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光祈幼儿园 马 兰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针对某一歌曲展开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习通过唱歌或者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歌唱活动的游戏化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理念,从适合幼儿学习方式出发,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达到幼儿学习的有效化。
当下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游戏化的核心特征性不够突出,在歌唱教学设计、材料及情景创设等方面呈现出“趣”不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激发不够充分的情况。
2.过于关注游戏的外在形式,对歌唱活动本身的目标实现把握不精准,歌唱活动往往被游戏化喧宾夺主。
3.在游戏化歌唱教学设计中游戏形式单调、游戏切入点单一,游戏形式多以情境设计为主,游戏切入点一般在歌唱活动的歌曲感知环节和复习练习环节。
4.游戏化教学设计与歌唱活动的融合度不够高,导致幼儿的歌唱学习方式没有达到“在自然状态下学习”。
5.疏于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的分析与把握,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不佳。
笔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游戏化歌唱活动的实践性研究,归纳梳理了歌唱活动中的游戏化设计的常见可操作性策略与教学实例。
在歌唱活动的游戏化设计中应当遵循趣味化原则,以“趣”为中心,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诸如情景游戏、挑战游戏等,让孩子作为游戏主体有兴趣参与,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放松的投入。
情景游戏通过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情景将幼儿带入到模拟的场景中,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气息练习是歌唱活动中的准备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如果单一要求幼儿反复练习深呼深吸或者急呼急吸则非常枯燥。实例一巧妙地设计了花园的情景,让孩子们模仿闻花香、吹蒲公英种子,生动有趣地练习了深呼深吸。
实例一:设计情景游戏的气息练习
师: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我们来闻一闻——大大地吸一口气(练习深吸气),好香呀!再来闻一闻(练习深吸气);看,蒲公英的种子要比赛谁飞得远,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把蒲公英种子吹得远远的。谁吹的气越长,谁的蒲公英就飞得越远。来,小朋友们站好,准备,吸气,吹——(练习深吸深呼)。
中班的孩子们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挑战性的、较为安静的智力游戏能够迅速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达到熟悉歌曲或者巩固歌曲的目的,同时也深受中大班孩子欢迎。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智力闯关题内容,利用挑战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不知不觉地练习和巩固歌曲。
实例二:利用智力闯关的挑战游戏
中班歌曲《大馒头》的复习环节,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每练习一遍歌曲闯一道关卡回答一个问题,直到所有关卡闯关成功,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歌曲。
师:小朋友们把做好的馒头带回家,路上要闯过四个关卡才能顺利到达。请大家一起来闯关吧,用好听的声音唱完一遍歌曲,就挑战一个关卡(第一关:“哪些食物是面粉做成的?请说出三种以上。”;第二关:“用大米做出的食物有哪些?请说出三种以上。”;第三关:“面粉是黄黄的小麦磨出来的,那么大米是什么磨出来的呢?”;第四关:……)。
图谱是歌唱活动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视觉媒介,这种“中介因素”的充分运用,可以帮助幼儿熟悉或者巩固歌曲。在歌唱活动中最常用到是摆图谱和藏图谱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操作性和挑战性。
实例三:利用图谱的挑战游戏
师:老师把刚才歌里面唱到的内容画成了图片,可是不小心弄乱了,你们谁可以把它们按照歌曲唱的顺序摆出来(通过摆图谱熟悉歌曲内容)?
师:你们会看着图谱唱出这首歌吗?现在老师藏起了一张图谱,你们还会唱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现在又减少了一张图谱你们还会吗?教师逐渐减少图谱,幼儿挑战记忆歌唱(复习歌曲,循序渐进的巩固歌曲)。
游戏化是一种教学手段,歌唱活动才是目的,在歌唱活动中的游戏化设计决不能本末倒置。歌唱活动中的音乐关键经验包括合拍做动作(用身体动作表达出音乐节拍的稳定特质)、具有旋律轮廓线的歌唱(包括学唱与创编歌词歌唱)、用动作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包括歌词内容的动作探究与对音乐元素、音乐情绪特征的动作表现)等。游戏化的设计,最终必须指向这些关键经验,关注幼儿对这些音乐关键经验的获得。
实例四:中班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中指向关键经验“用动作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扮演游戏“寻找懒惰人”
师:我们来扮演勤快人吧!勤快人有哪些动作呢?(幼儿根据第一段创编勤快人的动作,教师提炼出2~3个动作,一起来做一做。)
师:懒惰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演一演懒惰人吧。(幼儿根据第二段创编懒惰人的动作,教师提炼出2~3个动作,一起来做一做。)
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寻找懒惰人”。幼儿站在圈上,歌曲第一段幼儿边唱歌边扮演勤快人做动作,教师榜样示范如何找出懒惰人:站在圈外,边唱歌边跟节拍走,唱到第一段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拍到谁谁就是“懒惰人”。懒惰人站到圈的中间,教师站到圈上的空位上。众幼儿指着懒惰人唱歌曲第二段,懒惰人跟随歌曲做动作,在歌曲结束后说“我再也不做懒惰人了!”被找到的懒惰人在下一轮中去寻找别的懒惰人,游戏如此接着玩下去。
例如小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提醒下遵守游戏规则,这个年龄段的游戏化设计规则应尽量简单,通过动作示范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到了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能够感受规则的意义并基本遵守规则,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规则性较细的游戏,如智力闯关游戏、一对一模仿游戏等;大班的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此时的游戏化设计便可以加入竞争和合作的元素了,如追跑类游戏、站位的游戏等。
实例五:大班歌曲《买菜》中的抱抱团游戏。
教师扮作买菜人,幼儿扮作各种蔬菜,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歌曲唱完后老师发出指令:“我买了4棵菜”,幼儿便4人站在一起扮演装入篮子的蔬菜,可以各自造型,并说一说自己是什么菜。复习一遍歌曲教师就变换一次指令中蔬菜的数量,没有组到团的小朋友暂停游戏一次。
幼儿学习歌曲的过程遵循艺术心理的一般过程,即歌曲的感受过程和表现过程。歌曲的感受过程包括了歌词内容的感受、节奏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感受和不脱离榜样的身体动作表现;表现过程包含了身体动作表现与嗓音表现。因此,游戏化的设计要遵循“由静到动”的原则,即在歌曲的感受过程中以图谱游戏、智力游戏等较为安静的游戏为主,随后,根据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逐渐加入动作模仿游戏、追跑游戏等动作幅度变化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