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贴近学生生活,使各科知识与生活结合,探究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践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
关键词:目标;实践;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建立模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能通过直接抽象的方法学习物理经验,在这一阶段,学生能概括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中年级阶段即9~10岁是孩子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转化的转折期,此刻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既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又有内部本质特征。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漸减少,内在本质的特征成分逐渐增多。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能运用抽象逻辑和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孩子根据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能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初步接近科学概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理解概括能力、知识结构、经验储备、品质特征,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易于操作,便于理解掌握,在综合实践中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推进学生对大自然、社会及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的目标:(1)提高动手操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遵守社会行为法则,做一个有素质的小公民。(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4)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逐渐建立数学模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探究相结合
每个综合实践活动都尽可能考虑其活动的意义、价值,让每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自己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中,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回答除了一边栽并两头都栽的这种情况,还有别的栽法吗?要求学生带着卷尺和粉笔,将操场的直跑道当做小路,用粉笔标记树的位置。这样实践与探究相结合,并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紧密联系学生自我及社会生活
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如在教学《节约用水》中,让学生通过调查完成以下问题:(1)查找资料:可以饮用的水?(2)缺水的话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查找资料看看缺水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其中有哪些人为因素?(4)调查并统计本班同学每周浪费掉的水是多少?以此为基数,估算13亿人一个月浪费的水是多少?全世界浪费掉的水是多少?一年呢?(5)人为因素中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安排了以上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在调查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师生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对于学生不曾了解的要师生共同完成。如《小苏打和醋的反应》,小学生没有做过实验,不知道注意什么,怎么实验?怎么收集气体验证猜想。这是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问题和小提示,演示后让学生操作。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在学生完成试验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气体特点和二氧化碳的特点。
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式
正确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完整的评价方式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自评和他评。其中,过程性评价应该包括:应该解决的问题;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对资料的分析;验证的方法,采取的方式方法;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结果评价包括:结果是否科学有效;问题是否解决;当问题不能解决时采取怎样的缓解措施。自评:(1)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自己与团队的合作意识的评价;(2)自我认识的评价;(3)自我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评价;(4)自我反思。他评则指:老师的评价,同组队友的评价,与其他队交流结果后,其他队的评价和建议。
总之,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道重而任远,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