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成,周晶晶·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志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对铝合金发动机罩外板充液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零件包边线位置,依据最优坯料流动方式给出了型面补偿方案。同时,在Dynaform中建立了发盖外板充液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关键工艺参数的加载路径及压边力对零件失稳控制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充液成形工艺对汽车外板类覆盖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铝的密度约为钢的1/3)、质量轻、加工成形性好及可重复回收利用等特点。研究表明,与传统钢铁相比,在达到同样力学性能指标的情况下,使用铝合金质量比钢少60%;在承受同样冲击的条件下,铝板比钢板多吸收50%的冲击能量。铝的断后伸长率δ低于钢,因此铝的成形性能要差;铝的拉伸性能r值远低于钢,导致铝合金件易开裂。
充液成形是通过模具闭合,向模具型腔内注入液体,并施加液体压力得到所需零件形状的成形技术。通过对充液成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消除板材成形过程中的破裂、起皱、未充分拉深等成形缺陷,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通过专用充液设备、充液压力源和模具实现铝板件的成形。
国内对于铝合金覆盖件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文以江淮汽车公司某新款车型的发动机罩外板(以下简称“发盖外板”)为研究对象。该零件为大型蒙皮类零件,材料为6016铝合金,厚度为1mm,尺寸约为1490mm×900mm×100mm,其形状如图1所示。且在零件周边有包边,在成形过程中要考虑包边余量,确定包边线。该汽车覆盖件在成形过程中要注意零件表面质量与回弹,减小回弹的方式主要是控制零件型面的变形量,通常减薄在4.5%~5%的情况下,零件的回弹较小,因此采用充液成形进行成形工艺分析。
图1 零件数模
通过多次型面的补充与计算,最终确定型面。由于本项目最终采用的是激光切割,对包边线的要求不高,且不同单位包边方式的不同对包边型面的要求不同,所以在确定包边工艺合作单位之后,该型面可能要进行改动。图2中的黄色区域即为确定的包边型面。
图2 包边型面
因为采用被动式充液成形,所以工艺型面的补充主要是凸模与凹模的工艺型面。在考虑包边的情况下,凸模补充型面如图3所示,该型面主要成形难点为红色区域内的过渡圆角要合理,防止局部减薄过大。图3中红色区域为危险区,容易产生破裂,因此考虑减小该处的流料阻力,在凹模圆角局部采用扩大凹模圆角的方法减小减薄,如图4中红色区所示。
该零件在成形过程中底部变形较小,容易产生较大回弹,为了减小起皱趋势,在成形的过程中考虑加入拉延筋以增加流料阻力,拉延筋的布置如图5所示(红色面)。在成形过程中零件周圈所需要的进料阻力不同,因此拉延筋分成了几段,每段的拉延筋高度略有不同。
图3 凸模型面
图4 凹模型面
图5 拉延筋的布置
板材充液成形的几何模型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压边圈及板料。模拟分析中假设模具为没有任何变形的刚体,板料为Belyschko–Tsay模型的壳体单元,厚度为1mm,该假设的模拟仿真符合板材充液成形的实际情况。模拟分析采用已被金属成形工业广泛应用的Dynaform软件,其求解器是非线性动态显示算法的LSDYNA。其中凸、凹模及压边圈定为刚性体,采用刚性4节点网格单元进行离散化处理,板材采用4节点BT壳单元。坯料与凹模、压边圈和凸模的摩擦因数分别设置为0.005、0.10和0.15。本文采用定压边力方式控制料的流动,经优化后的坯料尺寸大小为1400mm×1950mm。
在充液成形过程中拉延筋不仅起到拉延板料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密封作用。采用全拉延筋的方式,由于板料每处的形状不同,进料速度不同,每处需要的拉延阻力不同,因此在不同位置通过不同的拉延筋形状与高度来调整拉延筋的分布,如图6所示。由于该零件为对称件,本文以1/2模型的板料对应的拉延筋进行编号研究。
图6 等效拉延筋的分布
本文采用半圆形拉延筋,拉延筋的参数包括凸筋圆角、凸筋高度及凹槽圆角等。根据该零件的特点,主要是凸筋圆角高度H1影响板料流动的阻力,文中通过调整拉延筋参数中半圆高度H1获得最佳的进料阻力。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拉延筋高度对减薄率的影响,获得拉延筋的优化高度分布见表1,设定该拉延筋参数获得最大减薄率为4%~13%,保证零件不产生破裂、起皱失稳现象并使板料充分拉深。
表1 拉延筋的高度H1
采用被动式充液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7、8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汽车发盖外板顶部减薄大于4.8%,变形较为充分,可减小成形之后的回弹,最大减薄为15.464%。从图8可以看出零件底部全部为绿色,变形较为充分,且成形过程中液体代替凹模,零件外表面成形质量较好。
图7 零件减薄
图8 成形极限图
通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获取凸模行程与液室压力的匹配关系,在凸模下行过程中主要以拉深为主,为了保证良好的贴模度和零件的高精度,分两阶段整形,最大液室压力为14MPa,从图9可以看出零件部分处于安全区域,零件的补充型面部分有起皱趋势,但不影响零件的成形过程及合格件的获取。
图9 发盖外板充液成形成形极限
试验过程中调整工艺参数,失稳情况分为两种:⑴当压边力较大时,零件将发生开裂,在压边力为300t时两侧顶角处开裂,如图10所示。⑵当液室压力过小时,零件顶角处易起皱,如图11所示。优化工艺参数后,进行充液成形工艺试验,所得合格充液成形件,证明了充液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如图12所示。
充液成形发盖外板出件合格后,辅助激光切割工艺,实现发盖外板翻边前的料边切割,再辅助刚性翻边模具实现发盖外板包边工艺面的成形,最终实现了发盖外板的成形,如图13所示。
图10 发盖外板破裂
图11 发盖外板起皱
图12 汽车发盖外板合格充液件
图13 汽车发盖外板合格件
通过工艺分析,得到以下4点结论。
⑴汽车发盖外板充液拉深过程中,主要失效形式有凸模大圆角处的破裂与起皱,合理的压边间隙和压力加载路径,可以有效控制起皱和破裂的发生。
⑵合理的压边间隙在1.05~1.1mm之间,凸模行程在0~180mm之间,压力不宜太大,在凸模到达成形位置后,施加最大液室压力(值为14MPa),可有效控制起皱、破裂及表面质量。
⑶通过充液成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铝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消除板材成形过程中的破裂、起皱、未充分拉深等成形缺陷,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⑷充液成形工艺辅助修边冲孔和翻边刚性成形模具,可以实现冲压件的最终成形,达到产品量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