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蓉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信仰是人们潜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而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追求社会理想、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一旦信仰主体将感情和心灵震颤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和追求时,这种情感和依赖上升到理想信念层面,则以此为目标应用于实践。如果一个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他就会根据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蓝图不顾一切的追求,这必然会对社会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越宽广,涉及的人群就越多,久而久之,这种信仰将会以群体的方式广泛传播,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扩展,从而达到引领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人们信仰,是因为马克思本身就具备了合情性和合理性。合情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利益的立场上,是无产阶级追求自身及全人类解放的诉求。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把握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和批判,不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同时,指出了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道路,最终向共产主义奋斗。这与人性的追求不谋而合。
微时代下,当代大学生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微媒介抓住大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心态、自我表达的需要,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和支持,由此,各种不良意识形态让大学生从思想、情感上认同并接受,这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消弱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动摇了理想信念甚至丧失理想信念。此背景下,大学生要重树理想信仰,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坐实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大学生的“三观”是指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正确的方向。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的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人生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人们更好的认识人生、践行人生、完善人生具有积极意义。价值观是主客体之间一种普遍关系,体现在贡献和满足。当代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此,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成为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实现的全程参与者。鉴于此,大学生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解决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矛盾,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必须要求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矛盾又有主次之分,中国梦的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必须把二者相结合。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苏联解体的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苏联解体。这样一个大国没有费一炮一弹就解体,这种现象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反思,尤其是社会主义的中国。马克思曾说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规律,弄清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等。当代大学生应积极肯定我国取得的成果,并正确看待和评价这些问题。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避免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能代表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想信念体系,具有特定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人类对价值的需要是一个从低层到高层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和自身不断的发展是人精神追求需要,这一系列地理论价值在于它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不断促进大学生在发展中身心和谐,努力追求自由全面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