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儿童写作的乐园

2018-01-25 07:26张雪平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张雪平

摘 要: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语文教师往往重方法而轻能力,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并且过于强调共性,完全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课堂教学更是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同一内容与要求指导学生作文的构成,造成大部分学生整个写作过程中“假、大、空”,完全没有学生真实情感的体现,甚至部分学生害怕习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让其不再畏惧写作,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能够表达;易于表达;自觉表达;自由表达;快乐表达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写作亦是,选择适宜儿童心理特点的素材,发现、引导适合他们视角的观察点,立足他们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料可写。而现实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往往重方法而轻能力,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并且过于强调共性,完全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课堂教学更是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同一内容与要求指导学生作文的构成,造成大部分学生整个写作过程中“假、大、空”,完全没有学生真实情感的体现,甚至部分学生害怕寫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让其不再畏惧写作呢?

一、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表达运用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的语言世界将是一片荒芜,更不要说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所选读材料经过熟读精思并能融会贯通,将其内化、吸收为自己所有,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作文写作中。要积极发动学生带图书,在班里互相传阅,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随时将自己的心得或者好词好句写下来。努力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少儿名著,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开展读书交流会、故事会等,评选出“最佳读书奖”“故事大王”。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了表达的欲望,笔头就会开出绚烂的花朵,好词变多了,句子变美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当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以及素材中的优美语段,同时还要善于注重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与体验。

(一)调动学生感官,观察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逐步引导其将生活或者学习中观察到的内容真实地记录下来,并对此加以分析,引导其积累习作素材。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观察学校附近的花坛、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大好河山等,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并在具体的观察与记录中诱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关注校园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面对校园生活中涌现出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队活动、晨检活动以及读书角等多种活动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其在知识的海洋中逐步丰富自己的写作文化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以此为其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关爱家庭

家庭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说,整个家庭的氛围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以及学习成绩,学生的性格也会真实地展现出来。而学生同家庭成员之间的愉快相处,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从父母辛勤工作中所体会到的生活艰辛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引导其用心感受与体会,相信这些必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从减少束缚入手,使学生易于表达

为了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应当在作文命题上多下功夫,命题形式尽量开放式、多样化,让其自主选择,并从中挖掘出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一部分知识进行写作,为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作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让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来。

如我以《梦》为主题,让学生大胆思考,多角度选材。因为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梦。批阅时,我发现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而且比老师的思路还要宽。从选材上看,即使是写同一种梦想的,内容也不相同。同是《一个美丽的梦》,内容分别为:有的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希望父母或别人的愿望能得以实现,有的写希望世界永远和平……选材的丰富、描写的细腻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令人惊喜、震撼、惊恐、惋惜、可笑的情景。

三、从实践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自觉表达

“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的确,作文写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类活动教学,鼓励其走出课堂,让其参加各类校园、校外活动,主动去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其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一)开展与学科相关的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多参加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其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增加见识,锻炼能力,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例如,教师可以在班队活动中展开手拉手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艺术节活动,包括朗诵、舞蹈、演奏、写作与演讲等。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倾注其全部感情,无论是焦急、喜悦,还是紧张,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能让其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其提升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参观浏览、专题研究以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及时了解社会的热点,更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还能有效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唤起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丰富素材。endprint

四、從个性体验入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写自己所感兴趣或者擅长的东西,希望将自己心中所想抒发出来。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特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与愉悦的写作氛围,让其将自己心中所想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也正是因为学生情感体验的不同才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

(一)鼓励学生真实自由地写出心灵的感受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富有创新的语言表达,尽量写出符合其个性的文章。

如在执教《藏羚羊》一文时,学生能从藏羚羊眼神中读出它的绝望和憎恨,也能读出其心中的抗议和无奈。当教学到这儿,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奋笔疾书,书写出一篇关于呼吁人类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的倡议书。当然也会有学生写藏羚羊的自述,唤起人们的同情;有学生给盗猎者写信,谴责他们的恶行……他们通过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慷慨激昂抒发得淋漓尽致,并深深地感到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生活笔记、随感、随笔并养成习惯,题材不限,体裁不限,长短不论,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个性。因此,作文语言是学生个性特征的体现,必须符合其个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多精彩的修辞手法或者华丽上档次的辞藻,但只要他们将自己心中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用自己所知道的词语、语句进行遣词造句,一样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这种情感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他们的真实想法激发出来,让其敢于抒发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并在逐步的写作中,培养自己所独有的写作风格,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五、从创造机遇入手,激励学生乐于表达

有什么比见到自己的习作能与人分享更快乐的事呢?在班级中开辟美文欣赏园地,创立班级优秀习作编辑部,每周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发表”几篇学生自己写的优秀习作,供大家欣赏。每月将这些在班级中发表的习作编辑成册,美其名曰《小树丫》。还及时把学生的优秀习作送往学校的《小树丫报》或校外其他报刊上发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品尝到习作的乐趣,其学习积极性更高。同时在编稿、送稿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强了,表达的欲望更强了,习作成为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小学作文而言,无非是把自己心中的积蓄表达出来,应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倾吐,写自己的个性语言,用儿童的语言进行表达,做到“我口表我心,我笔抒我情”,努力使内心的情感和外在的表达相一致,这将是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探儿童写作教学创作个性的开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6).

[2]何捷.一切来得太突然:论儿童写作意识的培养与保护[J].语文知识,2016(6):82-83.

[3]王树华.培养感受力:儿童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J].语文教学通讯,2015(z3):27-29.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