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2017-03-07 22:25
关键词:斯克利夫埃德加呼啸山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吴南辉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呼啸山庄》整部小说都是以复仇作为主要的故事线条,以男主角希斯克利夫本身的复仇意识为起点,将整个故事的悲剧性进行深刻的塑造。其实希斯克利夫来说有着非常理想的爱情,可是由于造化弄人等原因,导致希斯克利夫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美好的爱情。从本质上看,希斯克利夫之所以选择复仇,除了因为得不到凯瑟琳的爱情,更是因为希斯克利夫与生俱来的仇恨意识,导致他长期憎恨世界和旧有秩序,并且从本质上看,他对社会长期都有着反抗意志,这也是其悲剧人格的主要成因。

《呼啸山庄》;艾米丽;希斯克利夫;复仇意识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所创作的小说。艾米丽在生前所创作的作品非常少,《呼啸山庄》也是其生前唯一的作品。《呼啸山庄》这一部小说在整个世界的文学界里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一部小说所揭示的是一种沉重的复仇意识,这也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生所可能出现的一种扭曲的心理。在《呼啸山庄》刚刚面世的时候,这一部小说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性的扭曲,在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当中,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随时转化成为一种复仇思想,这也是《呼啸山庄》所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希斯克利夫的命运固然是坎坷的,而希斯克利夫所存在的复仇意识,更多是其人生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种扭曲心理。因此对《呼啸山庄》当中的复仇医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并且对于这一部小说里面复仇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和思考人性当中复仇意识的产生机制,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人性扭曲进行探索,有助于积极地反思人性。

一、《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仇恨意识根源分析

在《呼啸山庄》这一部小说当中,许多的小说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心理特点也导致这一部小说有着丰富的人性反思特征。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从很早的时候就丧失了父母,变成了一个孤儿,也因此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孤儿心理与意识。这种孤儿心理实际上让希斯克利夫人为整个社会和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立,这种对立也引发了希斯克利夫在成年之后的复仇行为。希斯克利夫被他人所收养,因为这种收养的命运导致希斯克利夫对社会有着仇恨的心态。《呼啸山庄》当中希斯克利夫的内心仇恨意识,导致了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对立的心态,或者是完全不信任这个世界。希斯克利夫遇到凯瑟琳之后,认为自己的心理得到了寄托,但是当自己的爱情方面时候,他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侮辱他,所以他只能忍气吞声地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压迫。从这一点上看,希斯克利夫的爱情观实际上也是其复仇心理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压抑与仇恨,导致他试图从爱情当中找到解脱。因此,分析男主人公的这种仇恨根源,有助于对这部小说的批判意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本身就是其复仇的一部分,随着这部小说情节的推进,希斯克利夫凭借着爱情之名对于 《呼啸山庄》当中的人实施了复仇,这样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希斯克利夫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希斯克利夫从来都不依赖世界对其帮助,因为其长期以来都受到世界的侮辱或者是因为自己个人的身份而遭到贬低。所以希斯克利夫即便是对凯瑟琳有爱情,这样的一种爱情,也不过是其复仇的意识一部分。希斯克利夫所谓的复仇虽然是以凯瑟琳作为起点,但是凯瑟琳只是点燃其复仇意识和反抗世界意识的导火索,所以希斯克利夫的这一系列的复仇行为,从根源上也是和其人格的分裂有关系。

反过来看,希斯克利夫所心爱的凯瑟琳这个女子,从其人格的分析和变化上看,也是具备多重人格和人格矛盾的。凯瑟琳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贵族的淑女,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从而获得自己的社会身份,累积一定的财富等。所以凯瑟琳最终选择了埃德加,从凯瑟琳深层次的阶级观念上看,选择埃德加并不是凯瑟琳被迫的选择,而是凯瑟琳在意识深处就希望能够门当户对。不过凯瑟琳从本质上也喜欢希斯克利夫,毕竟希斯克利弗是从小就和自己长大的,在个性上看,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有着更多的相似性,不过凯瑟琳非常清楚希斯克利夫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仅仅依靠希斯克利夫也无法实现自己累积财富、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想法。所以,凯瑟琳非常理智的选择了一个更好的对象,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凯瑟琳受到阶级观念影响所做出的选择。凯瑟琳内心的矛盾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的门当户对。这样的一种选择,也表明了凯瑟琳其实并不是希斯克利夫所想象的那般完美的女子,凯瑟琳也是一个现实的人,她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安稳的社会条件和地位。

从这一点上看,希斯克利夫其实是极为聪明的人,他也在小说当中意识到凯瑟琳本身的背叛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是他并没有为凯瑟琳的背离选择其他更加客观的理由,而是将凯瑟琳的背离是作为一种现实社会对自身的压迫。凯瑟琳离开希斯克利夫,让希斯克利夫有着比较强烈的复仇欲望,但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欲望,并不是仅仅因为凯瑟琳而触发或者产生的。从本质上看,希斯克利夫只不过是以凯瑟琳的背离作为自己仇恨和复仇行为的导火索。凯瑟琳虽然也有人格上面的冲突,甚至是凯瑟琳也有这种人格上的矛盾,但是由于凯瑟琳相对于其他的人已经获得了更为稳定或者优越的社会与家庭条件,所以即便是凯瑟琳对于社会有着一定的不满,但是她并没有选择采取反抗的方式去对抗这个世界。尤其是埃德加实际上给予凯瑟琳也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凯瑟琳并没有因为缺乏感情或者是缺乏财富而萌生复仇的想法。不过反过来看,希斯克利夫则是因为没有获得精神上面的抚慰,再加上自己长期在社会底层被压迫,所以希斯克利夫凭借着爱情的缺失,将自己的复仇行为视作为重新夺回世界或者夺回自己安稳条件的一个正义行为。通过摧毁和破坏他人的安稳条件,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快感,这也是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的一个具体表现。希斯克利夫内心的扭曲与丑恶,便是通过这样的一种破坏与影响,来达到自己内心的快乐。所以希斯克利夫虽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其复仇意识充分表明了其扭曲的内心世界,其人性当中对于世界的仇恨,是其采取各种复仇行为的根源。

二、爱情因素对希斯克利夫仇恨意识的影响

不过,无论希斯克利夫的仇恨意识是否是植根于其人性,爱情因素对其仇恨意识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深刻的。从整部《呼啸山庄》当中可以看出,爱情对于希斯克利夫的仇恨实际上是起到了推动作用。希斯克利夫之所以会最终采取复仇的行为,从本质上看也是和爱情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斯克利夫对于世界与整个《呼啸山庄》都有着非常多的愤怒,对于凯瑟琳是有着比较大的怜悯之心,但是也是有着仇恨的心态。希斯克利夫从小就在社会的底层,而亨德利这样的人则是以皮鞭让希斯克利夫感受到这种皮肉之苦与精神之苦。亨德利这样的人之所以会采取虐待希斯克利夫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快乐,本质上看也是因为通过虐待希斯克利夫,能够彰显出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够从凌驾他人的模式当中感觉到快乐。这样的一种扭曲的取乐方式,让希斯克利夫从小就有着非常深刻的仇恨思想,从很小的时候,希斯克利夫就养成了憎恨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也让他更多的渴望爱。不过,希斯克利夫也因此深刻的认识到,如果继续的忍气吞声或者是不主动的追求自己的爱,那么永远就只能够成为下等人,所以希斯克利夫比谁都更加渴望爱情。

凯瑟琳的这种爱情实际上就是希斯克利夫在长期压抑的社会地位下所产生的一种渴求。但是,由于世俗阶级的各种观点,希斯克利夫最终没有办法和凯瑟琳在一起,只能够选择向门户等级观念屈服,凯瑟琳则是按照自己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选择和埃德加在一起。虽然埃德加并不一定是绝对喜欢凯瑟琳,但是埃德加对于凯瑟琳仍然是照顾有加,即便凯瑟琳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但是埃德加并没有辜负凯瑟琳许以终身的这种承诺。不过希斯克利福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希斯克利夫认为埃德加是夺走凯瑟琳的一个人物,同时希斯克利夫也没有认为是凯瑟琳主动选择了这样的婚姻,认为是整个客观社会的压迫和埃德加的强迫,才让凯瑟琳选择了这样的一种不幸福的婚姻。所以即便是凯瑟琳已经去世了,希斯克利夫仍然认为自己要拯救凯瑟琳的爱情,或者是认为要将凯瑟琳爱情所欠缺的补足回来。

因此,在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程当中,无论是亨德利还是埃德加,实际上都是在其复仇意识和爱情交织之下所实现的一种复仇行为。尤其是埃德加遭到希斯克利夫的报复,从本质上也是因为希斯克利夫对于凯瑟琳嫁给他耿耿于怀。爱情对于希斯克利夫而言,不仅仅没有成为支持他生活下去的快乐,而是变成其背负着复仇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斯克利夫没有选择正确的爱情观念,当凯瑟琳选择和埃德加在一起时,并没有顺其自然接受,也没有认为这是一种门当户对意识下促成的结果,而是把所有矛盾的源头都指向埃德加,把埃德加斯作为自己的仇人。凯瑟琳的主观意识被希斯克利夫彻底忽略,而希斯克利夫认为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悲剧,更多的是埃德加和整个世界所导致的,所以希斯克利夫才会选择针对埃德加实施复仇行为。

所以爱情与仇恨意识的互相转化,也是希斯克利夫复仇意识当中非常独特的一种特点。希斯克利夫从长期的底层压迫当中逐渐产生的憎恨意识与仇恨意识,导致他对于凯瑟琳转嫁他人的现实无法接受,并且把凯瑟琳转嫁他人看作是世界对他的再一次压迫。所以希斯克利福才会采取各种复仇的行径,在长期遭受到侮辱和压迫的岁月当中,凯瑟琳曾经给予他希望与支持,但是凯瑟琳现实的选择了和埃德加在一起,又再一次深刻的伤害了希斯克利福脆弱的心灵,这也是希斯克利夫最终所有的人格与人性底线彻底崩溃的重要原因。但是希斯克利夫并没有责怪凯瑟琳,反而是认为凯瑟琳是受到了社会各种压迫才选择了转嫁他人。这样的一种错误的思想,也导致希斯克利夫在仇恨意识的压迫下人性不断扭曲,最终导致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希斯克利夫能够正确的看待凯瑟琳的婚姻选择,或者希斯克利夫并不会选择在整个山庄当中进行复仇这样的一种错误的行径。但是由于长期在山庄当中遭受到压迫,希斯克利夫已经丧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已经无法正确的看待凯瑟琳嫁给他人的这样的一种现实,所以爱情到了西斯克利夫扭曲的人格当中,不仅仅无法让他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反而是让他扭曲的人格更加扭曲,才会催生出希斯克利夫极为阴暗的意识与憎恨世界的思想。

三、《呼啸山庄》中复仇意识的实质:希斯克利夫对于社会的反抗意识

从《呼啸山庄》的叙述当中可以看出,虽然爱情是触发了希斯克利夫复仇行为的一个重要思想节点,但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意识从实质上看,是因为希斯克利夫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不愿意和旧的社会进行妥协。希斯克利夫在作为低下的家族奴仆的时候,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和社会进行反抗的思想。凯瑟琳选择和埃德加在一起,实际上是表现了凯瑟琳对于旧的社会观念、特别是门当户对意识的妥协。但是希斯克利福德从来没有和社会妥协,不仅仅在丧失爱情之前,而且在丧失爱情之后,这样的一种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才最终催生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其实,克里夫凭借着自己对于当前社会的不满足以及企图碾压原来的社会价值观,所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累积了庞大的财富,以一个富有者的身份去为自己的爱情进行复仇。希斯克利夫憎恨富有者,但是他清楚的认识到如果自己没有成为富有的人,则无法去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反抗。从这一点上看,希斯克利夫在复仇上是不择手段的,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的复仇,不惜让自己成为自己曾经所憎恨的那一类人,可是他所实施的各种行为,为的仅是自己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因为无论西斯克利夫如何对整个山庄当中的人进行复仇,他也无法为你凯瑟琳的感情进行挽回,因为凯瑟琳早已去世,即便是如何复仇,凯瑟琳也无法感知,更不可能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所以,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虽然是受到凯瑟琳转嫁他人的影响,但是希斯克利夫之所以会选择复仇,还是由于他本身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

希斯克利夫在整部小说的内心独白里面,虽然没有对凯瑟琳转嫁他人而责备凯瑟琳,但是他对于凯瑟琳仍然是有一定的怨恨或者是愤怒的。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的各种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凯瑟琳重新青睐自己,而且他更是希望能够证明自己在社会当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到上流的贵族阶层。所以希斯克利夫的各种努力,或者是他早期在《呼啸山庄》当中忍受的各种侮辱,他主要的思想还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成为凯瑟琳的配偶,从而让自己的社会身份得到转变。所以希斯克利夫对于凯瑟琳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喜欢凯瑟琳的为人,另外一方面也渴望通过和凯瑟琳的结合,转变自己低下的奴仆身份。所以从这一方面上看,他希望通过这种结合来转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本身就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与社会进行反抗。但是接下来的发展让他发现,凯瑟琳是一个现实的女子,而她也无法通过和凯瑟琳的结合转变自己低下的社会身份,所以现实对他曾经的理想进行碾压,才导致了他所有人格良知的彻底摧毁。

希斯克利夫从本质上看,对于社会的反抗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他对于凯瑟琳的钟爱,乃至于凯瑟琳去世之后希斯克利夫所采取的各种复仇行为,都或明或暗地包含了西斯科利服务队事件所展开的一系列反抗。本来作为一个下人,他就不应该喜欢上流贵族的女子,但是他却以一种反抗的意识追求凯瑟琳。而即便是追求不成功之后,希斯克利夫也没有抛弃自己的仇恨意识,他仍然是以反抗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当中。也正是他这种对社会与旧有的等级秩序的不妥协,才让希斯克利夫最终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富有的人。所以《呼啸山庄》当中所凸显的不仅仅是希斯克利夫对于爱情的执着,而且还是通过希斯克利夫的这种仇恨意识以及仇恨意识背后的反抗意志,以此更大程度上的展现出西斯克利夫对于自我的一种追求与解放。所以希斯克利夫的仇恨意识本质里面的反抗意志,是整一部小说贯穿于希斯克利夫人格的一种本质。如果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天生就容易妥协的人,他就不会选择在爱情丧失之后,展开一系列的复仇行动,所以希斯克利夫的这种对于社会的反抗,也让希斯克利夫逐渐的走向复仇之路,这也是他复仇意识的本质表现。

四、结语

《呼啸山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着深层人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虽然是通过和社会的反抗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但是希斯克利夫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他一直都受到自己人格的矛盾和与世界的仇恨心态所禁锢,所以希斯克利夫即便是展开了复仇,并且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行为,他也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快乐,反而他在复仇之后也感觉到人生的空虚与寂寞。这种空虚不仅仅是因为凯瑟琳早已去世,已经无法重新回到希斯克利夫的身边,更是因为希斯克利夫完全被复仇的意识所蒙蔽,彻底的活在复仇之中,所以才会导致希斯克利夫人格上长期出现压抑的状况。所以对于《呼啸山庄》当中的希斯克利夫人格矛盾,特别是对于希斯克利夫复仇意识以及其背后的反抗意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社会制度出现不公平的状况,特别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与矛盾更加深刻的条件下,容易催生人格的扭曲,这种扭曲也会导致悲剧人格的产生,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1]王东.《呼啸山庄》仁爱主题新论[J].韶关学院学报,2016,(11):34-39.

[2]雷彩珠,刘贤江.小说《呼啸山庄》中的悲剧色彩探析[J].芒种,2013,(12):113-114.

[3]张伯玮.影片《呼啸山庄》主题的表现手法[J].电影文学,2015,(18):121-123.

吴南辉(1976- ),男,福建漳州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埃德加呼啸山庄
拉康“他者”理论视域下的希斯克利夫之复仇之路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