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思考

2018-01-25 18:41:01顾雅杰
山西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费孝通一体

顾雅杰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一)定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其含义,多元是指各民族有其自身独特性,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互相关联、缠结,是为一体①。多元一体格局既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问题时要注意到它们各自的特性,尊重与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又要求我们关注整体国家的利益,关注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二)起源与发展

1.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旧石器时代——秦统一以前)

旧石器时代,人类通过进化、发展与分化,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区,并形成了远古的部落集团。炎、黄部落与两昊集团发展形成了最初的夏、商、周三族。这三族在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华夏民族的雏形。汉族在形成的同时,少数民族也在经历着变化,最终形成了“天下”,并且形成了因俗而治的理念②。

2.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秦汉-1840年)

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是指在古代随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形成、巩固和确立,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互联结,客观上塑造和促进着中华民族的一体性③。在这一阶段,通过朝代更迭、政策的变更与传承,逐渐形成了汉族为主体民族,伴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局面。

3.中华民族的自觉发展(1840年到当前)

在经历反帝反封建战争及独立解放战争之后,中国各民族获得了解放,国家的领土得到了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宣示着中国国家主权的独立。1949年后至今,中国政府不仅积极地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了解各少数民族,还通过各项政策的出台去维护国内各民族的利益。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自觉发展,各民族自觉地认同一个中国的观念,自觉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1.远古神话和祖先认同:中国许多民族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把一部分神话人物变成历史人物,再把这些历史人物分别作为各自民族的祖先。中国各民族的统治阶级也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把他们自己说成是某些显赫的神话人物的直系子孙,用以抬高自己的身价,用以作为有权统治本民族甚至全国的政治资本④。

2.各民族的历史自古认同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朝代更迭的历史过程中,即便有过政权的分裂与动荡,但是统一一直是发展趋势。

3.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形成和发展,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第二,移民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作用⑤。在当前,由于移民、工作等等原因,汉族在中国各地都有生活,由此也构成了这种地域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结构。

4.各具特点和特长而又相互学习和吸收。在探讨文化的时候,要看到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之间的交互促进作用。⑥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相关概念

1.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从字面意思上很容易理解为由某一个民族或是多个民族组成的具有独立主权和完整领土的国家。实际上,这种对民族国家的简单理解,很容易忽视了其中所涉及到的权力。为了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独占一切资源、滥用人民权力,要打破旧有的封建等级秩序和君主关系,让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分享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的权利,人民将自身所拥有的权利的部分让渡,赋予一个特定组织机构或政治共同体;国家通过权力的行使来保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不受伤害,这就是民族国家⑦。

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国家的权力来源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即便是多民族国家,也应当给予各民族以平等的权力。当前世界上的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也有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由于民族成分简单,不存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而多民族国家则会存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危机。如果不能平衡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处理不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则不利于本国的长治久安与稳定发展。

2.民族认同

在研究民族问题的时候,民族认同是绕不开的话题。个人对本民族的认同既有环境塑造的结果,又有个人理性选择的成分。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个人理性则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关键,两者的结合塑造了个人的民族认同感。

3.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指超脱于民族认同之上的对于国家整体性的认同感。左斌认为国家认同感是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是一个包括许多成分的复杂心理结构⑧。在这里,国家认同既涉及到个人对于自己国家和人群的知识和相关看法,又涉及到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和人群的情感、情绪和评价等方面。

(二)不同层次的认同导致的危机

1.高民族认同,低国家认同

在当前社会,鼓吹民主、自由、人权的思潮盛行。高民族认同的状态下,各个民族将会有意识地运用民族自主权和民族自决权来抗击国家,使国家权力受到严重威胁,使国家安全与稳定受到挑战。一些民族分裂主义者可能利用这种低国家认同的人群,趁机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更有极端者,可能会严重威胁到民众的安危。这种情况下,势必会挑战本国的和平与稳定,甚至挑起争端。

2.对本民族认同高,对其他民族认同低

将本民族文化视为优势文化、强势文化,看不起或贬低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这种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贬低,会造成民族之间的裂痕,不利于民族融合。当一个国家境内的民族相互分离、相互具有敌意,那么这一个国家离分裂、崩溃也不远了。

三、对于当前民族关系的思考

(一)多元一体理论的建议

费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论述了我国各民族有着多元的起源,但是都在为统一的中国去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之间的通婚、学习、迁移等等一直存在,这也使得很多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各取所长,使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自身也得到了进步。正是在一步一步构筑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各民族不仅在地域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格局,也在情感上形成了密切的关联。

自建国以来,针对少数民族的研究蓬勃发展,然而很多研究都忽视研究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缺乏民族情感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一些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有着想当然的误解。我们常常会把具有和我们不一致的习俗、文化的人看做异类,有些人打着尊重个人习惯的口号去孤立那些“异类”,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我们应当了解的是,他们是否真的接受这些习惯,他们是否对于他们的文化完全的接受和信仰。我们应当了解的是,他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民族情感的变化,这种民族情感的变化也是去了解他们民族认同程度的最好的指标。因此,当前我们要做的,应当是去进行民族情感的研究,去了解各民族对于他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内在情感态度。关注少数民族的情感研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们,解开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

其次,虽然我们将民族进行了识别,但还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各民族由于自身的条件等原因,可能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不如其他民族,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在政策上过于倾斜某部分少数民族,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势必会造成其他民族的不满。同样作为国家内部的组成民族,同样都向国家让渡了部分权力,自然应当公平对待。不去刻意强调政策上的绝对公平,因为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差距,但是要求政策上应当保持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

(二)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文化自觉是费老提出的,文化自觉要求人们知道:我们这样生活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样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的文化是怎样起源并形成的?它有什么样的实质内涵?它将指引人类去往何方?文化自觉希望能致力于对自己社会和文化的反思,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证主义的态度来认识我们各自的历史和文化。用费老的话归纳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和多样的文化,各民族人民应当首先去学习和反思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淘汰过时的理念。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应当保持一种包容的态度,不要一味地去拒绝,而应当有选择地学习与发扬;不要一味地去贬低或高看别人的文化,而应当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只有包容与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借鉴与学习优秀文化,才能使得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展与进步。而这种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又让各民族的文化有了交流与碰撞,对于塑造各民族之间的认同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国家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

当前世界上的极端分裂分子、极端民族主义者依旧存在,他们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一些民族人士进行错误的引导,挑拨民族之间的感情,希望引起民族分裂与动荡。对此,国家应当进一步去管理传播媒介中的信息,对于谣言要及时且准确地控制。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各民族进行正确的宣传与引导,正视历史、正视差距,不让一些破坏者有机可乘。

注 释:

①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309.

②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03.

③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03.

④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56.

⑤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33-134.

⑥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39.

⑦陈茂荣.“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J].青海民族研究,2011,22(4):36-43.

⑧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5):91-110.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9:1-372.

[2]陈茂荣.“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紧张关系何以消解[J].青海民族研究,2011,22(4):36-43.

[3]王德强,史冰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J].民族研究,2012(2):13-22.

[4]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5):91-110.

[5]黄其松.权利、自治与认同:民族认同的制度逻辑[J].政治学研究,2016(4):24-32.

[6]戴晓东.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欧洲研究,2006(3):18-35.

[7]纳日碧力戈.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关系研究:内视、自觉与正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5-12.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费孝通一体
中央民族大学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4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4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当代贵州(2017年49期)2017-12-19 05:29:41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06:04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微分方程团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