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圈虾民

2018-01-25 19:03刘金恩
满族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窝棚对虾闸门

刘金恩

中国传统农业中,耕田的称农民,放蚕的呼蚕民,捕鱼的叫渔民。突然有一天,泥腿泥胳膊的农民,有了几亩虾圈,撂下锄杆子去养对虾,身份便成了虾民。其实,农民、蚕民、虾民都没走出农业学科。耕田、养蚕是传统的谋生手段,养虾是他们斗胆干起前人没有干过的农事,旨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虾的故乡在海洋里。渔民在海捕中有时一网能拉到上万斤鱼、蟹,乐得大呼“淘湾了”(东港渔人方言),但一潮水下来,却拉不到多少对虾。于是,对虾就显得极为珍贵了,对虾又是海鲜中的上品,人人都喜欢吃。对虾俗称大海虾,学名“中国明对虾”,又称“中国对虾”、“东方对虾”、“对虾”。它与进口对虾的区别在于:活时中国对虾呈青色,进口白色;死时中国对虾颜色逐渐变白,但其虾枪长于嘴,进口短于嘴。对虾海里产,吃对虾靠渔民,千百年来皆如此。如今可真好,对虾人工养,吃对虾有虾民。

改革开放后,北黄海沿边沟沟岔岔、坑洼不平的滩涂上,突然有大吊车、挖掘机开进去,“轰轰隆隆”一通挖、铲、推、平、叠,便留下或长或方或圆的土坑。坑边四周叠起坝埂,坝埂上选修一或两个进出水闸门。闸门外修一条通畅的纳潮排水沟。坝埂一隅,筑有一个简易的小岗楼似的窝棚,是虾民昼夜守护虾圈安全和吃住休息的场所。窝棚门前立一根木杆,拉一盏电灯,一个完整的虾圈(亦称储水圈)工程就落成了。虾圈是对虾的“家园”,是“食堂”,成就的是新型农民创业、创新的基地。虾圈大小不等,有几十亩,上百亩,近千亩,直近海边纳潮的大到万余亩。于是,一夜间,广袤的沿海滩涂上便布满了十几万亩虾圈。鸟瞰滩涂,纳潮后的虾圈像被切成一个个不规则的豆腐块,在灿烂的阳光下亮闪,一方方,一片片,轰轰烈烈,蔚为壮观!

春天来了,虾圈蓦然热闹起来。虾民们陆续离开自己舒适的小家,把铺盖搬进了窝棚里,起灶做饭,空旷的海滩便飘起了缭绕的炊烟。虾民们拉闸注潮,海水灌满了虾圈。他们便开始接受为期几个月的燥热返潮、蚊叮蝇扰、吃不香、睡不甜的艰苦生活和春牧秋收沉重劳动的考验,过着家是窝棚,路是坝埂,活儿是投饵的日子,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好不了几分。

虾苗、饵料是高价买来的。虾民把虾苗投进虾圈那一刻,就抱定了一年的期望。他们像给孩子喂奶那样耐心,每天在虾圈里摇着装饵料的舢板定时定量投饵喂养,风雨不误。每当虾民迎着艳阳,将大把饵料撒向水面时,饥不择食的小虾便追随舢板周围上蹿下跳捡食,虾民就会喜形于色,一边情不自禁地哼着小曲儿,一边像农民操着木锨扬场似的,那右手扬撒的姿式更加频繁,更加娴熟,其轻松悠闲的样子,怕给个七品县官都不换。其实,虾民在无胜算把握的压力下,从不敢粗心大意。圈里的海水泛混变质,要及时开闸排出浊水,更换新海水。边喂养边精心观察虾的动态,一旦发现虾病,要及时投药治疗。跟随注潮混进虾圈的海胖头鱼是虾的天敌,鼓着大脸腮专吃活虾。虾民们请来亲朋好友免费钓胖头,虾圈里又能热闹好一阵子。他们看着小虾活蹦乱跳,一天一个样越长越大。捞上几个丈量,小的都七八公分,大的十五六公分以上,收获季节即将到来,虾民们脸上的愁眉这才彻底舒展开来,也有心思坐在窝棚外椅子上,静看海鸥站桩。为提防对虾在开闸时趁机逃跑,虾民在虾圈闸门口固桩拉网,经常有海鸥飞到露出水面的木桩尖上沐浴阳光,一桩一只,桩无虚席。它们各个挺胸腆腹,昂首远眺,一动不动。我有时开车路过虾圈,偶尔碰上这样的画面,定要停车下来欣赏一番海鸥的宁静之美,照几张相。

秋风凉了,稻田黄了,对虾肥了,虾民笑了。又是一年好收成,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到了。“开闸放虾了!”虾圈里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常冷清的虾圈坝埂上,人来车往。自行车带驮篓的小贩子来了,大批量拉运的大货车到了,集体虾圈的单位领导和有关同志来了,个体虾圈的家人、亲友到了,附近看热闹的群众也来了……闸门口拽网拉梗、检斤过磅、小杠儿挑抬的劳动者们正在忙碌着。调皮的孩子抓一把虾又扔进虾圈里,被父親叫停,母亲操起草捞子在虾筐里舀了一下:“走,到窝棚里妈煮虾给你吃!”孩子乖乖地跟母亲离开了。虾圈四周插着的彩旗,在海风中“哗哗”作响,与虾民开心的笑声和众人的嘈杂声交相辉映,汇成一股天籁之强音,直插云霄。然而,这快乐的日子只有几天,虾就放完了,虾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该离开虾圈的人都离开了,虾圈又恢复了平静,只有虾民依然留在虾圈里。

近些年,虾民已经跳出对虾单养的圈子,创新再创新,实行一圈多养(混养),除了对虾,还养海蜇、海参、牙鲆鱼、小人鲜等。虾民从春忙到秋,年复一年,无穷尽也。endprint

猜你喜欢
窝棚对虾闸门
海闸门
金鲳鱼和南美对虾混养能增收
相识①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狼和大象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可爱的对虾
水利工程渠道闸门运行管理及技术探讨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