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沈阳的那些老工厂,你还记得吗?

2018-01-25 18:18刘旭
齐鲁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机车车辆铁西区画册

刘旭

在沈阳市“失败书店”的咖啡桌上,摆着7期“沈阳图景”画册,画册里的老照片上,厂房、火车头、铝饭盒、机械设备……这些老工厂的标志符号,让人眼花缭乱。“这张是沈阳电缆厂,1937年建厂,前身為满洲电线株式会社,2011年拆除;这张是沈阳变压器厂,1938年建厂,前身为满洲日立制作所,2009年拆除;这张是沈阳鼓风机厂,1938年建厂,前身为日满钢材株式会社,2007年拆除”……致力于用相机记录沈阳老工厂兴衰史的杨树,对画册里的工厂故事如数家珍。

工厂没了,我要用影像记录下来

新中国建立初期,作为老工业基地,当时的沈阳市铁西区是国内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工业聚集区,在铁西区4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集中了1000余家企业,拥有30多万产业工人大军。

一张接一张地翻看照片,杨树抽出了一张14层高的白色大楼照片。“这张是沈阳机床一厂的照片,2011年9月拆除。我二舅是喷漆工,三舅是机电工,老姨是天车司机,姥姥是家属搬运工,都是沈阳机床一厂的工人。”杨树说,1974年,他出生在这个产业工人家庭。儿时,坐在二舅的自行车横梁上,兴冲冲地冲向兴华街北面的工厂区,经过一阵儿颠簸,眼前出现高大的厂房和壮观的设备,就到了机床厂了。

“1993年离开铁西上大学后,对于工厂的记忆就淡了。”。那时的他到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习商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商业集团从事营销宣传工作。2006年,他到一家游戏竞技商业公司工作。渐渐地,生活中谈论的话题不再有工厂,身边不再有机油的味道。

“这张是沈阳风动工具厂的照片,虽然不是我拍摄的,但这是我拍摄工厂的开始。”2006年12月,迷上摄影的杨树想拍下儿时的记忆。走到北二路时,突然发现,曾经路过无数次的沈阳风动工具厂被夷为了平地,握着相机的杨树,失落地站在原地。2002年开始,铁西区工厂区域大面积改造,很多工厂拆除,或是破产,或是迁出城区,沈阳风动工具厂也在拆除名单之中。

“大面积的拆迁还在进行中,如果不及时拍摄下来,就再也看不到了。拍下来、制作成册也是留住了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起码有个念想儿。”他说。

“从霁虹街走到北二路上,跨过机床大楼前的铁路专用线,往西,再往西,一片空地。那里曾经是什么工厂,不记得了,被拆得只剩下一条铁轨和一棵孤零零的树。我在空地上站了好久,看北二路对面的机床一厂,以前从没有在这么开阔的视野中观察它,2007年1月17日。”从那时起,他开始写“铁西行走影像日志”,照片下配上拍摄时的状况和心情。

从“金刚”到残垣

“听说哪里的厂房要拆除了,我就带着相机跑去拍照,鼓风机厂、电缆厂、重型机器厂、机床一厂、变压器厂、耐火材料厂……这些厂房现在就只剩下照片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层居民区。”杨树感叹道。

蓝天白云下,红砖砌成的二层建筑物分立在画面两侧,中间是一条宽敞的水泥通道,远处有二层楼高、茂盛的一棵大树。两个建筑物都是三角形屋顶,屋顶上雕刻着圆环形图案。白色的窗台和窗子上沿包裹着蓝色的木头窗子。一侧建筑物下摆着一排10多个1米高的天蓝色大铁箱子。照片里的是沈阳机车车辆厂内两座1928年建成的仓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沈阳流行一句老话,“一松陵,二黎明,三车辆,四重型。”这其实指的是四个工厂的名字,“三车辆”,就是指的沈阳机车车辆厂,也就是沈阳大工厂的“四大金刚”之一。“听老一辈人说,当年的沈阳机车车辆厂,是沈阳为数不多的万人大厂之一,厂区面积1平方公里,工人1万多,家属4万多人,6所学校,2个俱乐部,1个医院,整个就是一个小社会。”他兴奋地回忆。

2009年,工厂搬至沈阳西部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厂子走了,当初亮堂堂的工厂大门后面,高楼大厦林立。厂门上的“沈阳机车车辆厂”的大字被抹去后,被开发商的大名所覆盖。他翻出不同时期,去沈阳机车车辆厂拍摄的图片。图片记录了沈阳机车车辆厂从搬走到开发商拆除,再到新建居民楼的过程,有空置的车间,推土机留下的残破墙壁,杂乱的野草,废弃的几段铁轨以及如今新城区的簇新。

建筑也许留不住,但是文化与情怀留得住

杨树拍摄很少遇到人,遇到最多的是回厂来看看的老职工。

丁秀颖是沈阳橡胶四厂的老职工,2015年10月,听说厂房要拆除,回来看看。锅炉房、五车间、三车间、二车间、油库、俱乐部、幼儿园……她一路上讲着工厂曾经的辉煌,当时的厂房里有地热,冬天温暖,干活时要穿短袖。阳光从厂房棚顶的天窗照进来,非常明亮,即使是阴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工人从生到死都能由工厂解决,她的孩子在工厂大院的幼儿园里读过书,生病了去工厂里的医院看病。然而,现在这些都没有了。空地上散落着被遗弃的办公桌、卷柜、产品包装、橡胶圈。杨树回忆,他当时只想拍一张背影,只有孤独的背影和空旷的厂房,因为,老工人那种深情是无法表达的。

在工厂里,有时会莫名地感动起来。在破烂的办公室里捡到一个日记本,翻看几页,有一行字,“突然想起了你,不知道现在还好吗。”还有那些被遗落在墙上的标语、宣传画、奖状、电话表……这些都是他小时候在父亲的工厂里仰头看到的东西。

8年的时间里,拍摄的老工厂照片有5000余张。这些留存下来的照片,在工厂纷纷被拆除后,变得十分珍贵。当他给不熟悉工厂的朋友展示照片时,都被工业设施所焕发出的巨大而厚重的美而吸引。当他与老职工分享照片时,老职工对照片中的建筑和设备如数家珍,讲起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滔滔不绝。

现如今,这些老照片都被集纳在“沈阳图景”画册里,1年两册,至今出版了7期。“制作每期画册要3000多元,都是众筹来的,做出来也都送了人。”他说,特别想出书,也跟沈阳当地的出版社联系过,但面对上万元的书号,实在是出不起。同时也担心,怕存在电脑里的照片丢失了,有些老工厂就再也见不到了,那些工业文化也随之消失了。

不过杨树也说:“虽然这几年,很多老厂房、旧车间随着城市发展变迁消失了,但是政府逐渐重视起工业文化的保护来,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生活馆、中国工业博物馆先后建起,很多老照片、老设备都得以保存,这是我值得欣慰的事儿。而且,现在我不是单枪匹马地作战,加入了沈阳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团队里有一群和志同道合的人们,致力于工业文化的保护,让我不再孤单,同时也看到工业文化保护越来越好的希望。”

猜你喜欢
机车车辆铁西区画册
最美中国话
读《我需要一个朋友》有感
帮奶奶的鸡减肥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齿轮”转动中国高铁——记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王文虎及其团队
沈阳市铁西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