名校,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达227名,占全省的94.2%;2016年西安三大高中名校参加高考的人数4000人,占全省参加高考学生人数的1.22%,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达190名,占全省的78.2%。西安名牌高中的一本上线率,高出宝鸡市的平均线近74个百分点,与宝鸡农村高中差距更大,可见,名牌与普通的差距非常巨大的。
三、陕西省高中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1.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低。由表2看,我省示范高中数量仅占12.2%,西安五大高中名校,从学校数量看仅占1.03%。从人数看,西安高中五大名校招生人数不足6000人,占比为1.74%。从全省来看,如果把示范高中全部当作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话,我省优质高中教学资源的覆盖率和示范高中的占比一样,仅为12.2%。如果把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提高的话,我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低于10%。所以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偏低,是高中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2.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教育投资和师资待遇上产生差异,从而导致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多寡和高中教学质量的差异。从全国来看,存在着地区经济的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从全省来看西安优势明显,经济总量、示范高中及标准化高中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一。
由表6看,宝鸡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位列全省第四,示范高中数量与咸阳并列第三,标准化高中数量位列第四。渭南GDP总量全省第五,由于人口较多,人均GDP位列全省最后一名,但是示范高中和标准化高中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二位。总体而言,全省经济较好的地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也较丰富。
如果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家庭富裕的上名牌高中的比例高于经济不好的家庭,城镇学生上名牌高中的比例高于农村。
3.师资质量差异较大。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整体而言,示范高中的师资水平高于标准化高中,标准化高中高于一般高中。示范高中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硬件设施和福利待遇,吸引了其他地区大量的优秀教师。另外,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也都流向了全省好的示范高中。丰富的硬件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吸引了优秀的生源,这一良性的循环,成就了许多名牌高中,西安五大高中名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名师出高徒”,师资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的差距。
4.教育管理机制不科学。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公办高中的教学管理,较多的注重日常事务管理,缺乏对教育规律、教师心理需求、学生心理成长、高考动态等问题的关注,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对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高中奖励方案不合理,无法达到激励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标。比如:在高考奖金的发放时,一线的高三教师的奖金甚至会低于不带课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公正的奖励机制,无法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无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管理的行政化,抑制了教师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优秀教师的流失。二是提拔机制不公正。高中中层管理人员的提拔,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校长“提名制”,大部分校长能够按照举人唯贤的“优胜劣汰”的原则的提拔任用,可是个别校长任人唯亲,滋生了提拔当中的“逆淘汰”,大大挫伤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难免会产生消极现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高中教师的业务培训较少,虽然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但是大家都知道继续教育培训专业针对性不强,对教师的业务提升作用不大,而且还占用许多时间。教师的继续教育基本上是教师自己付费的,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投资很少。偶尔有一些培训机会,一线教师的真正能够参加机会的也较少。
5.教师职称晋升难。现阶段,公办高中的教师职称晋升难度很大,许多教师工作10年以上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工作20年以上也不一定能评上高级职称,主要原因是职称指标太少。而教师的工资是与职称挂钩,职称低也就意味着工资低。低工资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工资却相当于西安名牌高中的一半,这也是教学质量差距大的主要原因。
6.不正确教育理念的负面影响。目前,第三波“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如今面临无能为力的几大难题:比如,高昂的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以及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读书无用论随着一些名人的言论(如马云说:成功与否与读书无关),慢慢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这种观点严重影响农村的高中教育。对许多家庭来说,教育是改变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学而优则仕”不仅仅是古代學者改变命运的途径,也是现代人改变自己命运的通道。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对教育的投资也不同。家庭富裕的较注重教育,也能投资起教育,孩子的学习也较好,能够上名牌高中,享受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而家庭收入低的,由于经济的原因对教育不注重,教育投资较少,孩子的学习相应不好,不能上名牌高中,也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甚至会进入不重视教育,继续贫困下去的循环之中。出现了教育无法改变贫困,贫困在代际遗传的社会现象。endprint
7.城镇化过快,城乡发展不平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增多,出现了城镇教育资源紧缺,城镇入学难问题日益严重;农村教育资源闲置进一步加重,这一矛盾致使城镇教育成本升高,上学难问题加重,同时教育的权力寻租现象发生,社会风气不良。进城的农村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成绩一般,想进入较好的高中的难度加大,家庭需要付出的不仅仅学习费用,还有为一高中指标而要拉关系找熟人,这个花费有时相当高。
四、逐步消除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对策思考
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首先,逐步提高示范高中数量。提高标准化高中的软硬件资源,使得标准化高中逐步向示范高中靠近,使示范高中的数量再增加,达到高中总数的20%左右,目前全省示范高中59所,争取以后逐步达到97所以上。其次,联合办学。各地市在提高本地区高中教学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与西安名牌高中的联合力度,通过联合办学、办班,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与其差距。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名牌高中可以开通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类似于黄冈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的平台,使得我省的优质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被省内其他地市高中的教师和学生付费使用。第四、加强交流合作。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西安名牌高中磋商,建立交流合作,选送高中优秀的学科骨干到名牌高中交流学习,也可选择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班,作为示范。
2.加大政府对农村高中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农村高中教育质量与城镇的差距相当大。对于农村高中,政府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条件,同时改革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可尝试设立高中津贴,给予高中教师一定的补贴,使其安心于高中教学。对于优秀的农村学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给予一定补贴,以之来吸引优秀的生源。
3.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高中教育管理上,应该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中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教学来开展,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多关心教师的生活,比如食堂的伙食、午休的宿舍、课余活动场地、图书馆建设等。多开展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学比赛、学科骨干选拔,对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年轻教师应该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学者未来的骨干。合理制定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要侧重于一线教师。加大高考奖励的力度,使高考成绩优秀的教师获得与劳动付出成比例的回报。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不要把教师当作自己行使权力的对象,而是要把自己当作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人员。
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和环境。首先,加强基本素质培训。注重对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基本技能、心理学教育学、校情校史等的教育,是作为教师必备的教育培训。其次,加强能力提升培训。能力提升培训是教师发展成长过程的培训,重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术研究水平等个人能力和服务学校能力。第三,加大学生管理技能的培训。注重新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5.提高高中教师的薪资待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软件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教师工资水平的高低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反映,也是国家重视基础教育的重要体现。教师的工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和现有高中教师的保持率。社会各界要着力解决教师工资水平低、工资增长缓慢、职称晋升难、福利待遇低、班主任津贴低以及车补等现实问题,稳固高中师资队伍。还应该尝试设立高中教师津贴,对高中教师给予一定物质补贴。
6.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数据显示,部分农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不到40%,近年来还在下降,这不仅仅由于经济的原因,还有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面对“读书无用论”這些不正确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要提高警惕,加大引导力度。社会各界应该加大教育理念的正确引领,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消除农村出现的“读书无用论”,逐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吕宏强,陕西千阳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科技教研室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