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娟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具有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及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项目式教学法的本质、实施过程与新课程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理念不谋而合,对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项目式教学;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式教学概述
学术界关于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项目式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融合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项目载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和习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项目式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内容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提出学习目的或解决的问题。为了求解问题,学习者转换角色参与学习,自行制订活动计划,包括材料问题、工作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积累实践经验,为适应未来工作做准备。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探究学习的环境,包括物质实体环境或者信息技术形成的虚拟环境。在情境中,学生要与他人分享学习经历,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沟通技能,提高合作和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概念理解,并获取丰富的学习成果。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准备
“设计的一般过程”在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技术设计无处不在。笔者主要依托教材案例与课后练习题选择了材料易取、工具操作简便、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项目载体——“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
在正确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笔者借鉴凤凰教育网通用技术论坛里孟志远老师设计的学生实践项目“牛奶箱变身便携式板凳”教学经验设计了教学案。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项目设计要求、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分别从思维方法、态度角度与技术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角度制定了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标准。
2.活动过程
“紙箱变身便携式小凳”该项目实践活动需要三个课时,共六个环节,包括案例引入、确定项目主题、设计与交流、作品制作与呈现、最终作品的测试与评价、项目完善与总结。其中,设计与交流阶段必须建立在明确项目目标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首先每人在课内设计一套方案(确定材料、结构、功能、连接方式等),并画出草图,明确尺寸,然后同组的学生展示各自的方案草图进行交流,以便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工具。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制订设计方案的一般环节:收集信息、设计分析(项目拆解)、方案构思(发展想法)、方案呈现(绘制方案草图)、方案筛选。学会合理制订项目计划表。另外,项目完善与总结阶段,选择优秀作品小组代表分享设计、制作经验。各小组可以结合其他小组的测试情况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反思、改进,加深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理解,并将这些领悟通过书面报告概括和提炼。
3.活动评价
评价是检验活动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从思维方法和态度角度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如项目构思合理、草图明晰、可行性高且有创意等;总结性评价主要从最后生成的作品质量角度评价最终的学习结果,如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美观、创新等原则。
当然,本案例由于受课时、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师初始主导了项目主题的确定,学生并不能充分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易让学生陷入技术设计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误区。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用的思考
第一,选择高效项目载体是关键。从学习效果角度出发,项目载体的选择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水平,趣味性与知识习得并重,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既要考虑理论设计与方案物化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教学课时、学生精力、学生基础的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可用资源等因素。
第二,教师个人要重视专业化成长。目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开展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学,教师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学习、储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结合个人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服务于教与学,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围绕一条知识主线,重视项目实践过程,符合通用技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素养,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佳怡.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J].今日教育,2016(4):47-49.
[2]丛 敏,段 青,章盛智.基于项目实践活动的新型通用技术课堂——以福州八中别墅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25):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