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歌翼
(香港教育大学)
器乐演奏作为一项音乐技能,在内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与香港《艺术教育重点学习领域—音乐课程指导(小学至初中)》中均有列项。然而,因为不同的限制因素,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器乐演奏(尤其民乐演奏)仍只停留在课程标准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音乐素养与技能,中国民族传统器乐十分有必要被带入小学音乐课堂。本文基于内地与香港三所小学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对三位音乐教师的采访来分析其教学层面的限制因素异同,并探讨了可能的改进措施。
市重点公立小学,在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十分优秀,除日常音乐课程教学外也设有校艺术团。九十年代初开始器乐演奏教学,是该市第一所设立管弦乐团和民乐团也是将两个乐团维持时间最久的小学(近二十年)。
1.政府与政策支持
虽然Y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情况相比其他学校已经相当出色,民乐教学依然没有被包含进常规音乐课教学中。经济因素在该校不作主要考虑,外环境更被看重。如何为学生提供演出、比赛与训练的平台,保障教学和练习活动的持续性,学校在这些方面十分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帮助。
2.教师培训系统与课时安排
多年来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以声乐或钢琴为主专业,无法教授民乐演奏。近几年,一些以二胡、古筝或琵琶等乐器为专业的学生加入小学师资队伍,但这类教师仍是少数。同时,目前小学音乐课时安排不足以全面覆盖唱歌、音乐欣赏及器乐教学。另外,因器乐教学需要大量演奏技巧练习,若将其加入常规课,器乐教学势必会占据大量课时,从而将多目的的音乐学习变成单一目的,而这并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初衷。
3.班级人数
作为公立小学,Y小学班级人数通常在40到50人。对教师来说,进行如此规模的器乐教学几乎是不可操作的。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更专注,一些个别指导也是必要的。但在正常班级内,一对五十的模式无疑不能实现民族器乐教学。
4.课程题材
目前适合小学生演奏的中国传统乐曲较少。尤其与西洋乐相比,民乐少有适合孩子学习的短小、有音乐吸引力的作品。
县属公立小学,音乐教师三名。每年每位学生受政府教育资助约500元。学校设有管弦乐团及腰鼓队,腰鼓队为该校重点培养的特色社团,代表学校参与县市的大型活动。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该校来说是主要阻力之一。每年每个学生500元的政府资助分到音乐课上的少之又少,而音乐课款项的大部分又分到了钢琴、电子琴购买上。虽然腰鼓队是学校特色社团,代表学校参与县市的大型活动,但乐器购买仍主要靠学生个人负担。
2.地域因素
因县城的规模较小,资源较少,故而对教师来就业的吸引力也较小,师资短缺也是该校民乐器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市属公立小学,学校所在区经济状况较弱,大部分居民未受高等教育培训或音乐训练。
1.经济因素是该校民乐教学主要限制因素。该校学生的家庭因经济条件可能无法或不愿支撑音乐学习,比如购买乐器。另外,音乐学习一直被看作是一项“奢侈”的消费,而不是必须的学习内容。同时,学校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文化课学习,没有额外经费购买乐器或聘请专业教师。
2.学生对民乐的观念十分影响民乐器乐学习的开展。大部分学生认为民乐较老套,很多家长也觉得民乐不如西洋乐时髦精致。学校也尝试过组织一些普及活动,如请专业老师或演奏者来校作讲解演奏,但学生们更对欣赏音乐感兴趣而非学习演奏。仅仅古筝因声音好听且演奏姿态优雅而在学生中接受度相对较高。
3.社会音乐学习氛围不佳。西洋乐的影响力比民乐更大,钢琴和小提琴是学生学习器乐的首选。其他西洋乐器也因能对升学有帮助而得到青睐。政府在民乐学习的普及上也并未十分投入。
因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文化程度与收入,三所学校的主要制约因素略有不同。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Y小学,更愿意也更有实力开展民乐器乐演奏学习,家长和学生也更有意愿参与,T小学则无论从学校、学生、家长还是社会氛围方面都存在阻力,L小学的民乐演奏教学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但师资配备和资金问题却对教学开展有制约。
1.师资力量的缺失是三所小学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教师培训体制下,师范类院校更注重培养以声乐或钢琴为主项的音乐教师,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不会演奏除钢琴外其他乐器,更不用说进行器乐演奏教学。
2.政府的支持十分被学校看中。本身民乐较西洋乐相比,在内地与香港都受不同程度的轻视。目前内港两地的学校都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不论是经济、政策、教材编配还是文化普及与宣传上。
近年来随着师范类院校对民乐专业设置的增加,一部分以民乐器乐演奏为专业的教师加入了小学音乐教学队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音乐教师在专业上的不平衡,对小学民乐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师入职后也需要继续学习,政府及学校可考虑组织开展在职教师的能力拓展,在民乐方面进行培训,以应对基础教学和普及教育之需。
资金问题作为制约小学民乐器乐教学的重要因素,牵涉到多方面,较难解决。学校可思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降低教具成本,选择体积小、成本低、易演奏的乐器进行教学和普及教育。如古筝练指器可被用于体验古筝演奏,陶笛音色优美、演奏技法较简单,适合课堂学习。
内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音乐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香港《艺术教育重点学习领域—音乐课程指导(小学至初中)》中也表明学生要从音乐学习中得到愉悦,享受和满足感。而目前各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民乐曲篇幅小,学习演奏的机会更加少。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适宜练习,乐曲最好篇幅短小,旋律优美且有鲜明音乐形象。不论从音乐欣赏、知识普及还是器乐演奏来说,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乐曲作品较为缺乏。内港两地在教材的编写和作品的挑选与创作上,民乐都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
老话讲“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也是如此。现在各城市都有自己的音乐类比赛和演出,但关于民乐器乐演奏的相对较少。小学生需要平台学习,也需要平台展现学习成果。如果政府与社会机构能在提供演出场所和举办相应学习活动与演出上提供一些便利,将会有效促进民乐器乐的学习状况,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