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多次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就是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培养活的人才。”而种植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最常规的生活实践活动,它能让幼儿通过与植物的真实接触感受它们的细微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这一教育理论及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机结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春天又是收获蚕豆的季节,从去年秋天种下蚕豆苗到现在收获了一堆蚕豆,我与孩子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与蚕豆一起成长的经历吧!
种植活动是孩子们喜欢参与的一项生活实践活动,那么在种植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幼儿自身的力量,同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幼儿尝试一些具体的种植行动。
【案例一】选蚕豆种子啦
秋天到了,我出示了一大堆不同的豆豆,请小朋友们找出其中的蚕豆种子。嘿!大家果然都找到了绿绿的、扁扁的、大大的蚕豆。接着,我请大家分组选出自己觉得好的蚕豆种子,有的选了颜色比较绿一点的,有的选了比较大颗的,还有的随便抓了一把。大家把选好的蚕豆种子放进装有棉花的塑料盒子里,等它们发芽。一天,两天,三天……小朋友们都关注着自己的蚕豆种子有没有发芽了。一个多星期过后,大家发现有的蚕豆发芽了,有的却烂掉了。我有意识地引导大家观察发芽的蚕豆长什么样子,经过探讨,孩子们知道了颜色绿绿的、长的饱满的蚕豆是好的蚕豆种子,会发芽,而颜色黑的、瘪的蚕豆是不会发芽的。
【案例二】给蚕豆挖坑
蚕豆发芽啦,我带着小朋友一起拿上种植工具,去种蚕豆啦!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合作挖起了坑,并将蚕豆放进了坑里,埋上土浇了点水。从那以后,每次户外活动或饭后散步,小朋友们总是要聚在种植园地上观察一下,蚕豆长出来了没有。有一段时间一直下雨,好久没有去观察蚕豆了,今天终于天晴了,孩子们来到种植园地,惊喜地发现蚕豆苗长出来了,可是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有的坑里长出了二三棵苗苗,有的一棵也没有长出来呢?我请小朋友们自己回去寻找答案。第二天开展了讨论,许多小朋友都讲述着自己找到的答案:“我奶奶说,蚕豆喜欢阳光,阳光多照到它,蚕豆就长得快,没有阳光的地方,蚕豆就长得慢。”“我们要帮蚕豆施肥,这样营养充足了,吸收营养多的蚕豆就长得高了。”“我和妈妈一起看到一本书,书上说给蚕豆种子挖坑不能太深,太深的话,蚕豆种子发芽就会很慢。”“对的,我和爸爸在网上查到的,如果坑挖的太浅,蚕豆种子没有被泥土盖住,那么它会被太阳晒死的,也发不了芽了。”……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地谈论着,分享着他们知道的关于许多种植蚕豆的秘密。
【分析与思考】
大自然大社会果然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经历了选种子、种蚕豆的活动后,获得了知识的成长及经验的提升。
1. 实验、观察获取直观经验。
作为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合孩子的、直观的教育方式。以上案例中教师组织孩子进行了选合适的种子做发芽实验,再到观察蚕豆发芽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中获取了有关蚕豆种植的知识。老师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作出了教育价值的判断,从而把教育目标寓于幼儿的兴趣之中,物化在环境之中,生成了有价值意义的教育活动。以蚕豆为载体,既满足孩子的种植需要,又让幼儿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感知蚕豆的培育过程、生长变化、生长条件等,自然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体验,让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比较、发现、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和经验得到了生成和深化,对种植活动的感情也在不断加深,收到了预期效果。
2. 交流、分享归纳总结基本常识。
任何活动中都蕴藏着许多提升幼儿基本知识的机会,老师要有敏锐的教育意识,并善于激发幼儿内在自发的学习动力,让幼儿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归纳总结相关的知识。同时,为了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老师必须不断提出挑战性任务和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案例二中,在幼儿观察发现蚕豆苗生长不同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答案。正是在老师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的引领下,孩子们一步步地与环境互动,在幼儿自发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中,种植蚕豆的活动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蚕豆渐渐地长大,孩子们的种植热情也逐渐高涨,对蚕豆的养护和观察也日益频繁。在照料蚕豆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相互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随着蚕豆的成长,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
【案例一】给蚕豆照相
孩子们觉得种植蚕豆就像体验农民伯伯的工作,每天为它们浇水,还在阿姨的带领下为蚕豆除草。他们每天主动地观察蚕豆的成长。突然有一天赵思淇小朋友向我提议:“老师,蚕豆是不是以后会开花啊,还会结出小蚕豆,你帮蚕豆照张相吧!”听了她的建议,我提议孩子们制作观察记录,把蚕豆生长的过程画下来,孩子们欣然接受了。于是我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好了观察记录本,进行观察记录,画下蚕豆发生的变化,过一段时间我还建议大家把记录的内容进行分享交流。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记录本上画上了不同的蚕豆画像:长高的蚕豆苗、开出的蚕豆花、结出的小豆荚……
【案例二】拯救蚕豆苗
寒假后一开学,孩子们就发现生长在种植园地的蚕豆宝宝们有了新模样:“快看,蚕豆宝宝的叶子变得好多好多呀!”“它们比上个学期大多了,连个子也长高了呢!”……孩子们围拢在一起,轻轻地托起叶子,细细地去发现蚕豆的新变化。“咦,叶子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小洞洞呢?是不是被虫子咬了?赶快喷杀虫药吧!”“现在它们长得好高呀,会不会倒下来呢?要不要拿根小棒系在它们身上呢?”……于是拯救蚕豆苗的行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在阿姨的带领下,孩子们分小组,有的拿竹竿绑好倒掉的蚕豆苗,有的仔细地用水冲洗叶子上的小黑点……一个个认真专注,就像在照顾自己养的小宠物一般。
【分析与思考】
随着观察的深入,孩子们有了更多细致的发现,他们用“好奇”来提问,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用“生活的经验”和“自主实践”来解疑,从而建立更为丰富的认知经验,这是“发现中的思考” “思考中的学习”“学习中的新发现”!相信在这样主动的学习方式下,孩子们的收获更为意义非凡!
1.适时引导,提升活动内涵。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很喜欢做事,也很爱观察新鲜事物,但没有坚持性,即使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事物,关注的热情也不持久。要培养孩子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并从中获得我们所期望的预期教育目标,需要老师倾注大量的精力去关注,牵引孩子重新点燃兴趣之火,并努力将教育目标物化在环境与材料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获得发展。在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运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和合作进行养护蚕豆等多种方法,让种植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和更具教育意义。当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时,他们会逐渐获得多方面的成长与收获。
2.创设环境,促进思考。
种植活动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实践性,在这个开放性的实践环境中,对幼儿各项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创设有利于幼儿提升各项能力的机会,利用适合幼儿的方式进一步开展活动,使幼儿自发地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自我解决。例如案例二中幼儿自己发现了蚕豆出现的一些问题,他们会进行协商和解决,促进了他们社会性情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教材是死的,但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活的。”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给活动灌入新鲜的源泉,让幼儿在自我实践中,学着思考、解决问题,并收获发现的喜悦与挑战乐趣。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小朋友终于能收获蚕豆了,并且将它从野外的田地搬上美味的餐桌。一起来看看能干小厨师们的表现吧!
【案例一】一起剥豆豆
蚕豆成熟啦!孩子们开心地来到了种植园地,三五成群地摘着蚕豆,然后将自己摘的豆子一起送到了美食坊。大家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豆子,一张张笑脸乐开了花。我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刚摘下的蚕豆叫什么吗?”有小朋友马上说道:“这是豆荚,要把它外面的壳剥掉了才能看到豆豆。”剥豆豆活动开始啦,大家专注认真地剥着豆豆,一颗、两颗、三颗……一会儿就剥了一大筐豆豆。突然,调皮的陈鑫越小朋友大声地说道:“原来豆豆里面还穿了一件薄衣服,老师你看我剥掉了,它就变成两瓣了。”在他的建议下,我们还剥出了一堆豆瓣。最后小朋友们还向我提议把剥下的豆壳扫在一起,可以做成肥料。看来,经过了长时间的种植蚕豆活动,小朋友们已经对蚕豆知识了解更多。
【案例二】美食大分享
蚕豆可以做成许多美食,在美食坊里小朋友们正热烈地讨论着:“蚕豆可以和葱一起炒,我妈妈经常这样做给我吃。”“蚕豆还可以放在水里煮一煮。”“分成两瓣的蚕豆可以和鸡蛋一起烧汤,我记得幼儿园食堂里的叔叔就烧过。”……美食分享活动开始了,我和陆老师分别带领男宝宝队和女宝宝队烹饪葱爆蚕豆和豆瓣蛋花汤两种不同的美食。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的整理着自己在种植园地上剪下的葱,有的洗着剥好的蚕豆,有的打着鸡蛋……大家有序地忙碌着,不亦乐乎。接着,孩子们请我把油倒进锅里,又请我把豆倒进油中,孩子们说:“这个太危险,只能大人做。”一会儿工夫,两道美食出锅啦!孩子们品尝着自己种出的蚕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纷纷说着:“真好吃,太好吃了,太幸福了!”最后,大家还将煮好的蚕豆分享给隔壁班的小朋友吃,因为小朋友们都觉得好东西要一起分享。
【分析与思考】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提到:“这正是我梦想的:一块土地。哦!这是我的钟情之地,一块不需要太大……我可以亲密无间地与蜂儿们交谈,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记录下每时每刻观察而得的成果……”而我们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着这样的美妙过程,从收获到烹饪,我们收获着、烹饪着、快乐着、成长着……
1.拓展种植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种植后的收获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那么作为老师要根据收获的果实特点,继续拓展其中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在蚕豆成熟后,教师虽然仍以收获和烹饪为主要活动方式,但在具体的活动中以“分享”为主要的方式展开:分享剥豆豆的乐趣,分享蚕豆美食的做法,分享美味的蚕豆……在一系列的分享活动中,孩子愉悦的情绪促进了其内在的能力得到自然的释放,因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氛围中,体验到了种植活动真正的内涵。
2.扩展种植活动的活动空间。
种植活动本来就是以孩子为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例如,剥蚕豆是收获蚕豆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在上面的案例中,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述剥的方法,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探索,他们自然地发现了蚕豆有厚、薄两种不一样的壳。在烹饪活动中,也是让孩子讨论制作哪些蚕豆美食,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这种改变成人单向灌输式的方式,而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开放式教育方法在实践活动的合理使用,更能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自主发展。
体验了“从田地到餐桌”的美妙过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实践活动”的奇妙作用,它将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在乎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求知的心态。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好奇和兴趣,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