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原理差异的思考

2018-01-25 23:02杨其霖徐广浩马梅青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论治中医学

杨其霖 徐广浩 马梅青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一、中医的治疗原理

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思维模式,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整体是通过演化、化生而来的,整体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整体当中的任何部分都是整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1]。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相关临床资料,以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证,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被认为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和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2]。辨证是认识疾病,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对辩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三)诊疗个体化

近代医家蒲辅周说:“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如一锁一钥,千锁千钥,务期药证相符,丝丝入扣。”又如《医学源流论》记载:“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四)哲学美感

中医具有真善统一的道德美。儒家讲:医乃仁术。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仙,比喻才华脱俗出众。慧有夙因,指天资聪颖。此段意为: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

二、西医的治疗原理

(一)西医的定义与检查方法

汉语本无“西医”、“中医”之名,自从西方医术、医药传入中国以后,情况才发生了改变[3]。西医学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之后,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即中医相对立。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触、叩、听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工具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诊断患者的疾病。

(二)西医的起源与思维方法

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起源于古希腊。“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而且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到十七世纪时,“四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科学的进步使近代西方人认识到机械论,机械论的观点推动了西医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任何疾病都是由于机体内受到某种伤害而引起的,药物和外科手术可以治愈疾病。

三、总结与对比

中医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以辩证思维为特征;西医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以还原论分析思维为特点。诊断方法上,中医是以望、闻、问、切“四诊”作为基本功,透过现象来推断本质;西医诊断则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注重定量和人体变化的绝对值[4]。西医学借助电子仪器,人体生理病理实验不断将人体的各部分进行细化。但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个误区——不断试探着人类自身的理化底线,不断的提纯激素含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西医及近年来西医的发展。

有部分学者指出,如果西医也做成人体的大整体观,那么西医就超越了中医。但是笔者认为,二者并没有谁超越谁这一说。思维方法不一样,用药不一样,便没有可比性。我们唯一的可比性就是临床效果。我们应该放弃一些没有必要的争论,发挥各自的长处,更好的为病人解除痛苦。努力做到“仁心”、“仁爱”、“仁术”,这才是我们应该谨记的。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论治中医学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