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文坛的勃朗特姐妹为什么至今仍令我们如痴如醉

2018-01-25 13:10萨拉·休斯
译林 2018年1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萨拉·休斯

人人都爱勃朗特姐妹,无论是对爱情一知半解的少年,还是一本正经的中年人,甚至是那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

为什么出身平凡、作品寥寥的勃朗特姐妹能让读者如此着迷?1847年《简·爱》一经出版,就令人如痴如醉。其他文学作品多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简·爱》和《呼啸山庄》却一直在舞台和荧幕上得到重生,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总是历久弥新。

作家和剧作家萨曼莎·埃利斯说:“我认为最吸引我们的是她们的创作过程:在冰冷、狭小的陋室中,她们却创作出了这样惊世卓绝的小说,刻画出了如此跌宕起伏的经历。勃朗特姐妹的迷人之处也在于她们突破了这个世界的桎梏。她们的小说更为简明整洁,规划合理,并且结局开放。我们不知道安妮、艾米莉和夏洛蒂究竟想要激发我们怎样的思考,但正因如此,读者方能于重温中有所收获。”

诚然,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都散发着某种神秘性,每次想到这三名隐士般的女子伏在案前奋笔疾书,小说中的文字仿佛就躁动起来。特德·休斯称她们为“特立独行的三姐妹”,而他的妻子西尔维娅·普拉斯却认为三姐妹是在一个鬼怪丛生的房子中完成创作的。达芙妮·杜莫里哀狂热地迷恋勃朗特三姐妹,她曾先后两次在其作品中向她们致敬:一次是以《蝴蝶梦》中棱角分明、敢爱敢恨的丽贝卡致敬《简·爱》中的主人公,以魅影重重的《牙买加客栈》致敬《呼啸山庄》。

悲惨的经历(早年失去母亲和两位姐姐,后来又失去弟弟)无疑提升了三姐妹的吸引力。想想,直到今天,《简·爱》和《呼啸山庄》仍备受追捧,这简直不可思议。若要深究它们长存于世的魔力,我们应回溯至小说本身在讲故事方面的能力:谁能忘记阁楼上的疯女人或者希斯克利夫呢?

勃朗特姐妹的成功打破了一种观念: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作家,例如欧内斯特·海明威、杰克·伦敦。艾米莉从未离家,但她却写出了《呼啸山庄》。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只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行了。勃朗特姐妹的遣词造句都棱角分明且幽默风趣,她们的小说中充满着关于社会和时代的真知灼见。《简·爱》教会我们真实并忠于自我,这一点不论是在现在还是过去都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事实上,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展现出的颠覆性令人匪夷所思。它们看似讲述了爱情中的风花雪月,但颠覆和锋利却时时游走在书中。小说并非全是关于浪漫的爱情,还有关渴求和欲望,鲜有作品能兼顾这两者。简在罗切斯特残疾后方才接受他,即使他不复以往的风流倜傥;《呼啸山庄》不仅是一部狂热的浪漫爱情小说,还是一个充满了虐待、狂躁、渴望的故事;《女房客》避开了千篇一律的结局,更多地描写了海伦获得自由、逃离酗酒丈夫的过程。罗切斯特、希斯克利夫和阿瑟·亨廷顿身上都散发着暴虐特质,但三者之间却也有清晰的区别。

令人不安的主题并未止步于此。《呼啸山庄》凭借它的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读者对其要么追捧,要么深恶,这是文学界鲜见之态。但夏洛蒂和安妮却另辟蹊径,探讨了女性作家常常避之不及的话题:如何于茫茫尘世寻得一席立足之地,如何排除万难紧随内心,如何面对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冗杂乏味的工作,被困于暴虐的婚姻牢笼中女性当如何自处。勃朗特姐妹是超越时代的作者,尤其是激进的夏洛蒂和安妮,但也正是她们作品的超越性使得她们的写作主题历久弥新,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

共鸣不仅囿于女性团体,她们在男性团体中也颇受欢迎。这也是她们的传奇之处:小说本是为女性而写,但是男性读者的数量却远超预期。

所有的读者都能从她们的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可能從夏洛蒂、艾米莉或安妮身上捕捉到自己的影子,你也可能从她们的小说中看到自己的经历。我曾在伦敦参加了一个关于《简·爱》和《呼啸山庄》的读书会,读书会结束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走过来对我说:“我永远不会放弃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现在不会,四十岁时仍不会。”

这就是最美好的热爱,这热爱会常伴身侧。endprint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夏洛蒂勃朗特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借钱不可尽力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永远不要停止相信自己
艾米莉·勃朗特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久久地等待
试论勃朗特姐妹女性视角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