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中燃联信息中心承办的2018年第六届中国天然气市场化和智能化发展大会于11月29—30日在北京举行。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就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和政策改革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天然气保供及发展面临的形势、我国天然气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等议题展开了详细地讲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近些年,关于市场化改革的争议非常多。例如,在中央油气体制改革意见没出台之前,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要改革?是目标导向还是问题导向?现在对什么叫管道独立,争议也很大,对“独立”的概念理解得也有偏差。不是把业务和资产都剥离出来注册一个新的公司就是独立了,应该独立于供应方、消费者。其实改革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现在管道独立的配套方案没解决,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但好在我们还在往前走。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不能仅为成立管道公司而成立管道公司,成立管道公司应该为发展而成立。要有更多创新的内容来扶持和推动管道公司的发展。否则,模式很旧没有活力,没法带动新的资本运作。”
陕西省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长安能源资深顾问郭宗华则认为,市场化说到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实现市场化的根本条件,是天然气产业链中主体多样化,玩家多,供大于求。至于国家成立管网公司,有总比没有好,但这是改革的折中方案,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本刊记者/郑 丹)
11月27—28日,2018中国地热国际论坛暨地热资源利用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在上海举办。地热产业与石油行业密切相关。李阳院士指出,近年来油田企业持续推进地热和产出水余热利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规模较小。他建议油田地热、余热资源开发要创新关键技术,包括有效利用低品位热源的二类热泵升温技术,有利于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的污水直进热泵技术,以及提高换热效率的在线胶球清洗技术等。
利用油田地热、余热之外,炼化企业低温热也是石油行业中一大可利用的余热资源。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丽丽指出,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约占工业废热的60%,而且温度在80℃~120℃之间的热量大多数没有被回收利用。据统计,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80℃~150℃相对集中、具有较好利用条件的低温余热资源量约4000~5000MW。低温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具有改造投资回收期短、技术经济性较高的优势,具有极大的利用潜力。
与会专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地热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今后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推动地热资源勘探工作,继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通过建设地热能高效利用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动多种地热能形式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地热能的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多管齐下促进地热产业发展。
(本刊记者/陆晓如)